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聚焦

第九屆中國國際音樂産業大會演出産業板塊解讀

發佈時間:2023-09-22 15:47:30 丨 來源:大眾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2023年是中國內地流行音樂演出行業重整重塑的關鍵一年,數不清“黃牛”、“搶票”已經上了多少次熱搜,熱門演唱會門票難搶已經是“出圈”的社會議題,不再只局限于流行音樂行業內部,而是成為全民話題。2023年9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明確“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每場演出每個身份證件只能購買一張門票,購票人與入場人身份資訊保持一致”,並進一步提高大型演出活動門票銷售比例,要求演出舉辦單位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準觀眾數量的85%,同時要求設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費標準,保障購票人的正當退票權利。

中國國際音樂産業大會(時間:2023年9月26-27日;地點:北京萬達文華酒店正式啟動)一直持續關注高度聚焦流行音樂行業及演出領域,距離第九屆開幕不到10天時間,對於演唱會及演出領域的最新政策解讀,對於執行層面的諸多現實問題,對於諸如“實名制”、“提高門票公售比例”、“梯次退票”等會産生哪些新的針對性措施,大會將會邀請相關專家做出深入探討,並且有演唱會領域資深人士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第九屆中國國際音樂産業大會將於2023年9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盛大開幕,本屆大會由國家音樂産業基地數字音樂示範園區主辦,以“同行·共聲”為主題,對於與中國內地流行音樂演出領域的一路同行以及共同發聲,將會成為本次大會的一大焦點。

中國國際音樂産業大會發起人、國家音樂産業基地負責人唐月明先生表示‘過去這幾年疫情對音樂行業及演出事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出現了很多線上直播演唱會等項目,讓我們對音樂行業的發展重新進行思考。疫情後今年現場演出逐漸復蘇,暑期演出過百億收入,重新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希望通過大會讓産業鏈上下游産生更多的溝通交流與合作,讓大會成為音樂産業的基礎設施。在本次大會圍繞音樂産業核心板塊與産業鏈各環節眾多議題研討音樂行業未來發展方向與機遇。感謝在疫情時近百位行業高層線上錄製的音樂大會的嘉賓分享視頻,同時期待9月26-27日眾多音樂行業大咖親臨現場為音樂行業的發展分享經驗、展望未來。

演唱會市場火爆是不爭的事實

從2023年開年伊始到五一檔,暑期檔,中國內地流行音樂演出市場持續火爆,無論張學友還是周傑倫,五月天還是TFBOYS,乃至張惠妹、蔡依林、梁靜茹等均引發諸多討論,而演唱會門票難搶以及“黃牛”氾濫所引發的社會情緒數次成為熱議話題,關於演唱會主辦方、承辦方、場地方以及售票網站的爭議一直在持續。

與此同時,“強實名”、“梯次退票”等相關措施也成為2023年的全新演出生態現象。所以對很多業內人士來説,2023年成為中國內地流行音樂演出市場的關鍵年份,很多問題以及新出現的問題亟待解決,很多政策需要執行以及理順,而對於不少歌迷來説,都是一邊罵一邊搶票,搶不到票就會加重情緒抒發,高額溢價更成為導火索。

在各種情緒之外,演出市場的火爆仍在持續延燒,僅以2023年暑期檔為例,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資訊採集平臺數據監測分析,2023年暑期(7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演出市場(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1.02萬場,較去年同期增長301.53%;演出票房收入102.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2.41%;觀演人數3256.1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06.70%。

元氣新生品牌管理有限公司CEO王飛先生也將會在大會上分享關於品牌跨界進行現場演出IP建立的經驗。相信也有很多人關注到,早在五月元氣森林live就已在上海盛大開業,並且圓滿舉辦了多場活動。

而僅僅在暑期檔,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就有411場,票房收入25.92億元;觀演人數410.06萬人次。音樂節與演唱會等大型演出項目,既能帶來門票收入,也在拉動旅遊、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多消費領域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根據數據分析在2023年7-8月間,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成為大型演出項目的舉辦地,帶動大量的人群跨區域流動。

據統計顯示,2023年8月中旬,周傑倫演唱會呼和浩特站觀眾達18萬人次,其中跨省觀演佔比超過70%,演唱會期間呼和浩特的旅遊收入是該市端午假期的3.3倍。“演唱會經濟”給地方文旅市場帶來綜合收益並顯著提升影響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城市主動邀請大型演出活動落地。同時,大型演出帶來的短時間內大量人流聚集,對演出舉辦地和演出機構提升交通疏導、觀眾引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演唱會搶票焦慮能否得到緩解

一方面是演唱會市場的高位火爆,一方面是搶票焦慮達不到緩解。2010年1月13日至1月17日,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在當時的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連開5場,已經是廣州演唱會歷史的一個紀錄,當時的購票途徑不像現在這樣便利,但沒有出現特別明顯的“購票難”以及“黃牛”問題。2023年7月,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兩次官宣搶票,在廣州同樣的場館,演出場次已經超過12年前,但仍是大面積售罄,以及無法通過正常途徑購票。

此外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西安站在某售票平臺的想看人數超過650萬,即便擠掉十分之一的水分,仍有幾十萬人想要搶票,而一場演唱會的門票數量即便是在最大的北京鳥巢國家體育場,也不會超過十萬人,所以出現供求關係極大的不平衡。有業內人士分析諸如張學友、陳奕迅、周傑倫、五月天等演唱會“頂流”,其實在疫情之前也是每逢演出“必爆”,而他們大多數三年沒有來內地巡演,歌迷已經望眼欲穿;與此同時,隨著短視頻平臺的普及,歌迷獲取偶像演唱會訊息更為便捷,諸如TFBOYS“十年之約”,全國各地的粉絲都會蜂擁而至,購票難上加難。

求大於供,就會給“黃牛”以可乘之機,個別神通廣大的“黃牛組織”與主辦方私下交易,更是在相當程度上擾亂了演出市場。如何保證普通歌迷和演唱會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何讓購票者在正規渠道買到正價門票,幾度成為“無解”的難題。直到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要求觀眾人數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也即已經在逐步推行的“強實名”,此外演出舉辦單位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準觀眾數量的85%。對其餘15%的門票,應當在演出前24小時進行個人資訊綁定,做到“實名綁定、實名入場”,可謂重拳出擊,從根源上杜絕“黃牛”。

此外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督促演出舉辦單位、演出票務銷售平臺將大型演出活動的票務資訊(包括但不限于演出項目的名稱、演出時間、演出場次、門票數量、票務銷售方案、票房收入等資訊)實時傳輸至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大型演出活動票務資訊管理。加強監管之後會有哪些相應的措施,還會否有漏洞給“黃牛”可乘之機,而在執行層面能否落到實處,都有待觀察和進一步研究。

演唱會及票務市場值得進一步研討

對於中國內地流行音樂乃至整個華語樂壇甚至整個流行音樂行業來説,演唱會、音樂節及Livehouse演出都是重中之重,是與歌迷的最有效連接,也是現金流的最直接來源,同時也是檢驗歌手及團隊實力,乃至整個行業是否健全的最直觀呈現。演唱會、音樂節領域及票務市場是商業行為,大型活動上下游還聯動以及上升到藝術、經濟、安全等多個項度,也一直是中國國際音樂産業大會的重點討論議題。

隨著演出市場的進一步精細化、類型化、規模化,業態在2023年也有很明顯的變化和升級,有業內人認識認為一個很突出的現象是演唱會模式的轉變,藝人經紀方和演出商有更直接的博弈和對賭,不像疫情之前通常是“賣show”,把演唱會賣給總代理或者各個巡演城市的主辦方和承辦方;今年很明顯的是藝人經紀方加大了對演唱會的控制,很多直接作為演唱會主辦方,甚至寧願自己投資出錢控制門票,避免主辦方大面積放渠道票。

另外2023還涌現出“紛玩島”等全新的售票app,而粉絲通過app購票已經成為新的常態,還有諸如林俊傑“JJ20-世界巡迴演唱會”,部分門票就是在自己團隊開發的“JJ20”app售賣。從演出上中下游的關係看,因為藝人費用、場館費用、安保費用等各種水漲船高,很多因素導致了演唱會市場的混亂。不難查證“紛玩島”是上海華人文化演藝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包括五月天、劉若英、毛不易、楊千嬅等歌手的巡演都是由華人文化全程主辦,相當於演出商自己開發了售票app,所以有優先於其他平臺48小時開票的“優先購”功能。在某種程度上,售票平臺之間的相互競爭與“蛋糕分配”也有各種學問,再加上“強實名”“轉贈和退票”等相關新問題的出現,真正回到井然有序還有待時間。

與會嘉賓黃新(首電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創辦了坐落于北京奧園商圈核心位置的福浪LIVEHOUSE。福浪LIVEHOUSE是首批被評定為北京市朝陽區演藝新空間的全新綜合性的演出場地,擁有業內頂級的演藝設備與其專業的配套服務成為獨立音樂相關産業與全國樂迷打卡的首選場館。他表示對本次大會期待已久,關於現在音樂行業的票務市場他有很多的想法想跟大家分享。而劇加科技創始人王旭東先生(百億電影票房策劃人、製作人/文藝理論家;AI分析劇本、文本圖形化等領域行業領軍人物)也將會從藝術跨界角度進行分析,相信將會給大家帶來一個更開闊的藍圖與思考。

本次中國國際音樂産業大會將圍繞創演出新産品形態、豐富內容供給、票務平臺完善、短視頻行銷、演出方上下游協同等具體問題展開研討,同時對《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進行解讀,以便更好地與整個演出行業以及歌迷群體“同行·共聲”。屆時將會有行業協會領導,演出公司資深人士、藝人團隊代表以及承辦方、場地方、票務平臺的負責人直接參與討論,共話行業未來。

原文連結:

http://www.dzwvw.com/xinwen/jishixinwen/2023/0922/35035.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