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州民族師範學校羌族剪紙社團師生合影。受訪者供圖
由中國青年報社舉辦的傳承·時節——學校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覽即將在北京前門青年書店(公共空間)亮相。其中,一幅由四川省威州民族師範學校的3名學生創作的羌族剪紙作品《云云鞋的傳説》備受期待。
云云鞋是羌族人非常喜愛的一種手工製作的布鞋。鞋型頗似小船,鞋尖微翹,鞋幫上繡有彩色雲朵和杜鵑花圖案。在云云鞋的背後,還有一段流傳已久的羌族愛情傳説:很久以前,美麗動人的鯉魚仙子愛上了一個眉清目秀的赤腳牧羊少年。為了向少年表達愛意,鯉魚仙子便用天上的雲朵和湖畔的杜鵑花繡出了一雙云云鞋贈予赤腳牧羊少年,作為定情信物。“聽説情哥要遠行,阿妹心中難捨分;送哥一雙云云鞋,騰雲駕霧快回來。”直到現在,羌族地區仍然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民俗:小夥子只要同姑娘戀愛,就免不了要穿上姑娘親手挑繡的云云鞋。
作為“溫暖一平方”的新夥伴,四川省威州民族師範學校一共向此次展覽提供了6幅羌族剪紙作品,這些剪紙作品與《云云鞋的傳説》一同向人們展示著羌族剪紙的魅力,講述著古老而又神秘的羌族文化。
羌族剪紙與羌族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羌族娃娃們常戴的虎頭帽、羌族男子的服飾、云云鞋等都繡著形態各異的花朵。羌族女人則從頭飾到鞋墊都佈滿羌繡的花卉紋樣,這些刺繡紋樣都需要先通過剪紙剪出形狀。在羌族人民的心中,剪紙與刺繡代表著自己民族對美的探索。
尚鳳賢作為此次參展的羌族剪紙作品的指導老師之一,已經在四川省威州民族師範學校從事美術教育20餘年,她與羌族剪紙的緣分從小開始。
生長在傳統羌族家庭,尚鳳賢從小就學會用剪紙來製作各類生活必需品,迎春的窗花、門箋,祝壽的福花,裝點新房的喜花,禮尚往來的禮品花,祭祀用的供花,繡花用的花樣……對她來説,羌族剪紙並非只是古老的民族遺産,更是一門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
在尚鳳賢看來,羌族剪紙最大的特色在於剪紙的內容均來自羌族神話或羌族當地的生活,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廣為流傳的羌族傳説、民間的婚喪嫁娶、傳統的羌族習俗等都是羌族剪紙中的常見素材。“這也是羌族剪紙經久不衰,始終充滿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尚鳳賢説。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範學校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學校堅持將校園美育與當地民族文化相結合,因此羌族剪紙一直是學校美術教育的“重頭戲”。
為了傳承羌族剪紙技藝,學校申報加入四川省羌族刺繡和剪紙創新平臺,定期聘請“非遺”傳承人、專家教授來校教學,也會組織學校老師與同學深入羌族村落實地調研。
有一次,尚鳳賢與學校的其他老師、學生前往深山中一個羌族村落調研,當地村民知道他們的來意後拿出了家中珍藏百年的羌族傳統服飾供他們學習拍照。尚鳳賢回憶説,一位80多歲的羌族婆婆不僅當場為他們剪出了云云鞋的紋樣,還剪出了許多大家之前並不了解的剪紙樣式。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範學校的剪紙老師朱耀文也在此次調研隊伍中,“那次深入村落調研讓我記憶猶新,一方面我們折服於老一輩羌族人的剪紙技能;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受城市化的影響,羌族剪紙幾乎在90後羌族年輕人的生活中消失了。”朱耀文説,通過那次調研我們意識到了傳承羌族剪紙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在這之後,尚鳳賢與朱耀文所在的學校剪紙社團開始更加積極地將羌族剪紙融入課堂教學,他們一邊在課堂上加強羌族剪紙的宣傳教育,一邊開始物色對羌族剪紙感興趣、有天賦的同學進行重點培養。
2021年,尚鳳賢組織團隊以羌族剪紙為主題參加四川省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他們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活頁式教材,對手工課中的剪紙版塊做了替換與完善,最終獲得省級二等獎。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許多學生開始主動要求學習剪紙。朱耀文説:“他們經常在工作室剪到很晚,我催促他們去休息,他們就對我説,還想再剪一會兒。學生們的勁頭十足,我也很受感染。”
尚鳳賢認為,剪紙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學生們用眼觀察、用手參與、用腦思考、用心反思。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形成敏銳地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意識;另一方面,精細的剪紙過程也不斷地磨煉著學生們的耐心與毅力。
校園美育就是要將民族文化融入其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在美術教育中,剪紙不只是一種手工技能的傳授,更是對民族文化觀念的傳承與發展。
“學習羌族剪紙、學習‘非遺’文化為這些少數民族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朱耀文説,通過將羌族剪紙引入校園美育,學生們會對自己的民族歷史與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久而久之就會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以前很多同學畢業了都想去大城市闖一闖,不想留在家鄉教書,但是近年來,畢業的學生們會更願意留在家鄉,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民族、家鄉的認同感更高了,會自發地想要為家鄉作貢獻。”
原文連結:
http://zqb.cyol.com/html/2023-01/03/nw.D110000zgqnb_20230103_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