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花園

小歌樂評:營造天朗氣清的網上家園

發佈時間:2023-09-08 09:22:47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小歌樂評:營造天朗氣清的網上家園

——三議刀郎新歌《羅剎海市》

王小歌

時至今日,刀郎《羅剎海市》單曲“火”勢未衰。

改編版本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仍在網上盤旋、風靡。

所引發的社會擾動與震撼,出人意料。

所衍生的網路輿情現象,發人深思。

7月31日,本網曾以“音樂,這就是音樂——從刀郎新歌《羅剎海市》説開去”為題,對此歌進行過首評。

8月17日,本網再以“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音樂——再議刀郎新歌《羅剎海市》”為題,對此歌進行過二評。

今日,本網從新的視角,對此歌做第三次評論。

一首歌,一片情。

歌與歌,大不同。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上提升了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資訊革命浪潮洶湧澎湃,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浩浩蕩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正與資訊時代相向而行,與數字變革同步發展。

很自然地,也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的交流交融交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同樣也衍生出這樣一個問題:

究竟,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社交網路?

究竟,該如何強化網路文明,建設天朗氣清的網上家園?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發展問題。

是一個需要億萬網民、各類平臺、管理部門共同凝心聚力才能答好的人民問卷。

《羅剎海市》引發的網路輿情,將網路的各類現象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從林林總總中稍加梳理,大抵呈現出這些個情形:

湊熱鬧擁來“打卡”。國人好扎推,網上也一樣。看《羅剎海市》“火”了,趕忙跑來露個面、打個“卡”。對“誰、誰、誰、誰”的,沒成見,也沒惡意,純是湊熱鬧、蹭熱度。看看賬號裏有些啥反應,評論區裏有啥奇聞,當事人是個啥態度。事不關己,娛樂第一。

泄己憤諷刺挖苦。個別人“氣”不怎麼太順,逮著個差不多的機會發牢騷、倒怨氣。看《羅剎海市》“火”了,趕緊湊來“透口氣”。言辭中透著利己主義的自私與刻薄,酸嘰嘰、辣吼吼,諷刺這、挖苦那,嘴上沒個把門的,“戧戧”己憤,圖自個痛快。

攻擊人“夾槍帶棒”。網路都是隱形人,人人皆有“開火”權,反正你們尋不見。看《羅剎海市》“火”了,趕緊進來放大“炮”:“我挺他怎麼啦”,“我就不愛你咋地”……?挑釁性語言、攻擊性言辭,“夾槍帶棒”,句句“硝煙”。看似理直氣壯、仗義執言,實則“油裏撒鹽”、製造事端。

罵大街沒個邊際。社會似乎虧待了他,生活似乎對他偏了心,長期積累的戾氣在網上肆意發作。看《羅剎海市》“火”了,趁機過來罵個街。罵詞罵曲罵明星,罵天罵地罵空氣。沒個對的,沒個好的;沒個原則,沒個邊界。是較為典型的網路“麻煩製造者”。

網際網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但網路是把“雙刃劍”,是個需要積極努力才能駕馭好的時代變數。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應攜手共進,共同努力把網路這一最大變數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網路空間是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

營造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路空間,是億萬網民所望所盼。

當前網路些許存在的虛假、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等,都應堅決摒棄與清除。

建設網路文明,應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現在做起。點滴養成,共同努力。

説話守住“線”。網路從來不是法外之地,在網路平臺上出事、栽跟頭的不在少數。説話守住線,就是要守住“紅線”、“底線”,不該説的堅決不説,不讓做的堅決不做,尤其是在政治性問題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國法章紀面前,等等,不能信口開河,不能圖嘴頭子痛快。生活無數次地警醒我們,世界上真沒有賣後悔藥的!

嘴上留口德。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網路上説話議論,宜就事論事、心平氣和、真情交流。不能説過頭話,話説過了頭,後話就攏不住;不説傷人話,總往別人傷口上撒鹽,總戳弄別人的“短”,傷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不説暴力話,別一開口就懟人損人,別一對話就“炮火連天”。鍵盤滑鼠柔水情,莫讓交流蘊暴力。

説事憑鐵據。當下,網路上以假亂真的話多,以訛傳訛的事多。有些消息瞅著就不怎麼靠譜,不敢輕易相信。往網路上捅事,切記實事求是,切忌道聽途説!尚不確定的事,不能隨口亂説;模棱兩可的事,略微沉澱會兒再説;心存疑惑的事,弄清源頭再説;轉發別人的事,也得核實準確後再説。網路世界裏,有時耳聽可能有虛,眼見未必是實。

不當“腦殘粉”。“腦殘粉”是指粉絲對明星崇拜已到了毫無理由、理性喪失的地步。生貼硬跟、無邊界騷擾、甚至以命相搏等,讓人不勝其煩;同時不容他人對明星有絲毫負面評點,否則惡語相向,“人肉”攻擊等。粉絲追星本無錯,可不能跳出遵章守法、公德良俗的框框。不能過頭、過激、過烈,不能當失理智、腦“短路”的“愚”粉絲。

管理有章法。從《羅剎海市》引發的輿情現象看,加強網路管理,相關職能部門還有許多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一應明確權利義務,推動落實主體責任、主管責任、監管責任;二應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研究出一套既好用、又頂用,既要管好、又不管死的措施辦法;三應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用中華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營造一個天朗氣清的網路空間。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