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由象徵各個冬奧代表團的小雪花組成的大雪花。本報記者方非攝
本報記者王廣燕
一片片寫有所有冬奧代表團名字的“小雪花”聚合,構建成一片璀璨奪目的“大雪花”。這是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最溫暖的創意。冬奧會開幕式“雪花”設計師李旻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從設計雪花引導牌,到參與大雪花的修改與完善,歷經近三年,三百多稿的反覆修改,這些“雪花”一朝呈現於世人面前即告驚艷。且聽設計者揭秘“雪花”的前世今生。
與張藝謀合作
“他有過人的想像力與旺盛精力”
在設計“雪花”之前,李旻已經加入導演團隊一段時間了,做了不少的開幕式相關設計工作。當張藝謀導演提出將“雪花”作為開幕式的核心創意時,李旻就深深為這個創意折服。“導演希望我們通過線條展現中國式的審美,賦予雪花新的文化內涵與生命力。”在創作過程中,李旻收集了大量自然界的雪花圖案,也整理了不少雪花設計圖案和插畫,“與其説為了找靈感,不如説是為了避免設計雷同,這次要設計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雪花形態。”
除了李旻,還有多名美術設計人員同時進行“雪花”的設計。“每人設計24個國家的雪花,一共設計100個國家的雪花,而且是100朵完全不重樣的雪花。每一次設計方案都會匯總,導演把大家的設計放在一起看,一個一個挑問題。”經過重重篩選,李旻的設計方案被導演選中作為備選方案之一。
“張藝謀導演對美學和對細節的把控是極致的,他的要求特別嚴苛,所以每次去工作室開會前,我都會做好要重新設計方案的心理準備。”讓李旻印象深刻的還有導演旺盛的精力,“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也就三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為開幕式忙碌著。好幾次我們和導演開會到夜裏十一二點結束,本以為他會去休息,沒想到這之後他還有兩到三個會要開。這幾年和導演的接觸,讓我真切感受到他對自己事業的專注和熱愛的程度真的是一般人很難企及的。”
為“雪花”癡狂
一片雪花中融入大千世界
一片雪花的形態有多少種可能?在設計師的筆下,千變萬化的雪花融入了大千世界。李旻説,“雪花”的設計經歷了好幾個階段,最開始的設計元素是各國地標性建築圖案,之後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如中國結、仙鶴、牡丹花、梅花、紫荊花、荷花、錦鯉、燕子、中國建築屋頂、中國橋等。“我根據導演想要的感覺,嘗試融入了很多中式美學元素到雪花的設計中,希望將中式的浪漫與美呈現在世界的面前。”
在設計後期,雪花的造型需要調整得更加簡潔,因為如果圖案過於密集,在攝像轉播時發光的引導牌圖案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如何“做減法”,一度成為李旻設計工作的瓶頸。“因為中國紋樣的美感,需要一定密度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穿插和疏密有致的曲線交織在一起,才更有中國傳統紋樣的韻味。大幅度的簡化,就意味著要放棄很多線條,刪減很多有中國特色的紋樣。如何能保留住中國風的特點又簡潔大氣,並不會有任何圖形歧義,是非常難的。”
為此,李旻結合自己對於這些紋樣的理解,重新造型設計,加強線條的疏密對比,慢慢找到了新的感覺。最終的雪花造型融入了中國結的元素,“最難的點是既要體現中國結最經典的結繩特點,又不影響雪花造型的靈動和輕盈的感覺。在對中國結的形態進行提煉概括時,設計者要盡可能保持雪花的特點,在簡潔、現代的造型中透出東方的審美韻味。”經過大量的修改與調整,“雪花”終於定稿。
十年插畫創作
展現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審美
李旻在中國日報工作了十一年,其中十年都是在研究和創作中國日報的海外版頭版插畫。此前她創作的代表作有《熊貓外交》《絲路新語》《繁榮似錦》《花開之時》,還有最近創作的《“象”往之路》和《雪花圓舞曲》等廣受讀者喜愛,在海內外圈粉無數,被網友譽為“神仙插畫”。
“我認為視覺藝術是中國文化展示的有效‘軟傳播’方式,通過更直觀更具審美價值的藝術語言,表達中國理念、傳播中國聲音、樹立中國形象。優秀的視覺藝術設計會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用視覺形式打破文化的差異與隔閡,更容易引起共鳴與感動。”
李旻完成了冬奧會開幕式的設計工作後,最近又投入了冬奧主題的插畫創作中。“我將會繼續探索將當下中國的藝術語言與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展現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審美。”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2/20220211/20220211_011/content_20220211_011_1.htm#page10?digital:newspaperBjrb:AP6205843fe4b01369da089c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