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聽濤
義大利是歌劇的故鄉,歌劇早已深深地融入義大利人的生活,民眾的熱愛也為歌劇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義大利媒體日前報道,義大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表示,義大利歌劇藝術已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將於2023年在法國巴黎由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委員會審議。
咖啡為歌劇“讓路”
此前,義大利的克雷莫納小提琴製作技藝、撒丁島牧歌文化(多聲部民歌)、西西裏木偶劇、那不勒斯的披薩餅製作技藝等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據了解,此次在義大利呼聲很高的申遺項目還有意式濃縮咖啡,對大多數義大利人來説,意式濃縮咖啡要比歌劇更加生活化。然而,全國委員會最終還是決定把咖啡申遺的事情往後放一放,這也可以看出歌劇在義大利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義大利歌劇是西方音樂的一種形式,以義大利語和美聲唱法演唱,並且有一定的格式規範。歌劇于17世紀誕生在義大利中部地區,後來通過各種方式傳遍歐洲及全世界。義大利音樂史幾乎就是一部歌劇史,世界通用的音樂術語如速度、力度等都是用義大利語標記。義大利語本身具有元音因素比例較高、發音間隔長等特點,很適合流暢地歌唱。即使後來用德語、法語、英語或俄語創作的一些歌劇,它們的內核還是義大利歌劇的。
很多傳世經典歌劇出自義大利作曲家之手,例如被稱為“歌劇三傑”的威爾第、普契尼、羅西尼等,義大利還涌現出以帕瓦羅蒂、巴托麗、波切利為代表的世界級歌唱家,為義大利歌劇的發展和盛行起到重要助推作用。1990年7月7日世界盃足球賽前夜,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在羅馬卡拉卡拉古浴場登臺演出,轟動了世界,極大地推動了古典音樂的普及與流行。
義大利文化遺産、活動和旅遊部部長達裏奧·弗蘭切斯基尼表示,歌劇是最可信、最正宗的文化表達形式之一。
歌劇無處不在
義大利約有800家歌劇院,遍佈城鄉各地。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到義大利欣賞歌劇,那些劇目的語言他們未必懂得,但動聽的音符、美妙的歌聲、華麗的舞美裝置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可以打破一切障礙。
堪稱世界“殿堂級”劇院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每年12月7日的首演都是義大利文化藝術界、政商界名流會集之時。劇院可容納2000名觀眾,平時演出票價在35歐元至300歐元之間,首演通常一票難求。2020年的首演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不對觀眾開放,而是通過國家電視臺轉播了這次文化盛會,多明戈、阿蘭尼亞等歌唱家都在演出名單上。2021年12月7日,在歐洲眾多歌劇院依然迫於疫情關門的情況下,斯卡拉歌劇院還是面向觀眾舉行了首演。
此外,位於那不勒斯的聖卡洛劇院于1737年開業,是義大利乃至歐洲最大的歌劇院,共3280個座位,最低票價為25歐元。威尼斯的鳳凰歌劇院正如其名,歷經兩次大火又獲重生。作為後起之秀的羅馬歌劇院,為提升形象,2011年聘請著名指揮家穆蒂(曾長期在斯卡拉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為榮譽終身指揮。
除了富麗堂皇的歌劇院,每逢夏季,在維羅納的露天劇場、羅馬的卡拉卡拉古浴場,還有教堂、大篷等場所,歌劇演出遍地開花。義大利也不缺乏歌劇人才,遊客走在大街上,常常能聽到旁邊公寓裏傳來的女高音練聲,或是悠揚的小提琴聲,那也許是在為晚上的演出做準備。2020年3月,受疫情影響處在封城狀態下的義大利人自發舉辦了“陽臺音樂會”,表達了抗疫樂觀心態的眾多歌劇選段令人印象深刻。
傳承財富還需走出困境
早在1996年,按照義大利政府通過的367號法令,屬於公共服務事業的歌劇院管理機構轉為公私合作夥伴制的私法基金會。經營資金由國家、地方政府和私人資本構成,而通過稅收減免優惠,又可鼓勵企業參與文化公共服務,從理論上講,應該形成一種相關各方(包括觀眾)共贏的局面。事實上,這在改革初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聖卡洛歌劇院在2002年演出收入達5100萬歐元,不但償還了800萬歐元債務,還實現了51萬歐元的收支盈餘。
然而,近年來義大利歌劇院的經營發展狀況並不十分樂觀。位於西西裏島卡塔尼亞的貝裏尼歌劇院于1890年建成,以名劇《諾爾瑪》作曲家貝裏尼的名字命名,屬於國家級水準的歌劇院,吸引多位著名歌劇藝術家前來演出。2020年後,西西裏大區不再補貼劇院經營費用,令接下來的演出季陷於困難境地。
除了政府資金大大壓縮,歌劇觀眾認為票價偏高、劇院演出安排與當下生活不太協調、年輕觀眾對古典音樂不感興趣等,也是造成義大利歌劇院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的義大利人在業餘時間不參加文化活動,不看戲劇和歌劇的比例更高。2018年,沒看過歌劇或古典音樂會的義大利人佔88.3%。這對歌劇院來説顯然是很不利的。
此外,與知名大劇院相比,義大利很多中小城市的歌劇院演出品質差距很大。這些中小歌劇院缺乏資金,請不起優秀演員,付不起多次排練的費用,只能依靠低成本甚至負債運營。
義大利是歐洲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國家,演出行業遭受重創。根據2021年9月的統計數據,受疫情影響,義大利人在歌劇方面的支出與前一年相比下降約85%。2019年用於買歌劇票和其他相關消費的支出為1.18億歐元,2020年則縮減為1800萬歐元。
2020年,義大利政府為支援表演藝術、電影院和視聽行業而撥付的紓困資金共計2.45億歐元,而這還包括幾年前拖欠的款項。可想而知,分到歌劇領域的只是杯水車薪。
儘管疫情造成停演、給歌劇院經營帶來困難,但很多年輕歌劇演員和學生的熱情並沒有消減。同時,疫情迫使歌劇院尋找新的傳播途徑,比如推出線上歌劇節目,舉辦符合防疫規定的小型演出等。大多數從業人員相信,偉大的歌劇藝術將會生存下去。
義大利歌劇還在遙遠的東方找到了知音。《義大利報道》網路雜誌刊文稱,中國、日本、南韓、蒙古國等地有一批水準較高的學習義大利歌劇的學生,多次在國際歌劇比賽中取得好成績,近年來這些國家與義大利在歌劇方面的交流合作也逐步深入。
原文連結 :
https://epaper.ccmapp.cn/zh-CN/?date=2022-04-20&page=4&detailId=%E6%84%8F%E5%A4%A7%E5%88%A9%E6%AD%8C%E5%89%A7%E5%94%B1%E5%93%8D%E7%94%B3%E9%81%97%E2%80%9C%E5%92%8F%E5%8F%B9%E8%B0%83%E2%80%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