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音符“活”起來 遺産“動”起來

發佈時間:2022-03-16 09:36:56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高彬


▲貝多芬博物館

區聽濤

德國被譽為“音樂之鄉”,成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的音樂名家,而作為博物館事業發達的國家,這裡擁有眾多音樂博物館也就不足為奇了。據統計,德國現有音樂博物館155家,涵蓋音樂家、樂器、音樂技術和地方性音樂歷史等類別,這其中,專門的音樂家博物館或紀念館有50多家。為激活那些沉睡的音符,帶動博物館“活”起來,這些音樂家博物館進行了諸多嘗試和探索。

各具特色的音樂家博物館

德國的音樂家博物館規模不一,既有獨門獨戶的小型紀念館,也有規模很大的博物館,有些兼有檔案和研究機構,它們像一個個音符,散落在音樂家出生或工作過的地方。

音樂家博物館通過保存和展示音樂家所用過的傢具、樂器、簽名、書信及其他紀念物品,來記錄他們的生活和音樂創作,反映他們所處時代的社會和文化環境。德國不少音樂家博物館都成為文化旅遊的知名打卡地,一些開辦時間長、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博物館,不僅承擔著保存、展示和傳播德國音樂家文化遺産的任務,在學術研究、出版和數字化項目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果。另外,許多機構還積極探索博物館的人文價值在當今社會的體現。

位於波恩的貝多芬博物館、位於萊比錫的巴赫檔案館,每年分別吸引10萬和6萬來自全世界的參觀者。哈雷的亨德爾博物館、茲維考的舒曼故居、加爾米施—帕滕基辛的理查德·施特勞斯學院、拜羅伊特的瓦格納博物館等,都是各具特色的音樂家博物館。

在港口城市漢堡,有著德國極具盛名的音樂家博物館集聚區。6處音樂家故居博物館分佈在彼得大街上,講述著音樂家們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淵源。其中,門德爾松、勃拉姆斯出生在漢堡,馬勒、泰勒曼、哈塞、伊曼努爾·巴赫幾位作曲家則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多年,他們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

在歷史文化名城萊比錫,一條“音樂小路”串起市區內幾家音樂家博物館和音樂機構。這個名為“音符足跡”的道路引導系統,在長約5公里的道路上分別設置金屬標記,觀眾可以循著這些標記參觀音樂文化寶藏。

近年來,一些新的音樂家博物館落成。2014年,勃蘭登堡州首座音樂家博物館——克薩韋爾·沙爾文卡紀念館建成,它的主人沙爾文卡(1850—1924)係德國鋼琴家、作曲家和教育家,出生於該州的巴德·薩羅鎮。在北威州首府杜塞爾多夫,著名作曲家舒曼和克拉拉伕婦的故居正在全面修繕,今後將以嶄新的現代化面貌對公眾開放。

適應當代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博物館只有不斷滿足受眾的文化、旅遊和教育需求,才能真正“活”起來。很多音樂家博物館重新加工展覽內容和擴建場館,目標就是要轉變為教育基地,適應當代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事實上,發掘當地文化特徵並使之與文化旅遊相結合,以爭取政府政策支援和吸引更多參觀者,已成為目前眾多音樂家博物館的中心工作。

貝多芬博物館于2019年擴建完成並重新開放,在2020年貝多芬誕辰250週年之際推出了新主題的長期展覽。全館面積也由550平方米擴大到900平方米,增加了臨時展廳、手稿珍藏室、可舉辦演出的室內音樂廳以及教育講座廳。改造經費約350萬歐元,分別由德國聯邦政府、北威州政府、萊茵蘭地區旅遊協會和博物館基金會承擔和籌集。

拜羅伊特藝術節是德國乃至全球知名的古典音樂盛會,以瓦格納的歌劇作品為核心,對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來説,參觀瓦格納博物館也是必選項目之一。修繕後的瓦格納博物館(萬弗裏德別墅),在旁邊增加了玻璃和鋼結構的透明建築,頗具現代感,與原來的建築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給前來參觀體驗的觀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令人印象深刻。

文化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需求,音樂家博物館可在文化旅遊中發揮更大作用。德國音樂家博物館注重挖掘博物館獨特的人文資源,拓展音樂藝術教育的空間,樹立文化旅遊的品牌形象,力求讓音符“動”起來,讓博物館“活”起來。一些博物館與政府、旅遊企業進行合作,通過改進公共交通、增加標識、提高餐飲服務品質等改善當地基礎設施,並在開放時間、多語言等方面提供無門檻服務,還針對旅遊者專門策劃組織青少年音樂會、工作坊等項目。

博物館背後的支撐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各級政府的政策和財政支援,非營利性的協會、基金會、各類社團和個人,也是音樂家博物館背後不容小覷的支撐力量。如2012年至2014年,沙爾文卡基金會與政府合作開展音樂家住宅的翻修項目,並通過社會捐贈維持博物館和紀念館的運營。

目前德國共有6家以巴赫家族為主題的博物館,其中以萊比錫的巴赫檔案館、艾森納赫的巴赫故居最為有名。為發揮名人效應,魏瑪的巴赫協會也想成立巴赫紀念館,選址為巴赫1708年至1717年住過的文藝復興風格的旅館房間。為此,該協會通過舉辦音樂會等各種方式向社會各界廣泛呼籲和宣傳。

在漢堡音樂家博物館集聚區,卡爾·托普夫基金會發起並與其他多個作曲家協會成立了聯合會,共同接受社會贊助和捐資,經營和維護著6家博物館。聯合會注重發揮歷史資源對當下文化生活的影響,在展品佈置和空間設計上採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使觀眾獲得沉浸式體驗,從而更深入地了解音樂文化。

原文連結:

https://epaper.ccmapp.cn/zh-CN/?date=2022-03-16&page=3&detailId=%E2%80%8B%E9%9F%B3%E7%AC%A6%E2%80%9C%E6%B4%BB%E2%80%9D%E8%B5%B7%E6%9D%A5%20%E9%81%97%E4%BA%A7%E2%80%9C%E5%8A%A8%E2%80%9D%E8%B5%B7%E6%9D%A5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