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展現荷蘭大師級作曲人、傳奇音樂家和頂級樂團的合作,本期荷蘭藝線向大家展示一曲曲叩擊心門的音樂。從爵士名伶到 Trance教父,從手風琴演奏家再到創作型才女歌手,不管是通過與世界頂級樂團或當今歌壇達人的跨界合作,還是將音樂變成集大成的藝術創作,荷蘭樂壇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和音樂人們在大放異彩。讓我們解放內心的情緒,來品味荷蘭音樂頂流們的跳躍風格和情緒霓虹。
特林特耶·奧特修斯(Trijntje Oosterhuis)是荷蘭家喻戶曉的天后,被譽為“絲絨歌喉”,她是當今荷蘭流行樂壇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特林特耶的母親是小提琴家,父親是牧師和詩人。從小女孩開始,唱歌、作曲,她便已經顯露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冥冥之中,她就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名歌手。
1990年代初,她和哥哥 Tjeerd Oosterhuis組建了 Total Touch樂隊,在樂隊發行的第二張單曲 《Somebody Else's Lover 》大受歡迎,首張專輯成為荷蘭流行史上最成功的首張專輯之一。在這之後,特林特耶發展成為荷蘭最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之一。
1998年,開始單飛自己發展演唱事業。從 2001年起,她與眾多音樂家與歌手合作,包括 Toots Thielemans、Herbie Hancock、Al Jarreau、Lionel Richie、Anouk等,並且是荷蘭女子組合 Ladies of Soul中的成員之一。二十餘年來,Trijntje Oosterhuis對音樂的熱愛不減。
伯特·巴哈拉赫(Burt Bacharach)被認為是 20世紀最有成就的流行作曲家之一。伯特·巴哈拉赫出生於1928年,是美國流行樂壇大師級作曲家,數次斬獲格萊美和奧斯卡大獎,堪稱歐美流行樂壇六、七十年代的抒情暢銷單曲製造機器,許多至今傳唱不己的不朽老歌都是出自他手。就風格而言,伯特的歌曲與那個時代的大部分音樂都不同。伯特將爵士樂、流行音樂、巴西音樂和搖滾的元素相結合,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新聲音,體現了那個時代的風格。
這位大師級作曲家與荷蘭知名爵士女歌手以及頂級流行管弦樂團的共同合作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疫情期間,他們如何克服困難呈現一場完美的演出及錄製?本期上線了他們共同呈現的曲目《一千個曾經的你》,以及他們合作專輯的一個微型紀錄片。
阿明·凡·布倫,1976年12月25日出生於荷蘭萊頓,畢業于萊頓大學法學專業。1995年,阿明在萊頓的夜店裏開啟了DJ生涯。他曾獲得五屆 DJ Mag百大 DJ第一名,連續十三屆 DJ Mag百大 DJ前三,也是現今最大電音唱片公司 Armada Music的創辦人之一。此外,Armin的廣播節目 A State of Trance 2001年開播至今已經超過千集,在全球擁有超過 3千萬以上粉絲。
一直以來,阿明·凡·布倫都是 Trance音樂的傳播者和推動者,他對電子音樂的付出功不可沒,2011年他曾受到荷蘭皇室的表揚,感謝他將荷蘭電音文化傳遞至世界各地的傑出貢獻,並獲頒 Orde van Oranje-Nassau荷蘭皇家橘色勳章。
達維娜·米歇爾( Davina Michelle )的 YouTube賬戶擁有近 150萬的訂閱者,這也凸顯了達維娜的非凡人氣。出生於1995年11月12日,憑藉無與倫比且充滿活力的聲音,達維娜迅速而巧妙地確立了自己在荷蘭樂壇的地位,被認為是當前荷蘭最出色的女歌手之一。
這次合作是繼他們 2019年的單曲“Hoe Het Danst”之後的合作曲。達維娜表示與阿明·凡·布倫這樣具備音樂天賦的人一起合作是令人興奮的,同時她為這首充滿力量的單曲“Hold on”感到非常自豪。
同樣,阿明·凡·布倫也表示與她的合作令人愉快。早在兩年半前,在進行“Hoe Het Danst”的合作時,他就已經被達維娜的嗓音和音樂深深吸引。就像歌名一樣,“Hold on”這首歌傳遞出了在人生大起大落中保持力量和毅力的主題。以精緻的鋼琴旋律開場,伴隨著達維娜的迷人聲線,這首跨界單曲開始釋放蓬勃的能量。
油管翻唱達人,配上荷蘭乃至世界最出色的DJ/製作人,兩位荷蘭頂流“強強聯手”的碰撞和演繹,帶來了一場絕妙音樂盛宴。
另外,Armada Music由DJ兼製作人阿明·凡·布倫創立,作為全球一線廠牌,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它以釋放更多的電子舞曲音樂魅力為主旨,風格主要為 trance和 house。作為舞曲領域最大的唱片公司和品牌之一,Armada Music擁有電子音樂大部分領域的藝術家,集結了全世界頂級的音樂家們,包括 Chicane,Markus Schulz,Remy,M.I.K.E.,Perry O'Neil,Mischa Daniels,,Nick K等等。此外,Armada Music每月獲得超過 5億次流媒體播放,並每週在全國最大的廣播電臺(例如 BBC Radio 1和 Sirius XM )上進行播放,並經常出現在 Billboard Dance排行榜等。Armada Muisc旗下的音樂廠牌也都極具知名度,像是 Ørjan Nilsen的 In My Opinion、Firebeatz的 Ignite Recordings及 W&W的 Mainstage Music等等。
本期荷蘭藝線也同步上線了《雲遊覽荷蘭最強電音廠牌Armada Music阿姆斯特丹總部》的視頻。
在“探戈之父”阿斯托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olla)的百年誕辰之際,荷蘭著名手風琴家向他的音樂偶像致敬。
荷蘭著名手風琴家卡雷爾·克雷恩霍夫(Carel Kraayenhof ),出生於1958年,八歲時開始彈鋼琴。自小學習音樂,對卡雷爾來説,音樂是他最大的熱情和靈感來源。1970年代中期,卡雷爾受到愛爾蘭、蘇格蘭和英國民間音樂的強烈影響,並自學了風琴和英國六角琴。在 1980年代初期,卡雷爾發現了手風琴:這種聲音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內心。從那一刻起,他就毫無疑問地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名手風琴演奏者。
在2002年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與王后馬克西瑪的婚禮上,荷蘭著名手風琴家卡雷爾特意用班多鈕手風琴演奏了皮亞佐拉的阿根廷探戈名曲《再見諾尼諾》。
阿斯托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olla),阿根廷作曲家、手風琴演奏家,1921年出生於阿根廷,被阿根廷人稱為“探戈音樂界的巴赫”、“阿根廷探戈之父”。他創造性地將古典音樂與探戈音樂融合在一起,並在其中加入了爵士樂元素,極大地擴增了探戈的表現形式,將探戈音樂從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樂提升為可以與古典音樂媲美的音樂形式。
作為先鋒流派(新探戈)代表人物,二十世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探戈大師,他的代表作有《自由探戈》、《遺忘》、《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再見諾尼諾》等。儘管皮亞佐拉飽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將探戈音樂徹底從舞蹈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成為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
他一生創作了300多部探戈作品,使探戈獲得巨大生命力,如今的探戈已于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影響力遍及全世界。
《魔鬼的浪漫曲》(Romance del Diablo,1965年)是Astor Piazzolla著名的《魔鬼組曲》中的一首,這是一張關於探戈而非魔鬼的唱片。對皮亞佐拉來説,天使就是古典音樂,探戈就是魔鬼。他曾將他自己豐富多彩但充滿爭議的人生描述為天使與魔鬼之間的生活。
《再見諾尼諾》(Adios Nonino,1959年)是 Astor Piazzolla最著名且受歡迎的作品之一。皮亞佐拉至少採用了二十種不同的配器來演奏這首作品,可以説這個作品一直伴隨了他的整個一生的演奏生涯。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皮亞佐拉父親的突然去世,陷入萬分悲痛之中的他,在童年時曾經生活過的家中觸景生情,於是他拿起班多鈕手風琴即興創作了《再見諾尼諾》。其中,《再見諾尼諾》的原版和現代版都在本期荷蘭藝線上線的視頻中雙雙作了演繹。
2021年是皮亞佐拉百年誕辰,Carel Kraayenhof攜手其他音樂夥伴一起,于他們的音樂偶像 Astor Piazzolla的百年誕辰之際向他致敬。不單單是Carel Kraayenhof,貝斯手 Jaap Branderhorst,小提琴手 Bert Vos以及鋼琴家 Juan Pablo Dobal也與皮亞佐拉的音樂有著深厚的感情。這四位探戈人已經一起環遊世界超過 10年,並一起錄製了八張CD。他們現在組建了 Carel Kraayenhof四重奏,通過對皮亞佐拉的音樂的重新演繹,跨越時空向他致敬。
她的音樂充滿渴望,卻又牢牢紮根于當下,一起來體會她音樂中的“苦樂參半”。“2020年度藝術家”;“最佳藝人獎得主”;“最佳專輯”的獲勝者…你也許現在沒有聽説過埃芙耶·德·維瑟,但她曾獲獎無數。頭銜眾多的她在荷蘭的樂壇佔據著一席獨特位置。
出生於1986年2月8日,這名荷蘭創作型女歌手于2011年發行了她的第一張專輯《De Koek》,並在三個荷蘭知名音樂節上進行演出。2015年,埃芙耶在 YouTube上發佈了一首新歌“Scheef”,並於次年發行了專輯《Nachtlicht》。2020年,她發行了第四張專輯《Bitterzoet》,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隨後進行了歐洲巡演。
如果必須用一個詞來形容埃芙耶製作的合成器流行樂,和她的第四張專輯名稱一樣,“Bitterzoet(苦樂參半)”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她的音樂從未像現在這樣充滿渴望,卻又牢牢紮根于當下,面對著一個恐懼與希望並重的時代。
飄逸的人聲在水生合成器音景中飄蕩,優雅及質感一直是埃芙耶的標誌。多年來,她在低地國家一直備受歡迎,現在她逐漸聲名鵲起,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位女性是多麼具有才華和遠見卓識。疫情沒辦法阻擋她對音樂的熱情,她繼續用音樂和藝術為她出色的觀眾們提供藝術品般的感官享受。這部影片也是對她的世界的一種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埃芙耶參與製作了一支音樂會影片“Bitterzoet”。在她眼裏,這是一次充滿和聲和電子的“悶熱”之旅。在影片中,流行音樂、舞蹈、燈光和裝置形成了一個藝術整體。
荷蘭駐華大使館希望繼續探索中荷兩國文化交流的新形式,為兩國“線上”和“線下”進一步的文化交流提供平臺,並促成兩國文化之間不同視角的對話與合作。
原文連結:
http://ent.ynet.com/2022/08/03/3502619t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