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作者楊宗南
《我們同唱一首歌》視頻截屏
楊宗南、方文山、杜蘇閩(從左到右)
近日一曲《我們同唱一首歌》火遍全網,更得到國臺辦的回應,稱之為“兩岸音樂人送給大家的新年禮物。”
《我們同唱一首歌》由方文山作詞,楊宗南作曲,蕭敬騰、歐陽娜娜、陳立農3位台灣歌手與袁婭維、張傑2位大陸歌手共同獻唱。歌曲以台灣三兄妹在爺爺去世後,憑藉半張族譜到福建尋找祖籍地為創作背景,歌詞以普通話、閩南話相結合,充分展示了台灣同胞思鄉盼團圓、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曲作者楊宗南是福建泉州人,對“兩岸從來是一家”的體會也格外深刻。他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講述了這首歌的創作經歷。這是他從業以來最不同尋常的一次創作,與好友方文山的第一次合作充滿了趣味性。
創作初衷
鄉愁、團圓為主題
旋律採用“中國風”
作為80後音樂人,楊宗南創作過不少優秀的音樂作品,比如《走天涯》《花開的街巷》《一抹夕陽》《你可曾聽過》等。近年來,楊宗南的創作回歸家國情懷,更多的情緒表達傾注在了對家鄉的思念。
楊宗南祖籍福建泉州,兒時海峽岸邊生活的經歷,也讓他對於“對岸”的同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早在2018年,他創作了一首《花開的街巷》,講述遊子的思鄉之情,也感動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策劃、看臺海主編杜蘇閩,而此次《我們同唱一首歌》,就是由港澳臺節目中心發起。2021年7月,當同為泉州人的杜蘇閩找到楊宗南,表示希望創作一首以“歌唱兩岸團圓”為主題的歌曲時,楊宗南覺得這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們從小就知道海峽對岸都是咱們的同胞,我當時創作《花開的街巷》時,也希望這首歌能夠傳到台灣、傳到海外,喚起他們的思鄉之情。我也很想創作這類題材的作品,相當於是一拍即合。”大家一致認為提到兩岸同胞,首先想到的是鄉愁、同根同源,所以決定以“鄉愁”作為主題,“當時我們同時都想到了余光中的那首詩《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所以當時我們在歌詞上的主題就確定以鄉愁、團圓、故鄉情來作為主題。”
而歌曲的旋律,楊宗南也早已了然於心,“因為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裏,最認同的一種調式是五聲音階,也是近年來特別流行的中國風這種音樂。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音樂形式,本民族的人只要聽到這種音樂就會有強烈的認同感,因為這種音樂是融入到血液裏的,而無論是大陸人還是台灣同胞,都是炎黃子孫,流著相同的血液,所以曲調定為五聲音階。”
隔空合作
方文山爽快“領任務”
豪氣放話“我都能填”
確定了歌曲的主題和方向,楊宗南又想到,這首歌應該和台灣的音樂人來共同創作,才能引發兩岸同胞的共鳴,凸顯其深刻含義。於是他提議邀請方文山作詞,不僅僅是因為他跟方文山是多年的好友,後者在創作中國風歌曲方面的造詣,尤其是他對中國文化的研究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鍾愛,都意味著他適合也完全能勝任這次歌曲的創作。
楊宗南和方文山的結緣,就是在一次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上,“他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有非常深的感情,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有交流,彼此都有這種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感,但是一直沒有在音樂上有過合作”。
這是兩人認識9年以來的第一次音樂合作。楊宗南表示,“我當時覺得方文山會答應是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是,我沒想到他能這麼爽快地答應,幾乎是秒回,他説非常沒問題,我們一定把這首歌創作好。”
因為是第一次合作,楊宗南就詢問了方文山的創作習慣,是先譜曲後填詞,還是先有詞再譜曲,令楊宗南沒想到的是,方文山回復説:宗南兄你寫就好了,我都能填。
“他這麼説立馬挑起我的鬥志,我就完全按我的想法來寫了。”於是楊宗南計劃用不超過兩周的時間完成自己的譜曲工作,然後錄成小樣發給方文山。
楊宗南填詞提要求
規定字數、元素
因為準備工作已經做了不少,此前楊宗南特意關注了整個福建地區的新聞,翻看了自己小時候生活在泉州的照片,也看了一些講述兩地文化的電影、書籍。跟方文山溝通過的第二天,楊宗南開車外出,路上突然來了靈感,腦中突然出現了一個畫面:閩南典型的建築——大厝,正是歌詞中提到的“紅磚厝”,這也是楊宗南兒時的記憶,一群孩子蹦蹦跳跳地念著三字經。於是楊宗南將車停到路邊,順著這個畫面記下了一些旋律,這些旋律正是歌曲的A段部分,都是三個字串起。
“可以説是一氣呵成,我坐在車裏,用手機錄下了A段部分,然後副歌的旋律就出來了,當時本來是要出去辦事的,我就趕緊掉頭回家,把小樣做出來了。”這個小樣跟楊宗南以往做出的小樣都不同,並且十分獨特,楊宗南自己先填了詞進去,內容就是對於方文山填詞的要求。
“我把這些歌詞唱出來,比如説文山兄,你填詞這一段要用普通話,然後副歌部分我唱的是閩南話。其實我也是給他出了難題,一般來講填詞可能根據音樂的旋律,有的字兩個音符,有的字一個音符,但是我給他的小樣,相當於規定字數,規定哪用普通話,哪用閩南話。”
除此之外,此前和杜蘇閩溝通歌曲主題、方向時,確定了歌詞中要融入閩臺特色元素紅磚厝、泡茶等,包括“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楊宗南也寫進了小樣中,“我用很幽默的方式唱進去,我説你是紅磚厝的人,我是隔壁厝的人,就唱了一些有點無厘頭的詞,但把我對於這首歌的想法都唱給文山了。當時他收到小樣也笑得不行了,他説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那麼特別的小樣。”
做小樣的時候,楊宗南為了不丟失靈感,從早忙到晚沒吃飯,所以就唱了一句“我知道你在打拼,我也在打拼,正中午咱吃不飽”,然後寫各種一起來吃(做陣來吃)。楊宗南回憶,當時確實是餓了,“現在看來還蠻有意思的。”
方文山“輸人不輸陣”
雙語、頂真令人驚喜
對於這樣的“命題作文”,方文山照單全收,一週以後就將歌詞發來。看到方文山填的詞,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首歌是閩普雙語,閩南話和普通話的歌詞都有。在楊宗南看來,用這兩種話填詞本身就有難度,而兩種話銜接自然、流暢,是難上加難。因為那不僅僅是兩種話放在一起這麼簡單,還需要有同樣的押韻。方文山在作詞的修辭上還採用了頂真的手法,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上遞下接很有趣味,這種形式不僅使歌曲演唱情緒更加飽滿,也代表了對兩岸緊密連接統一的心願。
“後來我們做過一次連線,我們寫這首歌的時候沒有見面,他在台北、我在北京,我們相當於是隔空合作。我們認識那麼多年了,第一次視頻通話,平時不見面就是微信語音、文字,從沒視頻過。那次線上上聊天,他説他是被我激到了,他用閩南話説要‘輸人不輸陣’,我聽了覺得非常親切,這是我小時候經常説的一句話,他看到那麼有創意的小樣,鬥志被激起,覺得一定要完成並且做好。其實最開始我是被他激到,他説你怎麼寫我都能填,然後我才提出那麼多要求。這就是創作者互相之間的一種相互激勵。”
歌手演繹
張傑、袁婭維閩南話發音準
陳立農精益求精
這首歌由蕭敬騰、陳立農、張傑、袁婭維、歐陽娜娜演唱,楊宗南説這幾位歌手雖然此前沒有合作過,但是覺得他們對於這首歌的演繹非常到位。
錄音時,他參與了幾位歌手閩南話的教學。當時聽到袁婭維第一次錄音的歌聲,楊宗南震驚于她的閩南話説得那麼標準,非常難得,只有兩個字楊宗南給了一點建議。張傑是在外地錄音的,當時他們建了一個微信群,每錄完一段,都會發到群裏,由楊宗南來糾正閩南話的發音,經常是半夜一兩點,張傑還在群裏問他的閩南話發音是否準確。
陳立農是台灣人,但是對於閩南話的發音也非常嚴謹,“他知道我是福建泉州的,其實泉州的閩南語發音跟台灣地區有區別,甚至台灣不同地區的閩南語發音也不同。陳立農就跟我語音通話,確認幾句歌詞在我這邊是怎麼説的,是否需要統一口音來演唱,但巧的是他不敢確認的那幾句,我聽起來都一樣,我説按照你的唱法來就好了。”
2021年12月31日晚央視跨年晚會的舞臺上,蕭敬騰與袁婭維現場合唱了這首“雙語”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引發了眾多的關注,網友除表達了對這首歌的喜愛之外,還紛紛表示歌曲令人産生強烈的共鳴。一位台灣網友留言説,非常仔細地聆聽了這首歌曲,其中包含的文化、歷史、鄉土情懷,勾起濃濃的鄉愁,很感動。
文/本報記者壽鵬寰 統籌/滿羿
原文連結:
http://epaper.ynet.com/html/2022-01/14/content_39110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