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絲路之聲

陜西:以民間文化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2-03-17 09:32:21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高彬


陜西大荔縣阿壽村村民在進行花苫鼓表演。花苫鼓是用刺繡服飾將鼓圍起來進行表演的一種民間舞蹈。王端攝

“民間文化藝術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根植于鄉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間文化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王勇超在提交的《關於進一步發揮民間文化藝術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作用的建議》中表示,要不斷地把各類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轉化為推動我國鄉村事業發展繁榮的精神動力和物質支撐,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作出積極貢獻。

戲曲、剪紙、泥塑、皮影、社火、石雕等民間文化藝術,貫通著物質與精神,聯繫著傳統與現代,既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又是地域文化的結晶。近年來,陜西各地通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延續歷史文脈,凝聚鄉村群眾的精氣神,開拓産業發展,為助推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頭雁”引領壯大鄉村振興動能

破解農村文化建設關鍵問題,需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文化人才隊伍體系。在安康市漢陰縣,“文化使者”行動讓眾“村寶”活躍了起來。據介紹,“尋找村寶——文化使者行動”充分發動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群眾文化工作者、文藝愛好者、先進人物、退休教師以及本土鄉賢能人等多方面主體的社會力量參與,實施文化使者“頭雁引領”行動,通過“送文化、種文化、傳文化、啟文化”的宗旨和方向,以文化傳播、文化引領、服務社會為目標,發揮鄉土人才在技藝傳承、産業發展等方面的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本村的建設發展。漢陰縣文化和旅遊廣電局副局長張渝鑫表示,通過建立業餘文化人才資訊庫,讓鄉村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讓廣大農民群眾在豐富的文化生活中獲得精神滋養,增強了鄉村振興精神動力和創造力。

近年來,陜西省文化館與基層館聯動,採取將課程、將專家送到田間地頭的方式,深入各地,連續舉辦鄉村振興巧娘(巧匠)傳承技藝系列培訓班,不斷壯大民間技藝人才隊伍。據初步統計,2017年至2021年的5年間,陜西省文化館每年都會舉辦3到4期巧娘、巧匠類培訓班,包含剪紙、刺繡、面花、草編、藤編、安康塌辣子石雕等多個非遺項目,每期學員60人左右,培訓對象都是當地擁有某一技能的普通百姓,共培訓學員1000多人。陜西省文化館培訓部主任孫靜表示,陜西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舉辦鄉村振興技藝培訓班,就是要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與時代接軌,讓民間技藝貼近市場需求,真正成為提升群眾生活水準、促進鄉村振興的得力助手。

民間文化魅力凝聚發展動力

地處黃河之濱的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阿壽村,歷經千年,留給了後人豐富的文化財富,是遠近聞名的“文化藝術村”。全村80%的村民都有跑漢車、花苫鼓表演和面花製作的本領。不久前,阿壽村村民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跑漢車活動,這一源於先輩們“祈年成”和慶豐收的習俗,在村裏村外備受關注。在鄉村振興的建設中,當地政府因勢利導,對該村的“二月二廟會”民俗事項進行了蒐集、挖掘和整理,面花、花苫鼓、跑漢車等民俗知名度更大了。

此次活動的半個月前,以“大美大荔·非遺出彩”為主題,由大荔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大荔縣文化館承辦的大荔縣非遺鑼鼓項目調演活動在當地舉辦,其規模更大,參與者更多。來自許莊鎮的醒獅隊和南留鑼鼓隊、官池鎮的打花棍和背花鑼代表隊、韋林鎮的韋留鑼鼓代表隊、兩宜鎮的高明鑼鼓代表隊等9支鑼鼓代表隊參加展演,通過或高亢激昂、或豪邁粗獷、或舒緩柔和的表演,揮灑著文化自信,展現出大荔群眾熱愛生活、團結和諧、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大荔縣地處黃河、渭河、洛河交匯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11項、市級保護項目33項,先後榮獲“陜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稱號。“大荔縣將通過舉辦非遺展示展演、非遺進校園進景區等活動,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遺文旅品牌,在宣傳地方文化魅力的同時,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大荔縣文化和旅遊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説。

“藝術鄉村”助力高品質發展

“我也要給我的爸爸擦背!”在西安市鄠邑區一個街頭公益廣告《孝道》宣傳畫前,6歲小朋友合合的這番觀畫感悟,讓牽著她的小手的父親無比欣慰。這幅名為“孝道”的農民畫出自老畫家劉知貴之手,曾入選全國網路公益廣告作品庫,在中國網路電視臺“中國范兒·講文明樹新風網路公益廣告”欄目進行展播。

這類善於從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中捕捉創作靈感,極具鄉土氣息和美感,向廣大群眾傳播正能量的優秀農民畫作,遍佈西安市鄠邑區的主幹道及各類公共活動場地,通過生動講述鄉村故事,展示鄉村形象,構築起新的鄉風文明精神家園。鄠邑區也因此獲評“陜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今年1月,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實施鄉村文化振興計劃,建立非遺傳承人、藝術家、策展人、設計師等專業人員、相關機構與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對接機制,推動建設一批“藝術鄉村”。

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繼續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文化強省目標,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持續加大投入,落實主體責任,把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好、傳承好,推進“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建設及與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使優秀民間文化藝術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合生活、融入産業,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為譜寫陜西高品質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

原文連結:

https://epaper.ccmapp.cn/zh-CN/?date=2022-03-17&page=1&detailId=%E9%99%95%E8%A5%BF%EF%BC%9A%E4%BB%A5%E6%B0%91%E9%97%B4%E6%96%87%E5%8C%96%E8%89%BA%E6%9C%AF%E8%B5%8B%E8%83%BD%E4%B9%A1%E6%9D%91%E6%8C%AF%E5%85%B4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