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藝術裏的奧林匹克》:彰顯力與美的文化內涵

發佈時間:2022-02-16 10:11:46 丨 來源:國際線上 丨 責任編輯:高彬


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奧林匹克頻道推出的文化類節目《藝術裏的奧林匹克》受到觀眾的歡迎。節目把藝術與體育兩種“原料”創新搭配組合在一起,烹制出一道道饒有滋味的創意“菜品”,豐富了人們的假日文化餐桌。

《藝術裏的奧林匹克》以“融”為核心,從藝術視角展示奧林匹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邀請藝術界、文化界、體育界的權威專家和研究學者組成顧問團,融入先進科學技術手段,以美培元、以體育人,共同為觀眾深度揭示奧林匹克力與美的文化與哲學內涵。

《藝術裏的奧林匹克》力圖解讀深諳於心的奧林匹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的顧拜旦復興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畫家,顧拜旦本人也酷愛體育運動和畫畫,會彈鋼琴;擔任首屆國際奧會主席的是一位文學家,希臘的詩人維凱拉斯;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設有藝術比賽,顧拜旦本人還以筆名投稿了散文詩《體育頌》,獲得藝術比賽金牌……奧林匹克誕生之初有如此眾多被人津津樂道、與藝術有關的逸聞趣事,藝術與體育不是兩條各自流淌的平行河流,兩者都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必然存在許多交匯點,這一個個交匯點就是最具活力的創新點,也是洞察體育文化的觀測點。節目聰明地體察到了這一點,在藝術與體育的交界處開掘出新意。

除此之外,這檔節目還敏感地捕捉到了審美生態的變化。審美力的變遷在《北京冬奧吉祥物》這一集可見一斑。從北京亞運會的熊貓盼盼,到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冬奧會的冰墩墩,都選擇了熊貓作為吉祥物,其設計表達卻反映了國家發展的不同時代環境。如果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展現了中國人開放、自信、從容的精神氣度,那麼新時代的吉祥物則更富有人文內蘊、時代精神。節目顯然是敏感地捕捉到這一點,文藝作品既要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又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在滿足中引領提升人民的審美,而不是在迎合中滿足,增強精神力量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品質、更持久深沉的滿足。冬奧會會徽的設計創意選取漢字“冬”,融冰雪運動、長城文化與春節文化于一體;火炬飛揚的設計靈感源自敦煌飛天……觀眾發現,體育不僅是外顯的肢體運動,而且這麼有文化內涵;奧運會的最大看點也不止于獎牌榜、金牌數的較量,還是包括一國文化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體現;藝術像水一樣潤物無聲、無處不在,在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中發揮著獨特的魅力和作用。

無論是《品讀〈擲鐵餅者〉》一集中兩位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李艷鳳的颯爽英姿與雕塑凝固永恒的健美身軀形成視覺衝擊,還是《仕女蹴鞠圖》一集中“仙風吹下兩嬋娟”的崑曲演員,再是《冰嬉圖》中妙趣橫生的冰嬉動圖和冰嬉表演,抑或是《北京冬奧會火種燈》兩千年前西漢長信宮燈造型中的持燈宮女……可見節目對於形式創新的用心。而這些形式創新無疑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審美性。從已經播出的內容來看,每集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卻薄皮大餡,餡料十足。精選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與奧林匹克有關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設計等不同藝術形式和風格流派,剪紙、戲曲、雜技、舞蹈等藝術穿插點綴其中,邀請藝術與體育界專家,通過主持人與專家的對話、藝術與體育的對話、評論與創作的對話,傳遞奧林匹克精神內核,也展現中國氣派、中國風範,最終實現了節目與觀眾的對話。通過創新形式和做精內容,節目不僅富有趣味性和審美性,還具備知識性和哲理性。

《藝術裏的奧林匹克》營造了冬奧會賽場外的火熱氛圍,又為體育吸粉,還為藝術擴容,更為國家塑形、人民立心,在藝術與體育的跨界融合中實現了多贏。

(作者:王庭戡,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組織聯絡處處長)

原文連結:

http://ent.cri.cn/20220216/d1d9ddae-c313-9509-9fe6-9d9b17261bd8.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