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劉三姐》劇照受訪者供圖
本報實習記者王偉傑
“黃婉秋老師把劉三姐演繹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我後來在演繹京劇《劉三姐》的時候,為了更貼近人物內心,經常通過影片觀摩黃婉秋老師的表演。”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天津青年京劇團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劉桂娟説。
劉桂娟十幾年前曾出演過京劇版《劉三姐》,由於電影版《劉三姐》太過深入人心,將經典重新打磨包裝難度很大。“電影《劉三姐》珠玉在前,無論是黃老師清脆悅耳的歌聲,還是真摯樸實的表演都特別經典。”劉桂娟説,“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是必須跳出固有模式,又不能脫離劉三姐這一人物,用京劇的獨特方式來演繹是否能獲得觀眾的認可。”
不同於電影中“用山歌反抗財主”的故事,京劇《劉三姐》另起爐灶,選用了“媒婆説媒”的橋段,講述倔強、直率的劉三姐與媒婆及其背後的惡勢力鬥智鬥勇的故事。京劇《劉三姐》在唱腔上遵循京劇板式,但也融入了一些民歌的曲調。此外,劉三姐的扮相也在傳統基礎上大膽創新,令人耳目一新。“京劇是國粹,很多程式化的規矩是不能破壞的,但在《劉三姐》的創作中,我們融入了一些新穎的元素,讓劉三姐更具韻味。演出後,也讓很多觀眾感覺很親切。”劉桂娟説。
對於如何詮釋劉三姐這一經典人物形象,劉桂娟有自己的理解。她認為,劉三姐這一人物非常有個性,在表演過程中有很多可以進一步挖掘的空間。“黃婉秋老師演的劉三姐比較潑辣、直率,我演的劉三姐性格上多了一些可愛和乖巧。”劉桂娟説,“我認為劉三姐是一個性格奔放、心胸寬廣、隨性灑脫、可愛活潑、愛憎分明的女孩,飾演這樣的角色不能完全拘泥于傳統的程式化的東西,比如在舞臺上走路的姿態既要藝術化,也不能真的像在山上奔跑一樣。”
如今,像《劉三姐》這類移植改編的劇目依然面臨很難在舞臺上延續的問題。在劉桂娟看來,水不流就是死水。任何藝術都要先繼承,後發展,這是文藝工作者應該努力思考的問題。觀眾認可的藝術形式要研究如何進一步提升,觀眾反饋的問題更要考慮修改打磨。
“《劉三姐》講述的是普通百姓的故事,是人民的故事。要繼承這一經典角色的精神,就要堅守人民立場,表演要接地氣,通俗易懂。”劉桂娟説,目前,詮釋劉三姐這一形象的藝術形式有很多,嗓音、扮相、表演各有鞦韆,但黃婉秋飾演的劉三姐身上體現出的精神特質是獨一無二的,黃婉秋純粹的表演方式值得文藝工作者永遠傳承下去。
原文連結: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6&Hid=640a047cf5aa1273580c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