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器鑒賞

南疆百年“樂器村”技藝傳承“聲聲不息”

發佈時間:2022-06-05 12:31:32 丨 來源:人民網 丨 責任編輯:高彬


熱合曼·阿布都拉老人正在製作維吾爾族傳統樂器都塔爾。(新華社記者周生斌攝)

正午陽光穿過庭院葡萄架的藤蔓,照在熱合曼·阿布都拉老人身上。他左手把一塊桑木固定在木樁上,右手緊握的鑿刀像啄木鳥一樣飛快地起起落落,木屑飛濺。不一會兒,堅硬的桑木就被鑿成瓢型,一把維吾爾族傳統樂器——都塔爾的琴身基本成型。

“我的爺爺就會做樂器,我從小就學,做了60年,現在我的徒弟們都靠做樂器成家立業了。”熱合曼説。

熱合曼家住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吾庫薩克鎮托萬克吾庫薩克村。相比之下,“樂器村”這個名字更好記,當地人也都這麼叫。

在他家庭院正對大門的白墻上,一副牌匾格外顯眼,上面寫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是文化部2011年11月頒授的。熱合曼在2008年就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民族樂器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今年70歲的他,已經帶了50多名徒弟。

33歲的馬穆提·熱合曼是熱合曼老人的小兒子,也是他的徒弟。馬穆提説:“父親會做27種樂器,我7歲就跟他學,現在會做都塔爾、熱瓦甫、薩塔爾等4種樂器,以後還要多向父親學習。”

在父親影響下,馬穆提兄弟4人都學有所成,分別在烏魯木齊市、喀什市和疏附縣等地從事樂器製作和售賣工作。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村裏買樂器的人有所減少,但馬穆提學會了用網路直播演奏的方式出售樂器,“去年在網上賣了100多件,收入5萬多元,直播帶貨很方便。”

托萬克吾庫薩克村黨支部書記董彥濤告訴記者,“樂器村”有150多年樂器製作歷史,目前,像熱合曼·阿布都拉這樣以製作樂器為主業的農民家庭,在全村有70多戶,佔總戶數的十分之一,有的家庭已是五代傳承。

為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樂器製作技藝,1999年,疏附縣就將村裏的樂器製作專業戶組織起來建立民族樂器作坊。2000年,國務院命名該村為“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在廣東省對口援疆的幫扶下,村裏還建起一座民族樂器博物館,展陳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漢族等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百餘件樂器,還有村裏手藝人製作的“鎮村之寶”——全長3.39米的熱瓦甫、4.7米的都塔爾、4.95米的薩塔爾和巨型手鼓。

在國家、自治區和縣財政支援下,村裏像熱合曼·阿布都拉這樣的非物質遺産傳承人及民族樂器作坊工匠,每年都會得到1萬到4萬元的補助,使他們能專注於民族樂器製作和傳承。現在,“樂器村”手工生産的樂器達27類、50余種,維吾爾族傳統樂器不僅得以傳承,還煥發出新的光彩。

近年來,吾庫薩克鎮還將小學課外實踐課搬到了“樂器村”,學生可以實地觀摩樂器製作過程和演奏技巧。董彥濤説:“孩子們從小接受熏陶,能讓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原文連結:

http://ent.people.com.cn/n1/2022/0605/c1012-32438438.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