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絲路之聲

纖維藝術“編織”大千世界

發佈時間:2022-11-10 09:36:28 丨 來源:人民網 丨 責任編輯:高彬


萬千絲縷的纖維編織在一起是怎樣的一種形態?且蘊含著怎樣的意義?在第四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上,十幾個國家的60余名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日前,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暫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行,呈現出一個由近百件作品締結而成的廣闊纖維世界。

展覽現場,藝術家們從個人體驗與理解出發,表現出纖維藝術連接、溫暖、柔軟、繁茂等多重意蘊。安·漢密爾頓的新版《線型》纏繞不斷;施慧的《書非書》《一千年以後》打通了地空通道;Raqs媒體小組的《貝塔爾/不規則韻律》將增強現實“編”進真實;愛麗絲·凱特通過合作參與創作的《縫一棵樹》蘊含著人類與自然世界的平衡;阿薩杜爾·馬克洛夫的《一邊,一線,一空間》穿梭于不同時空與文化線索;康斯坦薩·皮婭的《奇譜:前西班牙時期電子紡織電腦》研究傳統印加奇譜上的符號及繩結系統與當前二進位編碼系統間的相似之處;伊萬·羅斯《風景》昭示了可見風景之下不可見的網路世界;畢蓉蓉的《再編碼——紋樣》試圖重建內外部的關聯;黃燕的《俯仰之間》試圖讓思維在“俯仰之間”無限伸展;周雯靜的《生産/符號》中親手縫製的3米寬25米長帆打動了很多觀眾……“常規”不斷被打破,纖維藝術“編織”的大千世界讓人驚嘆。

“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在前沿創新作品展示、大型展覽策展布展、跨國藝術家群體交流等層面影響巨大。此外,該展正積極地改變著大眾對於紡織品的傳統概念,表達了纖維藝術想要跳出固有定義的決心。”參展藝術家、曼徹斯特城市大學藝術學院紡織藝術教授愛麗絲·凱特説。

本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總策展人劉畑表示:“我們希望經由纖維抵達藝術,以‘暫存在’為本次展覽的主題,是試圖把藝術的存在方式理解為一種‘暫存在’,不確定、不明確、未定義的存在。”

在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看來,纖維藝術並不只是一個特殊的藝術類型,它首先是一種方法,一條道路。從自然界的奇妙構造中,纖維藝術家們發掘出一種微觀世界的建構性,引申出一種對於物和物質生成的獨特理解。“纖維藝術的根本在於編織,那是從一根線中演化出整個世界的衝動和能量。對纖維藝術的實踐者來説,所有事物,都是以其特定方式編織、纏繞、堆積、連結、蔓生而成的形態建構。”

據悉,展覽期間,《八卦、結繩、書契——文明起源與纖維藝術》《〈奧德賽〉中的編織神話,或佩涅洛佩的“兵法”》等系列講座從東西方文明源頭講起,對“纖維之為世界觀”這一議題展開了探討。

2013年,中國美術學院聯合浙江美術館舉辦了“首屆纖維藝術三年展”,以見證人類文明的“織物”為主角進行藝術探索,向傳統手工藝表達敬意,並探索當下新媒體、新觀念、新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多樣化藝術表現形式。如今,“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已成為中國乃至國際纖維藝術領域的重要品牌。

原文連結:

http://ent.people.com.cn/n1/2022/1110/c1012-32563038.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