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與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全國教師隊伍實現了教師數量與素質的提升。其中,明師德要求、強“四史”教育、學師德楷模、遵師德規範、守師德底線五點要求是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關鍵。關於師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國許多影視作品中都得到了呈現。
電影對“明師德要求”的呈現
“明師德要求”,即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努力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涵養高尚師德。在教學工作中能否遵守師德、秉持師風,是評價教師團隊素質的首要標準,也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師題材電影反映師德教育的重點。
2018年,由成科導演的傳記故事電影《黃大年》,以吉林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大年為原型,生動講述了黃大年老師在教學崗位上敢為人先、盡職盡責教書育人的一生。黃老師秉承著“振興中華乃吾輩之責”的偉大理想,把一腔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日復一日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當中。無論是遇到索要鉅額違約金不許帶走一張紙的英國公司、毫不留情照章辦事的城管,還是在經費不足時恕不奉陪的項目同行,黃老師始終堅持以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應對科研與教學工作中的重重困難,從本職工作做起,以高尚的情操與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以堅定的態度在教育事業中立德樹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和學術帶頭人。
電影對“強‘四史’教育”的呈現
強“四史”教育,在師德教育中激勵著許多教師從深厚的歷史文化中汲取養分,獲得精神力量,身體力行地帶領教學隊伍投身到教書育人的偉大目標中,投身到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奮鬥歷程中。
“四史”包括中國共産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四史”教育的學習中,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準和政治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四史”,讓祖國的建設者將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0年上線的紀錄片《張桂梅:看見更大的世界》,講述了榮獲“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的張桂梅老師,以堅定的黨性和奉獻精神廢寢忘食地工作。在物質條件極其匱乏、許多教職工質疑華坪女高是否還能繼續辦學時,在全校只有6名黨員、8名教師的情況下,張桂梅老師秉承著“只要有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的樸素信念,帶領5名黨員老師一起重溫入黨誓詞,並在學校2樓的墻壁上親手畫了一面黨旗,一筆一畫地把自己的入黨誓詞寫在了上面,以此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領取5000元勞模基金後,張桂梅老師立即將所得全部交了黨費。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她的血液裏。在張桂梅老師的身上,擁有共産黨人的堅定信念與力量,這種力量支撐著她走遍每一個貧困學生的家庭,走了11萬多公里的路程。在走訪的過程中,更加堅定了她辦學育人的信念。張桂梅老師夜以繼日地工作,鍥而不捨地克服著辦學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在她的身上真正體現出一名優秀教師的師德師風和共産黨人高尚的精神品質。
電影對“學師德楷模”的呈現
“學師德楷模”,指發動廣大教師積極學習“人民教育家”“教育系統時代楷模”等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以優秀典型為榜樣見賢思齊、趕超先進。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專職教師與其他各類教師的隊伍整體面貌都發生了格局性變化,這些變化離不開教師隊伍中優秀榜樣的示範作用與帶動效應。將人民教育家、教育系統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拍成電影,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感染和影響著廣大教師,形成了向先進學習的良好氛圍。
大型系列紀錄片《教師》,其第一季的《生命與使命同行》,展現了人民教育家于漪從幼年對文學的愛好,到自我激勵、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一代教師楷模的過程,展示了她半生的教育理念與奮鬥歷程。多年來,于漪老師帶病堅持工作,在對語言學知識的教學中,她提出了文學學科教育的“人文性”主張,使語文教育突破了原有的單一學科體系框架。除了于漪老師,紀錄片還為觀眾呈現了其他幾位人民教育家的感人故事,展現了師德楷模紅燭般的奉獻精神和教書育人強烈的使命感,對老師有著很大的啟發和激勵作用。
電影對“遵師德規範”的呈現
“遵師德規範”,指老師應當遵守教育系統中教師職業行為準則,高校教師還要遵守研究生導師行為準則等。
楊承虎導演的紀錄片《良師》,展現了多名老師對師德規範的遵守,這些謹遵師德規範的教師是教育隊伍中的優秀代表,也是學生們衷心愛戴的長輩與親人。比如,張桂梅老師天不亮就拿著喇叭叫學生學習,天黑了還要親自守著直到孩子們離開教室。即使需要攙扶才能行走,也要數十年如一日地走過條條泥濘的小路,堅持以家訪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學生。張志勇老師與楊秀麗老師紮根鄉村,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並不寬裕的條件下帶著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勞動,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曲比老師紮根涼山彝族自治州,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循序漸進,寓教于樂,帶著孩子們以體育運動的方式強健體魄、鑄造精神,將希望的種子帶給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已經92歲高齡的葉連平老師仍然堅持教學工作,以無償輔導的形式將畢生所學全部教給學生……這些優秀教師身體力行地實現著教書育人的目標,並不斷提升自我修養。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展現出當代教師的高尚品格和楷模力量。
電影對“守師德底線”的呈現
在教師隊伍中,有優秀教師,也有一少部分不良教師。對違背師德底線不良教師的行為應堅決予以禁止。在我國教師題材電影中也有不少電影批評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反面案例,對於這些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在師德師風主題電影《守望青春》中,一名態度不端正、教學不嚴謹的教師長期得過且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多次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學校再三勸阻無果,最終撤銷了這名教師的教師資格,給予開除處理。影片中,思政教研室主任劉威身患腦瘤卻仍繼續工作,以極大的熱忱在指導員的崗位上堅持工作。兩名教師對待工作和學生迥然不同的態度,在影片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守望青春》在讚頌劉威優秀輔導員形象的同時,也批評了某些教師錯誤的行為,引人警醒和深思。
結語
我國是世界上教師數量最多的國家,超2000萬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支撐著龐大的教育體系,也為我國邁入社會主義新征程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儲備。隨著我國2013年“師德教育”的提出,以及《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師德教育將對提升我國整體教師素質、培育“大國良師”起到重要的作用。
原文連結: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3&Hid=6347f9a0482311c12ba7b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