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盧旭文/圖
《玉玲瓏——蹬傘》劇照
京味十足的集體空竹、柔美的裸腳蹬傘、浪漫的踢踏舞與球技、力量感爆炸的單人頂技……日前,中國雜技團推出的《技驚四座》專場演出在北京東圖劇場上演。作為2022年北京演藝集團“人才演出季”參演劇目之一,這場雜技演出生動展現出中國雜技團新生代青年人才的風采,為觀眾奉上了一場“技驚四座”的表演。演出特邀專業嘉賓現場點評和導賞,這不僅是對傳統雜技表演形式的一次創新展現,更是將以往“隱身”于節目背後的寶藏雜技演員們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
魔術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藝術,魔術師胡玲瓏、安娜共同演繹了榮獲中國魔術最高獎“金菊獎”的魔術節目《秘境》,在傳統鴿子魔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改編創作,展現出人與自然、動物和諧相處的文化內涵,精妙的舞美、音樂搭配,極具視覺衝擊力。
《玉玲瓏——蹬傘》靈感取自中國雜技團經典節目《荷塘月色——集體蹬傘》,李盛菁、宋可燃、孫靖怡、周金翎、邱夢5位演員不僅在舞臺上為觀眾展現了集體橫排傳傘、側飛換傘、探海傳傘等高難度技術動作,還突破性地以裸腳上陣的方式營造了詩意十足的國風情境,讓現場觀眾如癡如醉。
“幾位雜技演員的腳比我們普通人的手還靈活,用腳要掌握傘的重心和動平衡,這是不斷磨煉技術的成果。”北京雜技家協會原主席李恩傑感嘆道。
作為全國獨一無二的裸腳蹬傘節目,《玉玲瓏——蹬傘》十分考驗演員的腳上功夫。身為節目組組長的李盛菁,是2018年布達佩斯馬戲節獲得金獎的主要演員之一,她技術全面,可以完成傳人蹬傘、扛人蹬傘等多個高難度動作。其中傳人蹬傘,既要把傘拋到空中,還要拋接準備接傘的演員,要求傳人的演員和拋傘的演員掌握好時間差,每一次拋接都要配合精準。“蹬傘是很吃功夫的節目,但是觀眾不一定能看到其中的難,演員沒有三年五載的刻苦訓練,是不具備表演姿態的。”已經在中國雜技團表演了20年的李盛菁説,“在舞臺上的活躍程度和年齡無關,一切取決於演員對舞臺的喜愛與渴望,這樣才能在編排創作中對節目有更深的理解。”
曹凱的《激·踏——球技》實現了中國傳統雜技與西方舞蹈的創新融合,收放自如的球技與自由奔放的踢踏舞,跟隨音樂節奏律動變換,將雜技與舞蹈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個節目的最大難點是手腳配合,演員手上要拋接多達11個球,踢踏舞腳步還要與音樂卡點。
表演者曹凱認為自己同時有著學生、演員和老師三個身份。作為學生,他對球技的創新和技術的提高還在不斷學習中。作為演員,他的創作方向已經從技藝的方向轉變為意識創作,他認為節目一定要在創意、包裝上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獨創的踢踏舞與球技結合的表演,就來自學習觀摩中産生的靈感,球撞擊地面的聲音,正好與踢踏舞的節奏感相融合,這樣不僅僅是給觀眾展現技巧,更是直接給觀眾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作為老師,曹凱已經在北京市國際藝術學校雜技係開始教學工作,他在繼承傳統技巧的同時,也在實驗一些新的技術以及新的意識。“雜技不僅僅是用身體做技巧,更是要用意識去創作,這樣才能有思維的開拓,才能自發對節目不斷創新,展現表演者自己的個性。”曹凱説。
展現肌肉力量的《甘苦——頂技》節目,無聲“講述”出演員邢運偉追求極致雜技藝術的初心,以及年青一代對雜技的追求與堅持,展現出雜技技藝表達的無限可能。作為一名雜技演員,邢運偉每天都泡在訓練館裏,個人訓練中的倒立訓練就要持續3個小時,再加上力量訓練和其他合練節目,一天下來,至少要訓練8個小時。“因為雜技是自己的本行,所以要一直走下去。有時候越練越享受,不練就會覺得身體不自在。”邢運偉説。因為在藝術工作中的傑出表現,邢運偉獲得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等多項榮譽。北京雜技家協會主席、中國雜技團原團長張紅説:“他會不厭其煩地每天刻苦訓練,他不善言表,但是他用行動告訴人們,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多次斬獲國際雜技類最高獎項“金小丑”獎和“黃鶴金獎”等實力獎項的《俏花旦——集體空竹》,在新一代空竹演員的精彩演繹下,驚艷四座,也讓更多觀眾感受到節目中京劇元素與雜技技藝融合創新後呈現出的“新京味”文化的獨特魅力。
身為隊長的李麗平8歲開始練習雜技,2014年進入中國雜技團時,《俏花旦——集體空竹》就已是經典之作。如何將經典不斷創新升級,一直是“俏花旦”們思考的問題。從高空拋接空竹加6個前滾翻,到現在可以做到8個前滾翻動作;在旋轉中接空竹,從轉10圈到現在可以轉15圈接雙週旋轉再接一個三週旋轉。“我們在個人技術和表演上不斷挑戰自我極限、不斷尋求突破,這些離不開北派空竹傳承人王桂琴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李麗平説,“王老師對技術動作細節特別嚴謹,對每個手勢、每個眼神都有要求,只有把手上的基本功練到不用想時,才能自然融入京劇臺步、身法等形體動作,達到最佳表演效果。”
“中國雜技團順應時代的需求,從分析觀眾需求開始,通過節目的創意、道具的運用以及音樂舞美的呈現,展現出傳統雜技藝術與表演的創新與成長。中國雜技團‘團校一體’優勢,將讓更多青年演員挑起大梁,讓中國雜技千年的魅力不斷延續和發展。”中國雜技團團長李馳説。
原文連結: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5&Hid=636ba55f4fedd3c15d7cea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