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文學

散文的金色——當代軍旅作家孫華偉“散文七題”讀感

發佈時間:2021-12-06 15:13:28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責任編輯:高彬


愛與緣的邂逅

因為一種國防之愛,也因為一份文學之緣,今春在西安舉辦的全國“冰心散文獎”獲得者、軍旅作家尹武平將軍的文學分享會上,我邂逅了應邀從北京趕來出席活動併發言的當代軍旅作家孫華偉。他是坐在吾人對面的一位剛剛沾上中年邊兒的男子,魁偉高大,勇武之氣滿身,聲調錚錚底氣十足!首次謀面,我的印象一個字:帥!近日,又看到孫華偉先生在文壇日漸聲隆的《華文月刊》“重點推出”並榮登封面。拜讀之後,方知藏在“帥”字身後的名堂大大地有了。

在《華文月刊》“重點推出”欄目的彩頁上,拱衛他的有3頁彩圖19幅照片,合照者中不乏各界名流。文字稿29篇,由4部分組成:“文論17家”和“孫華偉文學之路大事記”對孫華偉做了評論、介紹,另有“散文七題”“賦文四章”則為孫華偉自己的筆墨。圖文共38個頁碼,逼近本期1/4,圖文並茂,陣勢浩大,名副其實地“重點推出”了。

目觸“重點推出”欄目的當口,腦子裏有個問號不住地盤旋:孫華偉到底是怎樣一個孫華偉?“文論17家”中答案有的是:“特種兵中的作家,作家中的特種兵”,能“執著追夢夢成真”“一抹迷彩映文壇”,可“挑燈看劍劍自雄”,有“沉甸甸的家國情懷”等等。翻開孫華偉的筆墨,賦文風格獨特另當別論,“散文七題”拜讀後,方覺出評論的行家就是行家,上述之言,句句中的,沒有誇飾,也不含水分。

想與悟的深化

吾人看到的是,“散文七題”閃著金色!

金色從何而來?來自聯想,來自感悟!到紫帽山旅遊,欣賞“心”字多種寫法的旅客多了去了,欣賞一番、感嘆一番也就丟之腦後,孫華偉卻呈現出《用好自己那顆心》散文一篇。吾人孤陋寡聞,沒有發現什麼人像他對“心”如此的思維放飛,還寫出那般清淩淩的文字來。請看看吧:他由“心”字聯想到正向的“專心、盡心、虛心、恒心”、負向的“灰心、分心”以及中性的“痛心、傷心、死心、鬧心”等等,又提煉成為“用好自己那顆心”並被冠于標題,以表達“用心才是為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之意,這就是作者透露給讀者的總體感悟。感悟,在孫華偉身上,足跡顯顯地走了完整的三步:第一步,感觸,即看到“心”字的寫法獨特;第二步,産生“寓意深刻、令人稱奇”的感受;第三步,聯想到與“心”字相關的豐腴意含,從而達到了感悟!在這裡,“聯想”的作用不可小覷。

由聯想到感悟有個通渠:從形似跨到神似。其散文《天堂》裏用拆字法,將“天”字拆為“一”和“大”、“二”和“人”,泛指凡人;緊接著,將“堂”字拆為寶蓋兒下面一個“口”和“土”。依據拆下來的符號與字的形,進而聯想到“‘天堂’意為凡人進入的天之神靈寶地……”這就是感悟!在此,“天堂”二字有了內涵:“神靈寶地”以及後文的“聖潔殿堂”“吉祥福地”,神似了。因神似,文章的韻味十足!吾人也是從軍營過來的,稍息過、立正過,對此有感覺,甚至有感受,卻沒有聯想,當然也沒有感悟。孫華偉就感悟到這是在上課,《我的軍營大學》便誕生在了他的筆下,沒有感悟的我當然拿不出來!同樣觀景,吾人看到過不少美景,也感受到美,美之後呢?對不起,沒有了!孫華偉呢,就有感悟,而且多多,其散文的不斷面世也就成了必然!我的“無感”之所失、他的“有感”之所得,區別在於一個無聯想也無感悟,一個是聯想不斷感悟不斷。他由聯想到感悟的渠道寬之又寬,無論在眼前,還是腳下。

孫華偉還有著一般人很少用的逆向聯想。其散文《黃河石林》中,作者美的感受深深,面對“石傳神韻”“谷中藏洞”“民歌傳承”“詩意朦朧”讚美一番、謳歌一番。讚後、歌完情緒從激動中平穩下來,由看到的“自然的美”聯想了,喚醒起封存在腦海中“人類的醜”的記憶,由逆向聯想引發了深深感悟,激發了對大自然“無度破壞”行徑的憤然以及對“失了太多凈土”的痛惜!散文的意境,就這樣地被推上了峰尖!

孫華偉還未止步,他在從形似向神似跨越中,融入自己的創作思維。這種高素質的寫作能力,他發揮得很自如、很隨心、很爽手!《奇絕班公湖》由鳥島中的“鳥”和藏語的“長脖子的天鵝”中的“鵝”聯想到“鵝、鵝、鵝”,産生了感悟,將唐代駱賓王七歲之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連同自己提煉出的班公湖“五奇”,巧改一下,變為“鵝,鵝,鵝,阿裏向天歌。當驚世界殊,五奇照清波。”這聯想、感悟下的巧改,散文在質上悄然無聲地提了檔次。

聯想是因,感悟是果,二者密不可分!聯想、感悟常常相攜而行,彼此互促,以穩定的形式沉殿于作家尤其散文作家的內心,凝煉為成熟作家的素質。這種素質,固然有三分的先天聰慧,卻有著七分的平日錘鍊。

合影從左至右:《華文月刊》常務副主編李印功、將軍作家尹武平、本文作者楊若文、特種兵作家孫華偉

有了聯想的豐富,有了感悟的深刻,散文的金色,就必定保持久遠!在此,盤旋在我腦子裏的問號有解了:孫華偉是一個浸泡在豐富的聯想、深刻的感悟中的孫華偉,他散文的金色將會更加閃亮!

情與淚的交融

《勇士的傷疤》《死亡名額》當然也是孫華偉感悟的産物,聯想不算很多,大都是寫實,故事情節動人,文中人物也令人敬佩。與“散文七題”中其他五篇相異,是含“情”很濃的兩篇。

“情”分兩類,吾人在其他文章中也提到過,即:情感,乃是外界刺激下的心理反應,如喜、怒、哀、樂;感情,則為心理距離的疏密遠近,有親情、愛情、友情。好的文學作品中的“情”體現在三個方面:作者“情”的融入,作品原材料“情”的攜帶,讀者的情感反應。

作者“情”的融入。軍營中的情感豐富,感情卻很單純:常見的是友情,被昵稱為“戰友”了。面對戰友“用斗大的瓷瓶碰頭”,作者懷著顯顯的敬佩之情,敬佩中對“勇敢”的褒揚之情也是濃濃的。面對戰友們的不斷“挂彩”,眼見帥氣小夥子們滿身傷疤,作者內心的情感反應,是於心不忍後的傷痛、揪心,這在文中也能顯顯地感到!眼見趙世虎非同尋常的表現,孫華偉則是驚嘆之情、感動之情,也將他的“驚嘆”“感動”融入筆下,給他花了全文百分之八十的篇幅。特種兵訓練場,剛剛還在活蹦亂跳的戰友,一瞬間被抬進太平間,作者目睹這一慘況,情感反應中有多少惋惜、多少傷痛、多少悲憫,不難想像!這般的友情濃密與內心的萬分難過,均從文中不難讀出。吾人猜想,作者當場會掉淚甚至哭之嚎啕!也敢肯定,他寫作中少不了淚濕稿紙、淚滴鍵盤。本文標題中,將“情”與“淚”並列,就有這種蘊意。

作品原材料情的攜帶。對此很是顯顯:瓷瓶碰頭和瓷瓶碰別的,一般的瓷瓶與“斗大的瓷瓶”,“情”的含量不同;訓練中的輕傷與重傷,受傷與死亡等等,所攜帶之“情”也大有區別。尤其健康與死亡“情”的攜帶量可謂天差萬別,在0——100的軸線上處於兩極,前者為0,後者100。當讀者如吾人第一次目觸“死亡名額”這一含“情”至極的名詞時就心內一悸,怎麼都想不來也接受不了還有“死亡名額”!心理學認定,面對不知的死亡,人們並不懼怕;面對可預料的死亡,恐怖心理難以排除。懷著恐懼衝向恐懼,特種兵戰士更值得敬佩,這就是“情”的攜帶異常飽滿的原材料打動讀者的地方。《勇士的傷疤》《死亡名額》從標題到內容,哪一篇不是攜“情”濃濃?

讀者的情感反應。作為讀者的吾人,拜讀時多次動心動容,也落淚了,這在吾人的閱讀史上從來沒有。篇幅不許細述,只就《勇士的傷疤》中趙世虎的受傷説起。他是頭將“斗大的瓷瓶擊破”時瓷壇碎片亂飛,劃開了左臂一道“長約6釐米、寬1釐米的傷口……鮮血直往外冒,肌肉依稀可見。”情急之下,也出於不誤訓練,他從草地上撿起鐵絲,忍著劇痛給自己縫合。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如果按照衛生常識是不可的,但是拘泥于衛生常識,很有可能因失血過多丟掉一條命的。這一幕,讓我驚呆,驚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吾人讀到此時,嘴裏迸出“趙世虎”三字,情不由己!過後這麼多天,這一情景仍在腦子裏起伏,沉入記憶也刻在了心底。還好,他倖存下來,這給作者、讀者,都是個安慰!

此兩篇中,作者還有諸多深的議論、理的解析,在動之以情中給讀者曉之以理,展現著兩文深刻而豐實的內在。因不屬於“情”的範疇,恕不贅述了。大凡文學作品,能打動人的,唯有“情”而非別的。寫作素養不夠的作者,因缺乏“情”的融入、原材料又失于“情”的攜帶,在“情”上與讀者相隔甚遠,“打動”二字也就不見蹤跡。因而,能否引發讀者情感反應,是有素養作家與普通作者的分界。

(作者簡介:楊若文,本名楊軍,1961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武警工程大學原教授,資深編審專家。出版各類著作多部,其中兩部被多家大學選為教材;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著有長篇歷史小説《天涯何處無芳草》(上下冊)與《宮燈》)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