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花園

小歌樂評:又聽“豫歌”驚雲天

發佈時間:2023-07-27 17:41:21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責任編輯:高彬


小歌樂評:又聽“豫歌”驚雲天

——郭志成新作《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賞析

王小歌

“豫歌”是豫劇+歌曲的融合疊加,是傳統文化藝術的創新發展。

2022年9月29日,豫劇名家郭志成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一唱飛天。中國網曾以“一曲‘豫歌’驚雲天”為題,發佈了獨家評論。

今天,新作《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又翩翩到來了!

聽到熟悉的“豫歌”,仍然是醍醐灌頂,依然是雲端體驗,依然是飄飄如仙。

震顫了心房的“豫歌”,繞飛了靈魂的“豫歌”,美死了個人的“豫歌”,讓人咋能不愛她!

中,中,中!

依舊是周武佔作曲,依舊是郭志成演唱。唱作合璧,無縫銜接,把偉人的不朽詞作演繹的如此撼天動地,如此攝人魂魄!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由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四部分組成。一代偉人毛澤東所作。

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

《七律·長征》創作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一代偉人滿懷豪情寫下了這首不朽詩作。

作者以革命家、戰略家、文學家的雄膽偉略,飽含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氣吞山河、雄渾磅薄的氣魄,挾風裹雲,氣勢如虹,筆力雄健,字字如金,抒發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淩雲壯志、“烏蒙磅薄走泥丸”浩然正氣、“三軍過後盡開顏”精神偉力。是長征風采的精粹實錄,是豪情萬丈的精神詩篇。

周武佔的作曲飽含深情、匠心獨到,透徹領會掌握長征精神,以高亢明亮、激昂奔放的曲譜,賦予了這首詞作氣勢宏偉、催人奮進的藝術靈魂。

郭志成作為豫劇唐派第三代首座弟子和代表性傳人,深入研究長征的時代背景、歷史蘊含與現實意義,用“豫歌”這一藝術形式,以深厚敦實的藝術底蘊,以自然而不做作、亢奮而不焦殺、嘹亮而不尖嘶的唱腔,對《七律·長征》進行了精闢獨到的藝術創造,把這篇偉人詞作演繹的美倫美奐、直驚雲天。

這歌匯“神”。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首聯是全詩的魂靈。郭志成以豪邁、激揚的演唱手法,唱出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越過“萬水千山”“只等閒”雄勁豪邁。謳歌了紅軍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革命精神。

這歌聚“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頷聯描繪了“越五座嶺”和“跨烏蒙山”的艱難歷程。郭志成以舒緩、輕鬆的聲線,表現了紅軍視崇山高嶺為“細浪”、“泥丸”的革命英雄主義豪情,讚美了藐視敵人並戰勝一切困難,艱苦卓絕、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這歌勵志。長征路上遇到了説不盡的艱難險阻。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頸聯描繪了“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兩個歷史片段。郭志成以堅定、深沉的聲調,演繹了紅軍冒著槍林彈雨,渡江、過橋的艱苦激烈,驚心動魄,歌頌了紅軍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英雄形象。

這歌豪邁。尾聯描述了長征最後的歷程,那是踏過“岷山雪”的喜悅與“三軍過後”的歡顏。紅軍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殺出一條血路,實現了轉戰二萬五千里的戰略目的。“三軍”要會師了,長征要勝利了!郭志成以頌揚、讚美的表達,展現了紅軍戰勝雪山的勝利喜悅,“三軍”會師的無盡期盼。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唱一首《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回憶漫漫長征路,緬懷人民領袖毛澤東。

唱一首《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喜迎建軍96週年,祝願軍隊更強大,祖國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唱一首《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走好今天的長征路。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又聽“豫歌”驚雲天!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