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龔琳娜:讓中國文化在“傳唱”中傳承

發佈時間:2022-08-12 10:01:00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高彬


龔琳娜演出現場圖。牛小北攝

本報記者高倩

安靜的音樂廳裏,天使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輕巧地踏上舞臺,歌唱家龔琳娜的身影也在其中,她披一襲淡綠色的長衫,仿佛春日裏一抹萌發的綠意。竹笛悠然吹響,悅耳如鳥鳴,小朋友們搖頭晃腦,唱起快樂的歌謠:“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前晚,由這首與立春節氣相關的《立春偶成》開始,一幅獨特的時間畫卷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裏徐徐展開:春分是孟浩然的“花落知多少”,清明是柳永的“為伊消得人憔悴”,穀雨是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二十四節氣、古詩詞、音樂巧妙相融,這場受國家大劇院2022八月合唱節邀請而來的“流動的時光”二十四節氣古詩詞合唱音樂會,是龔琳娜和作曲家老鑼的獨到創意。

二十年前,老鑼就開始為古詩詞譜曲。“我唱了很多關於古詩詞的歌曲,但一直沒有明確的主題。”詩詞的範圍太過寬廣,龔琳娜希望能找到一條線索,把這些歌曲像項鍊一般連綴起來,便於匯總成專輯或音樂會的形式。2017年,主題線索浮出水面,春夏秋冬、時光流轉,二十四節氣是一個獨特的切入點。龔琳娜專門邀請了一位文學方面的專家來助陣,“從詩詞本身的影響力出發,挖掘更深的情感和意境,而且最好能涵蓋唐、宋、元等多個朝代。”每個節氣都有三首詩詞備選,最終決定權在老鑼手中,“他是作曲家,詩詞必須要引起他的共鳴。”

老鑼在音樂中賦予的見解耐人尋味。比如在孟浩然的《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重復了兩遍,龔琳娜唱著唱著,突然就問自己,經過了一夜風雨,明日裏繁花是否依舊盛開?她在第二遍演唱時刻意加重了“少”字,在腔調裏回味那份韶華易逝的淡淡感傷。再比如蘇軾的《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詞人在給身處逆境的自己打氣,龔琳娜讓自己的聲音一定“亮”出來,而轉到“也無風雨也無晴”時,那份酣暢過後回望生命的平靜,則一定要“悶”著唱。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胸襟開闊,這首作品開頭,樂隊靜默,龔琳娜的高音空靈渺遠,仿佛月下大海的回聲,唱得忘我時,她舞起雙臂,搖曳如粼粼的波浪……每當一曲終了,全場觀眾便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作為一名歌者,我珍惜每一次在臺上表演的機會。”龔琳娜説,“我希望我們的詩詞和音樂能真正地傳承下去,而不是靠死記硬背,這是我做這場音樂會的初心。”帶著這套曲目巡演時,龔琳娜每到一地,就會邀請當地的童聲合唱團加入,讓孩子們真正與詩詞共鳴,為文化的源流而自豪。為音樂會擔任現場伴奏的樂團裏,笙、箏、笛簫、揚琴等傳統樂器與大提琴、手風琴的低沉音色交織,韻味十足。

“我還一定要把古琴放在這場音樂會裏。琴棋書畫,琴在文人雅士的表達中佔第一位,可我們現在的伴奏樂器大多都是鋼琴,很少有人用古琴。”龔琳娜的遺憾伴隨著自省,“老鑼是西方人,他為什麼能給中國的古詩詞譜曲?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就在上海音樂學院跟隨龔一先生學古琴,他了解中國文人的情懷。”

“中國的文化太富有了,我想我一輩子都可以在中國文化的土地上耕耘。”眼下,龔琳娜正在身體力行地推動自己的“聲音行動”,“走到哪兒,就唱到哪兒、教到哪兒。”在北京、在自己的家鄉貴州,龔琳娜義務為中小學音樂老師做培訓。未來,她將目光投向了遼闊的西部地區,“培養出老師,他們又會帶動周圍的孩子們。我覺得,中國的音樂普及應該從小孩開始,培養真正的文化自信,就像我從小在貴州唱貴州民歌,我一輩子都會愛我的家鄉。”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2/20220812/20220812_006/content_20220812_006_3.htm#page5?digital:newspaperBjrb:AP62f5649ee4b0733381733839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