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寬敞明亮的圖書館。
本報記者孫雲柯
“甜蜜的夢啊,誰都不會錯過,終於迎來今天這歡聚時刻……”10月12日上午,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3層雲中藝社,由社區居民組成的志願者合唱團正為重陽節音樂會排練節目,陽光下,唱著《同一首歌》的居民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
不僅僅能排練合唱、舞蹈,在這座地上四層、地下兩層的文化藝術中心裏,還有劇場、展廳、圖書館……自今年5月試運營以來,到文化藝術中心欣賞演出、參觀展覽、閱讀圖書,已成為越來越多回天居民的休閒選擇,這個家門口的文化空間,不僅豐富了居民的生活,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為社區帶來活力,“這就是一座溫暖的幸福中心。”居民稱讚道。
5個月迎客近40萬人次
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是“回天”三年行動計劃中的重要文化惠民項目。考慮到回天地區缺乏公共文化設施,2018年5月,昌平區政府出資回購位於天通中苑的G-1A公建配套樓,改造建設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設置閱讀空間、藝術培訓中心、電影院、劇場等,直接惠及天通苑南街道、天通苑北街道、東小口鎮及周邊地區超過40萬居民。
今年5月,文化藝術中心開門迎客,迅速成為回天地區的熱門區域。
文化藝術中心的排練廳裏,藝術團成員們正為重陽節音樂會緊張排練。工作人員介紹,重陽節音樂會節目豐富,有詩朗誦、歌曲串燒、舞蹈等,大多數參演者都是回天地區居民,他們平時參與文化中心志願服務,節假日裏排練節目。
“這裡就像我們自己的家。”家住天通苑北二區的張小純説。張小純是合唱團成員,經常到藝術中心來參加合唱團活動。“過去我們想要唱唱歌、跳跳舞,得去社區廣場,那裏不僅條件有限,還得和其他團體搶地方,天氣不好,也沒法排練。”張小純説,“現在好了,家門口就有文化藝術中心,寬敞的排練廳,一年四季都能練,我每天過得特別充實,氣色都越來越好。”
天通苑北三社區居民祝延也為文化藝術中心點讚,“過去附近的公共服務場地很少,我們想看場話劇、游泳鍛鍊都要跑到城裏去,特別不方便。”祝延説,現在不僅有文化藝術中心,新建的天通苑體育館也在附近,出門鍛鍊特別方便。“真是感謝‘回天計劃’,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幸福指數。”
統計顯示,自今年5月試運營以來,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已迎來居民近40萬人次。
豐富活動助居民共同成長
漢服體驗、茶藝課堂、經典誦讀、市民音樂會……5個月來,已有近200場大小活動在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來參加活動的不僅有回天地區居民,還有不少家住朝陽、海淀的朋友。
原本住在三元橋附近的師紅,現在到天通苑妹妹家串門的次數越來越多,她已經報名成為文化藝術中心的志願者,在閱讀空間負責圖書管理,志願服務之餘,她還在中心裏參加茶藝、戲劇等活動,“在這裡做志願服務,不僅能幫助別人,還能獲得營養,結交更多的朋友,我真的很喜歡這裡。”師紅説。
修羽是茶藝文化課堂的老師,在她看來,文化藝術中心讓她看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過去我以為音樂會、話劇等都是高高在上的,在文化藝術中心,我發現自己原來也能成為主角,讓曾經只能在家帶孩子、照顧老人的我們,也能發現和展示更美麗的自己,這種感覺真棒。”
8歲的小學生危梧,利用暑假在圖書館參加了兩個月志願服務,收穫頗豐。他的爸爸説,“圖書館是個好地方,在這裡,孩子幫助別人,學會奉獻;閱讀圖書,學會思考,希望孩子喜歡這裡。”
匯聚力量為社區注入活力
運營方北京昌品城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多表示,是政府扶持+第三方運營+居民力量,為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注入活力。
“居民來自社區,活動來自生活,我們用文化作為載體,架起居民心中的橋梁,與社區共成長,共用生活美好。”張多説。成立於2015年的昌品城市文化發展公司深耕“回天”社區多年,深知居民的文化需求,通過文化藝術中心作為空間載體,企業借助政府以及自身的資源,引入名院名團、精品劇目、文化精英、品牌活動,將文化中心建設成為輻射帶動區域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引擎,為居民打造集文化、藝術、休閒、娛樂、交友於一體的家門口的高品質文化生活空間。
不僅如此,文化藝術中心還將進一步打通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與基層社會治理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目前,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居民志願者團隊已達700余人,他們不僅呵護著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的成長,也成為“回天有我”的重要力量。
張多表示,文化活動拉近了居民彼此的距離,讓原本陌生的人們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熟悉起來,通過組建和孵化各種合唱團、舞蹈團、書畫社等方式將社區成員組織起來,成為社區垃圾分類、精神文明建設、社區治理的志願團隊,大家共建家園,共用美好。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1014/20211014_003/content_20211014_003_1.htm#page2?digital:newspaperBjrb:AP6167363ae4b08aed9d88bb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