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袁雲兒
將科幻想像力與中國人文精神成功融合,用日益提高的電影工業水準打造宏大且細節豐富的視覺奇觀,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傳遞濃濃的家國情懷……正在熱映中的京産電影《流浪地球2》證明,中國也能拍出世界一流水準的科幻大片。以導演郭帆為代表的青年電影人,正在用自己的才華和奮鬥精神,開闢獨具中國特色的科幻影視世界。截至昨天,該片累計票房已突破26.59億元,豆瓣評分則高達8.2分。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無法想像在未來的世界中,中國面孔將以何種形象出現,書寫怎樣的故事。但《流浪地球2》有劉慈欣的原著小説做基底,有導演郭帆的全方位專業把控,再加上有近幾年進步明顯的電影重工業做支撐,最終呈現了一部科幻想像力和製作水準都相當出色的史詩級科幻佳作。在科技層面,片中戰鬥機、無人機空中大戰場面宏大驚險,MOSS人工智慧的理性冷峻令人生畏,太空天梯的長鏡頭展示更是看得人起雞皮疙瘩,有“原地起飛”的爽感;在幻想層面,這一部炸月亮、移地球,無一不是大手筆,用電腦延續人類生命的設定則直接追問生命本質,具有一定的哲學思辨。
相較上一部,《流浪地球2》在世界觀設定和呈現上更為全面細膩,三小時的片長也給了導演足夠時間來展示“太陽危機”下的地球。宏觀層面,因危機處理方案不同而誕生的“飛船派”“數字生命派”“流浪地球派”等産生分歧,形成了貫穿全片的不同故事線。微觀層面,電影用了大量細節來刻畫當時世界各地人們的生存狀態,這也是不少影迷二刷、三刷該片的一大樂趣:全球各國電視臺報道“太陽危機”的新聞片段、再度升級的宇航員服裝、人工智慧MOSS極具設計感的外觀、地表不適合生存後降至冰點的房價……所有這些既是為了讓影片打造的未來世界真實可信,也成功做到了讓中文在科技感中不再陌生。
更可喜的是,影片傳遞出了與科幻感相結合、獨具中國特色的人文精神,帶有濃烈的中式浪漫。影片不強調個人英雄主義,而是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喚國際合作理念。片中各派雖然一開始有摩擦衝突,但經過各自的努力和抗爭後,最終統一認識,精誠合作,用不小的代價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存續。這一點,在眾志成城“炸月亮”的情節上體現得最為明顯。為了給“炸月亮”提供足夠的能量,所有有核國家都沒有吝惜自己的軍事“王炸”,而是慷慨獻出全部原子彈,用來摧毀月球。片中還有一句“月亮沒了還過不過中秋節”的臺詞,也很有中式幽默的味道。
片中的師徒情、父女情也表達得格外動人。張鵬和劉培強師徒二人情同父子,片尾張鵬對劉培強的告別和叮囑沒有一句臺詞,只用了一個二人平時打鬧常用的小動作,便一切盡在不言中了。而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這條人物線,則被多數影迷認為是全片完成最好的一段敘事。圖恒宇出於對女兒的愛而不顧規定上傳了女兒的數字生命,他的行為雖然自私但的確深情。而且在電影最後,他沒有忘記自己身為科學家的使命,和賽博空間裏的女兒一起拯救世界。這段精彩情節也成功為《流浪地球3》埋下伏筆。
“《流浪地球2》對整個電影産業來説具有開拓性意義,值得去推崇。”影評人曾念群説,影片在各方面都比前作有進步,足以證明這個項目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沉澱,是術業有專攻。“如果《流浪地球 3》也能成功,那麼這個系列將成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真正意義上的里程碑作品,對整個行業具有啟迪價值。”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3/20230131/20230131_012/content_20230131_012_1.htm#page11?digital:newspaperBjrb:AP63d83093e4b0ed71f9285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