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邇博士中期音樂會日前在中國音樂學院夢想劇場成功舉辦。
陽光、甜美、優雅是王珂邇的名片,她在舞臺上優雅從容,用細膩的處理深情演繹了十六首作品。從古韻柔美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到極具表現力和欣賞性的藝術歌曲,再到不同地域不同方言的地方民歌,一架鋼琴伴奏,無擴音、無主持、無嘉賓,王珂邇憑藉甜美的聲線和出色的藝術表現力詮釋著中國聲樂的魅力,讓現場觀眾沉醉在美妙的聲樂藝術中。
與評委及嘉賓合影
音樂會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及地方民歌三個版塊組成,也是王珂邇圍繞博士課題主旨——中國聲樂女高音混合聲的真假聲比例在多類作品中的靈活調整與運用所作出的一次探索。同時也深刻體現出王珂邇的聲樂博導戴濱力求植根于中國聲樂的傳承與發展,探索中國聲樂廣闊天地的“情境設計結合深悟作品內涵啟髮式引導式教學”、“中國聲樂女高音混合聲的練聲與歌唱的關係”等教學理念和學術思想。
整場音樂會展示的作品風格迥異,有多首高難度曲目,如聲樂套曲《子夜四時歌》,是金湘先生1981年選詞南朝樂府民歌而創作,演唱時長大約16分鐘,十分考驗歌手的耐力、氣息的把控以及強弱情緒的處理。在《子》這部聲樂套曲中,鋼琴與聲樂互為主線交織前行,在中國傳統調式七聲音階的基礎上又發展出大量極具個性色彩的變化音和離調,增強鮮明音樂色彩的同時也增加了聲樂演唱的難度。舞臺上,王珂邇通過不同的歌唱情緒,很好地演繹了這首無論從創作角度、歌唱角度還是審美角度都極佳的藝術作品。
與聲樂博導戴濱、理論博導張天彤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晚音樂會第一組古曲演繹完後,王珂邇演繹的作曲家孟勇所創作的藝術歌曲《冬夢》也讓觀眾耳目一新。作品在演唱和作曲風格上採用中國音樂文化結合的方式,作曲家還別具匠心地採用了帶有湖南特色的湘昆音樂素材。動人的詞曲,出色的唱腔,唯美的演繹,王珂邇以細膩的情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空靈的瀟湘夢境和淒美愛情的藝術魅力,將瀟湘文化中特有的傷感與徬徨韻味這種帶有悲劇氣氛的意境通過女高音的演唱和鋼琴織體的交融呈現了出來。
音樂會的結尾是一組采風民歌,《日頭落山夜了裏》《偷南瓜》《苗嶺飛歌》這三首民歌都是傳承人口傳心授教授的,其中《偷南瓜》是她跟隨理論博導張天彤老師今年7月份去山西采風所學。後來在課堂上反覆演唱後做了一些改編使作品更加豐富完整。她説自己對民歌極其熱愛,源於自己從小唱著山東民歌長大,像《誰不説俺家鄉好》《沂蒙山小調》等,這也符合她甜美明亮的音色特點。
回望王珂邇的求學之路,是對中國聲樂的熱愛和內心的始終如一。2015年碩士畢業的王珂邇順利考入中國歌劇舞劇院擔任一名獨唱演員,工作五年後又繼續深造博士,她對自己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聲樂博導戴濱教授和理論博導張天彤教授的精心指導和鼓勵下讓她對聲樂藝術的領悟更加深刻,她的音樂素養也有了更大的提升。
原文連結:
http://ent.qianlong.com/2021/1226/66924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