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之春”開幕音樂會演出現場。 牛小北攝
五聲八音,十二律呂,國風雅韻。在春光和煦、萬物復蘇的初春時節,國家大劇院首屆“國樂之春”于4月8日啟幕。這是繼成功舉辦7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後,國家大劇院首次推出的以民族音樂為主題的藝術節。
在為期21天的時間裏,來自國內的近10支民族管弦樂團、30余位當代國樂名家齊聚一堂,奏響祖國大地上各具風格的多彩國樂,以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演繹,展現民族音樂文化的藝術傳承與時代發展。
李心草(右一)、呂嘉(中)、劉沙同臺指揮“國樂之春”開幕音樂會。 牛小北攝
亮點十足,令人耳目一新
首屆“國樂之春”的開幕音樂會,由國家大劇院攜手中央民族樂團共同策劃。作為首場音樂會,其無論在嘉賓陣容、表演曲目或架構設計上,都做了精心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音樂會特別邀請到中國交響樂團團長兼首席指揮李心草、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與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劉沙歷史性同臺。李心草、呂嘉二位中國交響樂界的指揮名家,此次更在同一舞臺上為觀眾獻上了自己的“民樂首秀”。
呂嘉以一首《雲山雁邈》率先開場。作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掌舵人,呂嘉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他是第一位在義大利擔任著名歌劇院音樂總監的亞洲指揮家,也是第一位執棒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華人指揮家。在他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從未指揮過民族管弦樂團。這次與中央民族樂團首次牽手,在選曲方面,呂嘉意在突出民樂的意韻和唯美。
“這是我第一次指揮民族管弦樂團,既忐忑又欣喜,與民族音樂演奏家合作有一種新的挑戰和快樂。把民樂作品中的色彩、線條和律動詮釋出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雖然我之前沒有指揮過民樂團,但是我非常關注民族音樂,如何弘揚和發展民族音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一名指揮,我必將儘自己的一份薄力。”呂嘉説。
同為首次指揮民樂,指揮家李心草在下半場甫一登臺就收穫了雷鳴般的掌聲。樂團在李心草的指揮下,音色豐富變幻,層層遞進,錯落有致,將國之風骨、民族之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李心草年少成名,音樂足跡遍佈全球五大洲,在交響樂和歌劇領域的成就備受矚目,更多次在國家級外交活動的文藝演出中擔任音樂總指揮。談到首次指揮民樂,李心草説:“我對大型民族管弦樂涉獵很少,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指揮完整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東西方音樂是相通的。西洋樂的指揮中對句法、音樂性格的要求,同樣適用於中國民族音樂。”
名家名團,展現積澱成果
以大型民族管弦樂團編制構建整場音樂會,是對指揮藝術水準的高難度挑戰,也是對樂團素質、技巧和配合度的高強度考驗。“此次邀請交響樂指揮來指揮民樂,希望達到廣度和深度的結合。”中央民族樂團團長、琵琶演奏家趙聰説。
據介紹,為充分展現民族音樂百年發展的深厚積澱,以及進入新時代後取得的豐碩成果,此次開幕音樂會挑選了近年來民族音樂領域極具代表性的12首曲目:開場曲《雲山雁邈》圍繞潮州箏曲《胡笳十八拍》的主題發展、變奏、重構,頗具漢唐大曲遺風的曲調兼具潮州音樂恢弘大氣之美,把觀眾帶回漢唐盛世;源於琵琶古曲的《將軍令》展現了國樂春日已至、正當其時的氣概;委約作品《國風》以鮮明的音樂性格,彰顯中國風骨和民族精神……
“中國的民族管弦樂團發展已經有100年了,特別是近20年發展非常迅速。無論從樂器製作工藝、當代演奏家和樂團水準還是作品創作要求來看,都提高很快。以前,一直沒有一個平臺進行相互交流和切磋,此次‘國樂之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這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和普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劉沙表示。
據了解,本屆“國樂之春”藝術節上,除了中央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國煤礦文工團、北京民族樂團、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樂派國樂團等在京民族樂團,以及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河北民族樂團、吉林省民族樂團等地方民族樂團也將陸續亮相。
在藝術陣容方面,姜克美、周東朝、崔君芝、唐俊喬、韓雷、張維良、宋飛、王中山、吳玉霞、趙聰等30余位老中青三代國樂名家將登臺表演。演出曲目有《春江花月夜》《霸王卸甲》等傳承多年的古曲,彭修文、胡登跳、劉德海、顧冠仁等老一輩作曲家筆下的經典,施萬春、趙季平、張千一等當代作曲家的力作以及青年作曲家的作品,經典與創新之作並存。形式上則包括了獨奏、協奏、重奏、民樂室內樂等。
“我們將努力把‘國樂之春’打造成名家名團齊聚的民樂盛會,向觀眾展示民樂的底蘊、延展性、藝術性。”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王路藜説。據她介紹,除了指揮家跨界執棒、西方古典音樂的民樂改編等亮點之外,從本屆開始,每屆“國樂之春”還將探索呈現一場特別的閉幕演出,即圍繞一種民族樂器,形成極具儀式感、名家雲集的策劃音樂會。今年的閉幕特別策劃音樂會已確定為琵琶演奏名家雲集的“琵琶之夜”。
“從開幕到閉幕的20多天時間裏,‘國樂之春’作為一個音樂季的推出,背後體現的是大家對民樂市場的信心。這幾年,國風國潮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喜愛。希望‘國樂之春’能依託國家大劇院成熟的品牌運作機制迅速成長,為推動民族音樂守正創新,提升民族音樂的藝術水準和社會影響力,聚合民族音樂名家名團發揮更大的作用。”趙聰説。
(文/記者鄭娜)
原文連結:
http://www.news.cn/ent/20220418/3bed0da8f6ee44d0815a4a0561cb5b7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