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禮樂文化”由來已久,孔子、荀子等傳統教育家深知教育之本在人心性情的涵養,而這也是中國美育思想的早期呈現。在教育活動中關注審美,用優美的藝術滋養心靈已經逐步成為了藝術教育工作者們的共識,現代美育的內涵亟需補充,楊陽就是藝術教育領域的探路人之一。
她,是重慶八中的任課老師,是優秀的民樂團教師,還是傑出的音樂賽事評委。三重身份的加持不斷助推著楊陽的藝術教育事業,更在持續豐富著她的個人能力。十年的教學與指導經驗讓她對中國藝術教育行業的現狀有著清晰的認知,她結合實際情況,用創新思維奏響了一群學生的人生配樂。
楊陽深知中國的藝術教育在現階段仍處於發展狀態,國家的教育方針決定了當下以培養産業人才為主的育人目標。即便藝術教育能夠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但國家對於創新精神的培養依然放在科技方面。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楊陽著眼于藝術教育的長遠性,在自己的教學課堂上積極導入新思維,勇於嘗試新形式,致力於推動藝術教育的良性發展。
出色的教學研究能力與綜合型專業能力一直是楊陽的“標簽”。她直面很多零基礎學生無法獨立編創的問題,大膽地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的模式,編寫了數字音樂電腦教學課程的教綱教案。她帶領學生從樂理知識基礎入手,循序漸進地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教會學生自主編創,這一創新幫助學生跨越了器樂演奏的障礙,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藝術熱情。不少學生紛紛在音樂平臺上發佈自己的作品,成為了未來有著發展潛力的“音樂製作人”。
作為學校民樂團的指導老師,楊陽並不畏懼“跨界”挑戰,反而迎難而上,擴充知識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指導。專業的綜合性讓她受到了音樂賽事組委會的關注,並邀請她成為了很多音樂賽事的評委。在廣泛接觸了音樂類賽事之後,楊陽開始從地區級比賽著手定向培養學生,先後輔助學生獲得了重慶市中小學生才藝大賽聲樂、器樂獎項。在2016年,楊陽作為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參加了世界華人青少年藝術節(南韓賽區)總決賽,並一舉斬獲總決賽金獎。
經此一役,越來越多的學生追隨她步入音樂的旅程。李斯特杯香港國際鋼琴公開一等獎、“墨爾本國際藝術節比賽”聲樂、器樂一等獎、第15屆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比賽一等獎……學生獎項紛遝而來的同時,楊陽的指導能力也獲得了各項賽事組辦方的認可,先後獲得了“世界華人藝術節”國際優秀導師獎、第六屆香港國際青年藝術節國際優秀指導教師獎、第七屆香港國際青少年藝術節國際優秀指導教師獎等十余項榮譽,教學影響力不容小覷。
大多數的中國家長對孩子藝術教育的目標仍聚焦于“考級”和“升學加分”這些功利性目的,對於此,楊陽並不贊同。她認為如若不是出於熱愛,那麼學習音樂的過程必然是艱辛又枯燥的,長期以往,並不利於孩子的個人成長。憑藉她多年的教學指導觀察,她對音樂的療愈功能感到極為驚喜,曾有一位學生通過跟著自己學習鋼琴而逐步打開心扉,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最終考入了心儀的音樂學府,這讓楊陽非常有成就感。她想像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馬修老師一樣,用自己所熱愛的音樂感染孩子、鼓勵孩子,並把快樂的音樂理念傳遞給孩子,賦予孩子們更多的人生可能。
對於藝術教育的發展未來,楊陽表示充滿信心與期待。她認為近年來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都在大幅度提升,師資力量的強化必然能夠促進藝術教育的生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孩子們能在藝術的熏陶之下獲得更多的創造力,開啟人生的新可能。
原文連結:
http://www.xnnews.com.cn/zxsd25178/ppjj/202206/t20220609_26596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