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青春歲月,謳歌百年征程。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主題曲,歌聲裏,留下了屬於那個時代、那群青年的獨特烙印。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騰訊影業共同出品了《青春宇宙》音樂專輯,希望以青春之朝氣、青年之聲音,再次演繹7首100年來的經典青春歌曲。
今天,讓我們來聆聽青年歌手鄭雲龍和北京大學學生代表共同演唱的《送別》,一起領悟淡雅唯美的離別意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看到這段熟悉的歌詞,也許你已經不由自主地哼唱出來了。
這首《送別》是李叔同根據美國作曲家奧特威所作《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曾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選用,由此被大多數人所知曉吟唱。
李叔同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有七十余首,其作品大多借景抒懷,意境深邃渺遠。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流傳最廣的這首填詞作品《送別》,意境之唯美,曲調之淡雅,更是達到了哀而不傷的至高境界。
“學堂樂歌”在本質上是新式學堂的校園歌曲,它從日本學習了新式樂歌的創作方法,一般借用日本、歐美的音樂曲調,填上自己創作的新詞,從而編成新式樂歌。
這種樂歌在後來民國的學堂教育中成為廣大師生傳唱的主流歌曲,影響深遠,李叔同的《送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送別》之所以會有如此淡雅唯美的意境,與其意象化的歌詞風格密不可分。
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多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別》以短短的一首歌詞,把這些意象集中起來,強烈震撼著我們的離別情緒。
這些藝術手法的運用奠定了作品傷感惆悵的情感基調,同時也製造出一種飽含深情的古雅意境,這種意境伴隨著婉約的曲調內化成聽眾的一種情感體驗。
細聽《送別》,其第一段“寫景”,將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具象情景呈現出來;第二段抒情,抒發了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從文字上看,是對第一段的重復,其實不然,是文字重復而意蘊昇華:經歷了送友離別,而感悟到人生短暫。
整首歌詞瀰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著出世頓悟的暗示。概括來説,《送別》實際上是用象徵傳達出李叔同送別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紅塵的覺悟。所以,它不僅僅是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也是李叔同即將棄世出家的“前奏曲”。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朋友惜別,把酒臨歡,拋開所有的愁緒淒苦,一切深情厚誼都濃縮在了夢寒濁酒的亦真亦幻中。
奧特威的《夢見家和母親》,歌曲韻律質樸而飽含深情,曲調自始至終和緩舒暢。與《送別》歌詞巧妙配合,又隱隱自成一家,傳達著淡遠悠長的悲淒之感。
詞已盡,曲無窮。歌曲中人們之間的送別似乎還有許多事要做,還有很多話要説,但所有的一切都滲透在了無言的曲調中,緩緩流入人的心裏。
碧連天,山外山,一壺酒,別夢寒......細聽《送別》,長亭古道邊的樂曲又夾雜了多少人生悲欣交集的感嘆,《送別》正是在這樣淡遠的意境中不斷變換著人生聚合離散的悠遠韻律。
一曲罷,雖聚散離合變幻,人生境遇不同,但我們要倍加珍惜光陰。願離別後的下次相見,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文連結:
http://news.cyol.com/gb/hdzt/articles/2021-11/09/content_JEpLnha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