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數字藝術將擁有巨大發展空間

發佈時間:2022-03-08 09:35:16 丨 來源:人民網 丨 責任編輯:高彬


論壇主要發言專家

3月5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聯合舉辦的2022年“藝術經濟管理論壇”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各位專家多學科交叉,思想碰撞,圍繞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研究”,展示新視角,探索新方法和新發現。

在開場致辭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方曉風指出,文化産業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藝術經濟學的研究需要多專業多學科的合作,並介紹了清華美院藝術管理項目的發展情況。

“文物藝術品市場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黃雋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來的繁榮發展帶動了相關的學術研究,藝術經濟管理多學科交叉融合,包容並蓄,豐富和拓展了藝術經濟管理研究的視野和範疇。

與會嘉賓從經濟學、金融學、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等多學科視角共同探討了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研究》調查和研究過程中的新方法與新發現,展現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歷史脈絡、發展規律與未來趨勢。

對中國藝術品市場歷史的研究是否有助於揭示市場傳統與慣性?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明娣對北京藝術品市場自古至今的發展脈絡進行了梳理。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武洪濱梳理了中國藝博會30年的發展歷史,重點對中國藝博會的産業屬性、身份認知及問題意識進行了較為深入地探討。

記者了解到,與會嘉賓從多學科視角分析了當前藝術品市場的特徵和規律。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黃雋介紹了最近幾年國內外從經濟史、社會學、行為經濟學、人際網路學、數學等幾個學科視角進行藝術品市場研究的代表性學術文獻,體現了藝術品市場學科交叉研究的新動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副教授章銳採用微觀數據,應用社會網路分析方法中的核心-邊緣模型對2020年中國藝博會的發展格局進行了分析,從藝術品市場供給側研究市場規律。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講師李越欣則從經濟學的角度,採用全球藝術品市場拍賣數據,利用文本分析等方法對藝術品資訊對藝術品價格的影響進行了較為深入地實證研究。

據悉,與會嘉賓還對藝術品産業的新業態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金元浦對元宇宙概念的濫用進行了批判性分析,介紹了數字加密藝術的興起,指出在藝術數字化發展趨勢下,現實生活和虛擬世界將會深度融合,數字藝術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岸瑛提出在元宇宙和虛擬世界中生活意義被抽空,人們依舊脫離不了真實的身體與生活娛樂空間。依託在地文化資源的特色文化産業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趨勢下,鄉村將成為新興的藝術聚集地,特色文化産業是鄉村振興的抓手。此外,黃雋教授指出了藝術從高高在上的神壇走進大眾生活,廣泛地藝術與商業、時尚、科技、消費等結合,參與的群體越來越年輕;吳明娣教授提出文創衍生品、網路拍賣等新業態,認為當前藝術品市場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呈現國有與私營機構並存,網路市場與實體市場並存的特點。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審林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清華美術》主編張敢對各位嘉賓的發言進行了評議。林堅對各位學者的跨學科研究研究予以了充分肯定,指出藝術品市場涉及藝術和文化、科學技術、資訊傳播、經濟管理等等方面,因此學科交叉對藝術品市場研究非常重要和有價值。張敢提出了對藝術生産者的關注,指出供應産生市場,市場影響生産。藝術家面對新概念頻出的多變世界時,更應該關注藝術的永恒價值,以真誠的態度創作,不要被市場左右。

在發言和評點結束後,與會專家對於文物藝術品市場高品質發展和2035年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進行了熱烈討論。未來,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研究》將繼續推進各項研究,以多元學科視角研究中國藝術品市場運作的理論機制和影響路徑。論壇以線下和線上直播方式同步進行,眾多的關心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産學研各界人士線上上參會並討論。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崔興毅)

原文連結:

http://ent.people.com.cn/n1/2022/0308/c1012-32369369.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