今晚,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將於錢塘江畔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右)上演。(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本報記者袁虹衡 李遠飛 陳嘉堃 卓然
今晚,杭州第19屆亞運會將舉行開幕式,賽事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這是繼1990年北京亞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之後,我國第三次舉辦亞運會。杭州亞運會組委會表示,要讓全亞洲、全世界通過杭州亞運會看到中國的變化,感受到中國新時代、杭州新亞運。
杭州亞組委執行秘書長、杭州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主新聞發言人陳衛強介紹,杭州亞運會賽程為9月19日到10月8日,報名參賽運動員人數超1.2萬人,涵蓋亞洲全部45個國家與地區奧委會,共設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包括亞洲各地區特色體育項目和霹靂舞等新興體育項目,是歷史上規模最大、項目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屆亞運會。杭州亞運會硬體建設全部完成、軟體佈局全部到位、辦賽條件全部具備、賽事運作全部就緒。
引人關注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今晚將在錢塘江畔的“大蓮花”杭州奧體中心精彩亮相。主創團隊介紹,開幕式以“潮起亞細亞”為主題,分為“國風雅韻”“錢塘潮涌”“攜手同行”3個篇章,以簡約的方式表達中國文化、運動精神以及亞洲風情,展現體育和文化融合的別樣精彩。
開幕式聚焦三組文化元素:秋分與桂花、水與潮、宋韻與詩詞。為彰顯地方特色,開幕式遴選了浙江11個地市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戲曲、群眾體育表演和非遺項目等作為暖場節目。
開幕式總導演、總製作人沙曉嵐介紹,開幕式演出將首次在大型空間使用3D雙威亞技術、首創數字與現場相結合的點火方式。當開幕式進入主火炬點燃環節,超過1億名“數字火炬手”將匯聚到錢塘江上,形成一個具象的數字火炬手,從錢塘江踏著浪花一步步來到“大蓮花”上空,和線下的六棒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
開幕式總導演陸川介紹,開幕式創意短片是導演團隊寫給杭州的一封情書,也是杭州向世界發出的一份邀約,將通過9個IMAX巨幕組成的全球最大“銀幕”現場播放。
為打造綠色亞運,開幕式將首次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作為主火炬塔燃料,實現迴圈內零排放。開幕式不燃放實體煙花,主創團隊將通過數字技術從仰、俯、側視等角度,360度全景式展現錢江兩岸、杭州奧體中心場館群的電子煙花表演盛況。開幕式對參演人員及文藝表演所需的道具、服裝、粧造等環節要素進行了有效控制,確保物盡其用。演員方面,群演人員均由大學生志願者組成,努力控制整體時長,充分體現節儉原則。
中國體育代表團確定由游泳運動員覃海洋、籃球運動員楊力維擔任開幕式代表團旗手。1999年出生的覃海洋在今年游泳世錦賽上收穫4金,並打破1項世界紀錄。1995年出生的楊力維是中國女籃隊長,今年亞洲盃她與隊友一起贏得冠軍。這是中國亞運代表團首次採用男女兩位雙旗手,與奧運會實現同步。
開幕在即,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拉賈·蘭迪爾·辛格表示,亞洲大家庭是團結的、有力量的,要心連心面向未來。“亞運會是一個和平、和諧的盛會,我們亞洲大家庭要繼續心連心面向未來,這是對全世界的一個召喚。”(本報杭州電)
亞運保障插上“數字化”翅膀
杭州亞運村和5個亞運分村已于9月16日開村,3個運動員住宿酒店同日啟用。“整個賽事期間,我們將為3萬餘名運動員、隨隊官員、技術官員和媒體人員提供住宿、餐飲、交通、文化、科技、醫療、商業等全方位服務保障。”陳衛強介紹。
人文亞運、智慧亞運、綠色亞運是杭州亞運會的重要特色。陳衛強表示,在亞運籌辦過程中,充分應用文學、藝術、音樂各方面元素的表達來打造人文亞運。無論是在籌辦過程中,還是辦賽階段,充分應用數字化技術的表達。首次推出亞運數字火炬手,首次推出電子身份註冊卡,運動員、技術官員即便沒有實體卡,通過電子身份註冊卡同樣可以實現全部功能。在觀賽、辦賽、參賽的各個端口,杭州亞運會指揮體系可以通過一個大屏同覽整個賽事資訊,進行統一指揮部署。杭州亞運會秉承“綠色低碳”的理念,開幕式主火炬塔的燃料將採用低碳燃料,進一步體現環保理念。在場館的建設和運維方面,也堅持綠色和環保第一。
服務保障方面,針對觀眾觀賽購票、交通出行、品嘗美食、語言服務等需求,杭州亞組委以數字賦能亞運,打造了“智慧亞運一站通”數字化觀賽服務平臺,提供食、住、行、遊、購、娛一站式服務。對於需要跨城市觀賽的觀眾,還有專門的亞運專列,已于19日開始運作。公交線路、地鐵採取延長服務時間的方式,確保觀眾觀賽後順利回家。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3/20230923/20230923_007/content_20230923_007_1.htm#page6?digital:newspaperBjrb:AP650df61ce4b0d5eec4f6f6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