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花園

樂評人王小歌:這歌能沁入民族血脈

發佈時間:2022-10-06 16:32:14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責任編輯:高彬


樂評人王小歌:這歌能沁入民族血脈

——評析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

王小歌

2022年最火騰的歌,是哪一首?

您説我説大家説,老少爺們難擺平。

如果説《我們同唱一首歌》是火歌之一,您是點頭“Yes”,還是搖頭”No”?

空口無憑,數據説話。

2022年元旦,由方文山填詞,楊宗南作曲,蕭敬騰、袁婭維、張傑、歐陽娜娜、陳立農等演唱的MV版《我們同唱一首歌》,5天內全網播放3億次。

嘖嘖,九十年代風靡《同一首歌》。

2022,轟響《我們同唱一首歌》。

一個三十年輪迴的“音樂現象”。 

“詞聖”作詞+大咖譜曲+大腕群唱。

這叫頂級實力。

這叫鼎尚賣點。

這叫懸空“王炸”。

“竹籬笆圍繞著茉莉花只為它擋風沙,擋風沙雨在下誰在家我思念你説話,你説話説隔著那海峽的牽掛放不下,放不下的感覺像幅畫誰安靜泡著茶,泡著茶下著棋榕樹下熟悉的家鄉話,家鄉話讓遊子想起家想回去團圓啊,團圓啊是最美的牽掛因為我回到啦,回到啦爺爺的爺爺家這鄉愁被融化。我們同唱一首歌(閩南話),都唱怎樣才會贏(閩南話),我説的你都知道(閩南話),你都聽得懂(閩南話),都擁有同祖先的名字(閩南話)。……我們同唱一首歌(閩南話),都唱怎樣才會贏(閩南話),紅磚庴是誰在住(閩南話),鄉親父老們咱們結伴向前行(閩南話)。……我們同唱一首歌(閩南話),落葉歸根是唐山(閩南話),尋根路你我對話,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祖譜有你我的名字(閩南話),一起去打拼留好名聲讓人打聽(閩南話)。”

這歌唱的有來頭,故事有由頭。

説的是中國台灣三兄妹在爺爺去世後,憑藉半張族譜到福建尋找祖籍地的親情佳話。

方文山主歌三字經、拉家常、敘事詩一般的歌詞。

楊宗南挾閩南地氣、蘸鄉情汁水譜出的曲子。

蕭敬騰、袁婭維、張傑、歐陽娜娜、陳立農等一線明星的聯袂演唱。

把這歌綻放為抒情解愁、牽魂引夢、醉人醉心的音樂奇葩。

這首歌起頭以委婉徐緩輕擊耳鼓。

以思念牽掛漸進沁入心境。

以團圓鄉愁收尾遞至腦幹。

以普通話、閩南話交互衝擊。

給快讓哼哼唧唧、咿咿呀呀快餐音樂迷瞪了的迷哥迷妹一份驚喜:

啥是音樂大餐?啥是雲端體驗?啥是絕妙享受?

聽哈,來啦!

《我們同唱一首歌》,催人思鄉、思情、思親。

“十一”假期,小歌把這歌拿來再聽,沒數聽了多少遍。

不是不想停,是停不下來哈。

好歌詞有引力。

好曲譜打動人。

好歌聲傳天際。

文山的詞作道行深。見過方文山寫的挺多歌詞,其特點凸顯:極善於對生活末節的畫面式表達,極善於對一般表像的文化式宣泄,極善於對凡人情感的白描式抒發。

故常會捅咕出,如“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等一類讓人過目過耳就難忘掉的好詩好詞。

這哥們是捅詞天才,道行深厚、不服不行。

這首歌的歌詞鄉土味濃。文山用直敘平白、講故事的方式,以“竹籬笆、泡著茶、家鄉話、爺爺家、這鄉愁、被融化”等關鍵字,把半張族譜尋祖籍的故事畫面一幀一幀地展現在大傢夥面前;並在副歌中用“我們同唱一首歌、都唱怎樣才會贏、都擁有同祖先的名字、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等幾句點題破題,對故事過程做了完整鄉情親情民族情的自然詮釋。    

宗南的曲譜拱人心。多年來,自由音樂人楊宗南在中國音樂圈摸爬滾打、孜孜以求、不斷攀高,逐步成長為集策劃、導演、攝影、創作、歌手于一體的一線大咖。

他創作了如《走天涯》、《花開的街巷》、《葉問》、《一生陪伴》、《一抹夕陽》等讓人頂讚的好詞好曲。

其特點是:善於用平樸、率真、透亮的調性撥動心脈、撫平心情、凈化心靈、激發共鳴。

宗南家在泉州,“宗南”嘛。在這首歌的作曲中,他把天時地利人和融容到了極致。

在這首歌中,宗南傳承海峽兩岸共同的音樂基因,用“三字經”的律動和中國五聲調式譜曲,把“家鄉話、讓遊子、想起家、想回去、團圓啊”的親情鄉愁渲染得意象萬千。

並在眾星們用普通話、閩南話輪唱、對唱的轟擊中,把“我們同唱一首歌、落葉歸根是唐山、祖譜有你我的名字、一起去打拼,留好名聲讓人打聽”的歌曲主題,一個波次接一個波次的反覆推向高潮,催激地人滿目潮涌。

眾星的演唱忒喧騰。這首歌由海峽兩岸5位一線歌星共同演繹。主歌輪番演唱、副歌交互演唱,普通話、閩南話輪唱對唱、5人共聲合唱,使這首歌宛若一台小型群星演唱會般火烈炸響。

曲調平鋪質樸,卻醒人感人;演唱各具特色、卻渾然一體;表達形式多樣,卻整體喧騰。打造了一個詞美曲美、男女混聲、眾星互嗨的音樂宴會。

蕭敬騰沙啞滄桑、略帶磁性的表達,張傑慢速抒情、偏重鄉野的唱風,袁婭維天生爵士樂煙熏質感的嗓音,歐陽娜娜清甜、舒緩的輕唱,陳立農陽光透亮、富於張力的表現,可謂眾星合璧,意境萬象,鍛造出了一首凝聚親情、感動兩岸、能沁入中華民族血脈的經典好歌。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