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花園

樂評人王小歌: 一曲“豫歌”驚雲天

發佈時間:2022-09-29 14:51:02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責任編輯:高彬


郭志成

點擊欣賞豫歌《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樂評人王小歌:一曲“豫歌”驚雲天

——評析唐派新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王小歌

戲歌是傳統戲曲的時尚表達,是戲曲+歌曲的疊加融合,是民族文化的創新發展。

近日,本網領導把唐派新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推送來,讓學習研究,談些感受。

聆聽“唐派第三代掌門接班人、領軍人,扛旗人”郭志成演繹偉人毛澤東詞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會是一種啥樣的文化體驗與藝術感受?

果然不同凡響,果然雲端體驗,果然絕妙享受。

一曲“豫歌”驚雲天!

我滴個天哎,河南豫劇界郭志成、周武佔兩位大咖唱作合璧、意境萬千,把這首偉人詞作演繹的這般美好美妙、這般撼天動地、這般攝人魂魄!

“久有淩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周武佔的作曲獨具藝術匠心,飽含文化汁水,賦予了這首歌古樸典雅、大氣磅薄、出奇制勝的藝術靈魂。

作為當代唐派第三代當家暨賈門首席領班弟子的郭志成,以其深厚敦實的藝術底蘊,高亢明亮、激昂奔放的演唱技法,以字行腔,字正腔圓,腔隨字轉,韻伴字走,在噴口、甩腔、滑音、波顫音等裝飾音和腦後音等環節凸顯了超群功力,展現了風格鮮明、獨樹一幟的藝術風範。

整個演唱樸實無華,舒展透亮,自然而不做作,亢奮而不焦殺,嘹亮而不尖嘶,達到了以聲傳情、聲情並茂、臻善臻美的藝術境界。

讓這首大師演唱、偉人寫詞的精品力作盪氣迴腸、直驚雲天。

這歌唱出了高遠意境。上闋起首,郭志成以豪邁、奔放的演唱,由“久有淩雲志”起頭,在“重上井岡山”上就把歌曲切入高潮,很好闡釋了偉人鴻鵠淩空、氣勢博大的高遠志向,以及重遊故地,無比喜悅歡快的心境。

這歌頌揚了美麗中國。接著,郭志成用歡快疏朗的曲調,唱出了偉人“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重上井岡山後所看到的鶯歌燕舞、潺潺流水、高路雲端、舊貌變新顏的絢麗圖景,很好表達了偉人對井岡山變化之美的讚頌之情。

這歌回顧了光輝歷史。下闕開始,郭志成用深沉悠揚的聲調,唱出了“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井岡山以及整個革命鬥爭時期的風雷激蕩,紅旗漫卷的壯闊場面。很好把握了偉人的無限感慨和歡欣之情。

這歌讚美了英雄氣概。最後,郭志成以雄壯激越的聲腔,唱出了偉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政治抱負,“談笑凱歌還”的堅定信心,“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淩雲壯志,很好抒發了一代偉人的革命豪情、雄膽偉略。

唱一曲《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銘記偉人毛澤東,緬懷人民領袖毛主席。

唱一曲《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喜迎國慶73週年,祝福祖國明天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

唱一曲《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唱一曲《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