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快訊

從《青春變形記》看中國元素動畫的蛻變

發佈時間:2022-06-02 12:59:53 丨 來源:國際線上 丨 責任編輯:高彬


中國元素動畫《青春變形記》劇照

相比近年來亞洲題材在歐美影視劇中的高頻出現,好萊塢動畫産業對亞洲和中國元素的熱情顯得不溫不火。上一個真正席捲全球的中國元素IP還是誕生於2008年的“功夫熊貓”阿寶,而再上一個膾炙人口的中國動畫形象,則要追溯到1998年亮相的花木蘭。如今,當年的“木蘭迷”和“熊貓粉”早已長大成人,而木蘭和阿寶則難續輝煌。無論是2016年夢工廠推出的《功夫熊貓3》,還是2020年迪士尼製作的《花木蘭》真人電影,都未能復刻這兩個著名IP問世之初的轟動效應。中國元素在好萊塢是否後勁不足,甚至已成強弩之末,成了中國動畫觀眾和全球中國文化愛好者內心的隱憂。畢竟,在國産動畫仍在探索國際化道路的前提下,好萊塢動畫産業如何塑造新的中國形象,在全球文化傳播層面上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在此背景下,《青春變形記》可謂意義非凡。華裔女孩和熊貓的變身故事填補了皮克斯在中國敘事元素上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這只毛茸茸、圓滾滾的超大萌物是好萊塢第一個由華裔導演創作的中國元素IP。將其放在花木蘭——功夫熊貓的發展脈絡當中,就會發現這輪新的“熊貓浪潮”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捲土重來,而是象徵了全球語境下中國元素敘事策略的一次蛻變。圍繞這部新作産生的種種討論,也成了當下全球動畫産業的風向標。

《青春變形記》的主人公美美13歲,剛剛進入身體和心理都在劇烈變化的青春期,坐標位於多倫多市。亞裔家庭的嚴格要求讓她成為乖乖女,但同伴和偶像的感召又讓她變得反抗叛逆。她精力充沛但情緒失控,追尋自由但無法逃脫母親的掌控,一激動就會變成一隻彩色的大熊貓。經過一番鬥爭和衝突,她終於取得了家庭的理解,也學會了與自己心中無拘無束的熊貓和平共處。影片一經播出,不僅在海外華人群體中引起廣泛共鳴,也折射出東亞傳統教育下青少年,特別是女孩面臨的種種問題。而在這個普遍焦慮的時代,那只蓬鬆軟萌的巨型熊貓更是迅速成為治愈人心的新一代頂流動畫明星。女性成長題材加上可愛動物形象,《青春變形記》和《花木蘭》《功夫熊貓》之間巧妙的呼應揭示了中國元素在好萊塢動畫中發展演化的起承轉合。

那麼這只生長于多倫多的熊貓到底和此前好萊塢動畫中的中國形象有何聯繫,又有何不同呢?我們需要梳理這段雖不遙遠,卻已有些生疏的歷史。24年前,花木蘭成為第一個中國面孔的迪士尼公主。她堅毅勇敢的個性,英姿颯爽的外形鼓舞了許多女孩,特別是在當時的種族語境中處於相對弱勢的亞裔女性,成龍等國際巨星的聲音加盟也使這部動畫在全球廣受歡迎。在影片上映期間,北美地區的麥當勞甚至推出了一款“四川辣醬”來配合木蘭帶來的“中國熱”。

雖然木蘭的原型來自北朝民歌《木蘭辭》,人物造型也十分符合國際觀眾對東方人外貌的想像,但不難發現,《花木蘭》動畫的導演和編劇主要由“土生土長”的美國班底構成,他們在這個古色古香的“中國故事”中注入的仍然是迪士尼一貫的強勢概念——“成為英雄,拯救世界”,對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忠勇”“孝親”等核心價值並沒有真正突出強調。

進入新世紀,與《花木蘭》相似的價值觀被夢工廠復刻到了憨態可掬的“功夫熊貓”阿寶身上。在完全架空的世界裏,主角形象和故事更加輕鬆活潑,功夫、熊貓和中國美食等中國風格元素也更加鮮明。阿寶遇到的“蓋世五俠”螳螂、白鶴、老虎、蛇和猴子正是來自中國武術中的標誌性招式。值得注意的是,《功夫熊貓》的製作團隊比《花木蘭》更加龐大,但亞裔創作者的比例不升反降,團隊主創成員幾乎全部來自純西方文化背景。可以説,在中國風的外表之下,打打鬧鬧,歡聲笑語的《功夫熊貓》甚至比《花木蘭》更加貼近美國動畫的主流敘事,其亮點和賣點主要是主角IP和精彩笑料,而非關於中國文化的深刻思考,因此也決定了其相對低齡化的受眾群體和快餐化的觀影方式。

乍看之下,相比于充滿中國風視覺元素的《花木蘭》和《功夫熊貓》,《青春變形記》並沒有那麼“中國”。無論是美美家經營的家族祠堂,還是封印熊貓化身的古老法術,都更像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調皮戲倣,甚至是主角反抗的對象。美美的日常造型和全球化大都市的普通少年別無二致,她熱愛流行偶像,擁有一群來自不同文化傳統的朋友,喜歡和她們一起打鬧玩樂。但在更深刻的層面上,它所關注的又是真正和中國家庭、乃至整個亞裔群體緊密相關的問題。《青春變形記》的導演兼編劇石之予,編劇朱莉亞·趙都是幼年隨父母移民海外的亞裔女性,美美的故事在相當程度上來自於她們自身在北美的成長經歷,而相似的家庭結構和教育理念也將她們與中國觀眾聯結起來。比起普通國外觀眾津津樂道的中國符號,這些年輕創作者更關心亞裔青少年,乃至所有青少年在成長中面臨的真實問題。在這一層面上,“不像中國”的《青春變形記》反而比《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和現實中國的聯繫更加緊密,意義也更加深刻。

今年北京冬奧會上,眾多年輕亞裔選手的精彩發揮和他們“全能優等生”的履歷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北美亞裔家庭的“雞娃”策略開始進一步為人們所知。可以看出,亞裔精英對孩子全方位的嚴格要求和過度控制並不完全是一種刻板印象,而是一個相當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現實命題。同樣,教育競爭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也影響著大部分中國家庭。能不能不一味追求完美,而是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呢?在《青春變形記》中,美美變身熊貓對高壓教育模式展開激烈反抗,為的是給自己尋找一個回答。

在幕後紀錄片中,導演石之予也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了對話,揭示了一個加拿大亞裔女孩在真實世界中的成長經驗。父母一直全力支援她的繪畫愛好,保留了她信手涂下的每一張漫畫草稿。他們沒有逼迫孩子拼盡力氣全面發展,而是鼓勵她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在自由而積極的教育氛圍下,石之予很快迎來了成功,並不斷書寫著新的歷史。憑藉動畫短片《包寶寶》,她成為北美第一位摘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少數族裔女性。隨後的《青春變形記》又使她成為皮克斯第一位獨立執導動畫長片的女導演,2022年四月,她被任命為皮克斯創意副總監,成為公司核心創意團隊中的唯一女性。

面對《青春變形記》的成功,美國電影網站負責人肖恩·歐康奈爾在推特發表評論,稱該片“只是拍給多倫多的亞裔觀眾看”“它的受眾面很窄,我自己就毫無共鳴”。此言一齣,立刻受到主創團隊的反駁。正如石之予所説:“《青春變形記》不是一部關於亞裔的影片,而是一個成長故事,只是它的主角恰好是一名亞裔女孩。”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多少會擁有孤獨、反叛和不被理解的體驗。在《青春變形記》中,我們看到了對現實世界問題的真實關切。這只新的熊貓兼具木蘭的勇敢和阿寶的輕鬆,又承載了更貼合時代精神的思考,使這一新的中國元素IP更加立體和豐富。

(作者繳蕊為電影學博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後)

原文連結:

http://ent.cri.cn/20220601/591fd268-cd13-dc17-2c89-97ca493d2ebe.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