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是201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九個藝術院團聯合組建而成的區屬大型舞臺藝術表演團體,長期以來造就了一大批出色的藝術人才和舞臺藝術作品,其中包含舞劇、話劇、音樂劇、雜技劇、京劇、民族管弦樂、情景歌舞、二人臺現代劇等各種藝術形式的精品之作,彰顯了內蒙古文化藝術獨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影響力。合唱也是內蒙古藝術中的瑰寶,近三十年來內蒙古合唱作品唱響了全球,為中華文化增光添彩,是樂壇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作曲家色·恩克巴雅爾創作的《大地之聲》、《衛拉特舞韻》、《蒙古象棋》三首合唱作品,被列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項目並通過驗收,説明內蒙古的合唱創作在新時期不僅沒有削弱,而且又有創新並進入了高層次發展,這三首合唱作品就像三朵絢麗的草原合唱之花綻放在新時代樂壇上。
本文作者:李小祥
色·恩克巴雅爾是在長期藝術實踐中成長起來的蒙古族音樂家,是一個真正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從人民大眾的生活中汲取養分,不斷探索、追求,並放眼世界、把握時代音樂方向的勤奮的音樂家。他所創作的大量合唱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他的作品不僅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還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因此廣為傳唱、經久不衰。色·恩克巴雅爾在近40年的音樂生涯中譜寫了三百多首歌曲,還創作了交響樂、民族管弦樂、合唱、電影和電視劇音樂、音樂劇、歌舞和呼麥等作品。曾30多次榮獲國際、國家及自治區級各類殊榮。他的合唱作品代表著蒙古族專業音樂的水準,並將亞洲的合唱藝術水準推向了新的高度,為此他的名字也被收入世界音樂名人錄中。其中民族交響合唱代表作有《天賜草原》,合唱代表作有《八駿讚》、《歡樂的那達慕》、《戈壁蜃潮》、《蒙古靴》、《駝鈴》、《孤獨的駝羔》、《大地之聲》、《衛拉特舞韻》等,獨唱代表作有《福壽蒼老的阿爸》、《蒼天般的阿拉善》、《祝福你草原》、《遙遠的特日格勒草原》、《我的森林》、《我的內蒙古》、《博愛的母親》等。他創作的《八駿讚》和《戈壁蜃潮》是中國合唱作品首次以單行本的形式在美國出版發行,印證了他的作品在國際合唱領域的影響力和重要地位。今天,色·恩克巴雅爾的三首合唱作品作為國家藝術基金的優秀項目出版發行,是合唱藝術在全國蓬勃發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也必將為合唱的未來提供內蒙古經驗。
《大地之聲》在較為方整的復三部結構基礎上,以合唱所特有的形式,揭示了人與自然必須和諧共處的嚴肅主題。用混聲合唱的音響描述了現代文明使牧人草原詩意的生活逐漸遠去,殘酷的現實使牧人們意識到,唯有汲取祖先優良的傳統與智慧精華,以新時代科學畜牧生産方式才能夠讓遊牧文明重獲新生。音樂旋律中包含哀婉、憂傷、痛苦、優美、神聖等,在變換中昇華,展示“大地母親”的強大感染力,讓人性的光環在懺悔與反思中大放光彩。作品在1-11小節凝練了整部作品中所有的音樂材料,暗示了所有的表現、發展與展開形式,是一部以原生傳統民族音樂為基底,巧妙結合當代作曲思維及手法的作品。
混聲合唱《蒙古象棋》的創作,表現了色·恩克巴雅爾對蒙古族文化深厚的情感和深入的研究,他通過獨特視角,突破傳統思維,獨闢蹊徑,運用比擬手法,將蒙古象棋對陣中的“點將”、“布陣”、“定局”三個環節擴大到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人生如棋”這一主題。音樂突出節奏感,所表達的情緒與下棋的緊張對峙緊密相扣,形象鮮明生動,三個篇章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整部作品以齊唱與輪唱的交替與對抗的形式展開,不僅在合唱的表現形式,還在“核心材料的使用方式”中體現,陳述、剪切與立體的使用方式配合著齊唱與輪唱,迸發出了豐富的組合模式,營造出氣勢恢宏的氣質,貫穿于整部作品。在當今的合唱歌曲中,無論是選題還是角度切入上,這部作品都有獨特的視角和巧妙的藝術構思。
混聲合唱《衛拉特舞韻》通過遊牧生活原生態的舞蹈音樂,表達了熱戀中的情人嚮往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心願,同時也表達出了草原人民崇尚自然、熱愛生活,人與自然、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相伴的思想理念。這部作品是無伴奏合唱,以人聲表現蒙古族傳統彈撥樂器“陶布秀爾”的音律,歌頌了阿拉善衛拉特部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共建家園的幸福美景,生動體現了衛拉特四部蒙古族快樂淳樸、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整部作品具有十分明顯的“變奏曲”氣質,“倒裝再現”的再現部賦予作品一定迴旋感受。總的來説,這部作品不同於《大地之聲》較專注于素材內容的變化,以及《蒙古象棋》較講究于合唱技巧的切換,本曲更加具有融合的氣質,既針對合唱技巧有不同的呈現,又深耕了音樂素材的變化。可以説,這部作品正是作曲家對蒙古族衛拉特部民間音樂的“傳承中的創新”之作。
三首合唱作品中,《大地之聲》、《蒙古象棋》兩首作品的歌詞也出自曲作者色·恩克巴雅爾之手。他將現實生活中的感悟同時提煉成文學和音樂的形式呈現給世人,使作品更具有創作者獨立主觀的意識,而達到藝術上高度統一。雖然色·恩克巴雅爾成年後才接觸漢語,但他以漢語表述的歌詞和創作動機,仍然感動了國家藝術基金的專家評委。他在創作中運用了呼麥和其他多種蒙古族音樂元素,用雅托噶(蒙古箏)伴奏,進一步強化了民族性,加上他對現代合唱創作手段以及和聲的運用駕輕就熟,使這些合唱作品具有空靈、震撼的聽覺效果,並由此産生浩瀚的草原和沙漠、歷史和現實的畫面感和時空感,助推了作品思想內涵的深化。無伴奏合唱《衛特拉舞韻》更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合唱各個聲部的特點,突出了復調的和聲效應,很好地體現了“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的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充分利用合唱藝術本體功能,將生活中“真、善、美”用音樂淋漓盡致地予以展示,激發人們為美好生活奮鬥的動力。這些合唱作品使我們感受到了創作者的“初心”和“民心”,更體會到了打造這些作品的“匠心”。可以説,正是有一批像色·恩克巴雅爾這樣的音樂家,才在當今國內國外颳起了一股中國合唱的旋風。
新時期,在色·恩克巴雅爾的推動下,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與合唱界一起制定了長期、多維的自治區合唱發展規劃,我們期待內蒙古合唱為中華文明的昇華再創輝煌;同時我們也期盼內蒙古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扶持下,有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音樂作品誕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貢獻合唱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作者:李小祥,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副院長、藝術總監;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北京市政府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