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電影《第一爐香》公佈陣容時,有關男女主角的選角就引發了網友爭議。待到影片上映後,主演馬思純和彭于晏則毫不意外地遭到大面積吐槽,影片口碑也受到連帶影響,成為導演許鞍華職業生涯評分最低的電影作品。不過,如果冷靜下來看,除了男女主角的選角與原著相去甚遠,《第一爐香》在視聽、服裝、美術、音樂等方面皆可圈可點,許鞍華也拍出了她所理解的張愛玲。
電影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説《沉香屑·第一爐香》,是這部作品頭一次被搬上大銀幕。許鞍華第一次改編張愛玲小説是《傾城之戀》,周潤發和繆騫人的演繹太過言情,放到現在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俗套故事。第二次拍《半生緣》,終於有了出彩的選角,民國生活氣息也被許鞍華抓得特別準。不過,第三次拍的《沉香屑·第一爐香》,則跟前兩部完全不一樣,前兩部在蒼涼之餘,尚有人間溫情,但這一部則只有徹頭徹尾的寒了。無論是姑媽,還是喬琪喬,對葛薇龍都充滿了算計和利用,沒有一點愛和溫情。葛薇龍自身也並不是無辜的,從她開始敲開姑媽的大門起,內心就有自己的算盤,最後也任由自己在慾望的深淵中逐漸沉淪。拍《第一爐香》,就要把道德的脆弱與人性的悲劇拍出來。
許鞍華這次的改編基本還原原著,很多橋段的場景設置、對白甚至完全復刻原著,比如開場葛薇龍登門、片尾葛薇龍和喬琪喬逛集市。電影還對原著一些留白的段落做了補充,讓故事更加完整,對於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説,這樣的處理也更加友好。
此外,電影還增加了一些小説沒有的原創情節,這些內容可以看作許鞍華以導演身份對張愛玲作品的一種理解和表達,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通過葛薇龍和姑媽姑侄二人共同的悲劇命運來批判男權制度。原著中,姑媽作為幕後黑手,是葛薇龍悲劇的最大加害者,張愛玲對這個人物的刻畫以諷刺、批判為主。但在電影裏,姑媽不單單是加害者,也曾經是受害者,或者説正是有了前因,才種下了惡果。電影通過幾段閃回,補充了姑媽的前半生,她為了榮華富貴不惜給年老的富商做四房姨太太,這麼多年也飽受欺淩壓抑。當姑媽把葛薇龍當成斂人、斂財的工具時,葛薇龍也成了第二個姑媽。電影有好幾處這樣的表達,比如姑媽看著婚禮上的葛薇龍,想起自己當年嫁人時給正房敬茶的場景,還有葛薇龍被迫獻身其他男性時,與姑媽年輕時的影子擦肩而過。這些原創內容都能看出明顯的女性主義立場,這也是許鞍華在改編張愛玲作品時一直就有的態度,比如《半生緣》裏曼楨那句“以前我以為我和姐姐不一樣,其實我是跟在了她的後面”。
有評論認為,許鞍華的風格太質樸,拍不出張愛玲作品裏那種冷與寒,但《第一爐香》的手法更像是“以暖拍寒”,全片雖以葛薇龍為核心,但更像是當時香港上流社會的風月場群戲,上至喬誠、司徒協這樣的權貴,下到姑媽家的丫環睇睇、睨兒,每個人物都有不少戲份。許鞍華以平視的鏡頭拍攝這些男男女女,並不著褒貶,把評判權留給觀眾,在花團錦簇的暖色調中,反而讓人後脊梁一陣發涼。這正好與張愛玲那句名言相對應: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作者袁雲兒)
原文連結:
http://ent.cri.cn/20211028/16633f8a-32d8-99b6-e997-9a21bd5289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