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聽大廳

觀眾喜歡這樣的主旋律電影

發佈時間:2021-10-12 09:30:53 丨 來源:國際線上 丨 責任編輯:高彬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在國慶檔如期上映。作為“國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這部影片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以及《我和我的家鄉》的風格和品質,以四個不同時代的感人故事,寄託代代相承的民族精神。“國慶三部曲”以新的形態闡釋家國情懷,在主旋律電影的價值導向功能與娛樂功能融合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主旋律電影是中國主流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民族形象的重要體現。“國慶三部曲”自覺承擔了這一使命,在如詩如歌的畫面和動人的故事中,真實地呈現了祖國秀美的河山、崢嶸的歷史和奮發昂揚的人民,激起觀眾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祖國”篇以時間為序,將平凡人在開國大典、女排奪冠、香港回歸等歷史瞬間的故事串聯成篇,見證偉大的歷史變革。“家鄉”篇則以空間為軸,橫跨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從醫療、教育、生態保護、扶貧等方面,展示了農村日新月異的面貌。“父輩”篇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以樸實的親情為紐帶,塑造了英勇無畏、浪漫堅毅、有膽有識、勇於創新的人民群像。三部影片中一以貫之的,是濃濃的愛國之情。影片將毛烏素沙漠中辛勤的治沙人、火箭升空背後與死神共舞的火藥雕刻師等人物搬上大銀幕,藝術與現實互相映照,自然而然地喚醒觀眾對家鄉的思念和依戀,緬懷和致敬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主旋律影片宣教色彩濃厚,人物形象神聖化、概念化,缺乏藝術感染力,因而敬而遠之。“國慶三部曲”則將普通人作為主人公,發掘他們靈魂中的閃光之處,從個人擴大到家庭,從小家輻射到大國,家國情懷、時代精神被凝聚在日常生活和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中。“祖國”篇講述各條戰線上默默無聞的奮鬥者的故事,表達人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家鄉篇”在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鄰里情中傳達對家鄉美好未來的期許和建設家鄉的熱情。“父輩篇”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將鏡頭對準小家庭中的生命延續,通過冀中平原上的悲壯戰鬥、航太家庭中向死而生的日常、上海弄堂市民銷售藥酒的家庭風波、科學少年與智慧機器人的父子情緣,寄予不同的時代精神在年輕一輩中的傳承。貼近生活的故事,有血有肉的人物,使這組以獻禮為主題的電影走進了普通觀眾的心中。

“國慶三部曲”巧妙運用了集錦式的結構,可謂主旋律電影形式上的一次創新。三部作品均由不同導演獨立執導的若干短片拼貼而成,每個短片各自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將小人物的命運置於廣闊的時空之中,立意高屋建瓴,人物塑造細緻入微,形象地闡釋了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的共生關係。另外,三部作品中的各個故事類型特色鮮明,為觀眾帶來了多樣化、多層次的審美體驗。在“父輩篇”中,這一趨向最為顯著:《乘風》是戰爭片,風格悲愴壯烈;《詩》是帶有女性關懷的劇情片,雋永深沉,具有詩意現實主義特色;《鴨先知》是市井喜劇,家庭內部與鄰里之間的糾葛令人忍俊不禁;《少年行》在喜劇中融入軟科幻元素,趣味性與科學性兼具。類型特色與導演的個人風格相疊加,使類型固有的愉悅感被充分釋放。不同類型的故事按照由過去到未來、由悲到喜的次序組合起來,使觀眾在由淚到笑的過程中,思考“幸福的生活從哪來”的問題,形式與內容完美統一。

主旋律電影並不必然意味著説教。“國慶三部曲”顯示,優秀的主旋律電影,同樣配得上良好的口碑、亮眼的票房。遵循藝術和市場的規律,以藝術標準為追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才能唱響主旋律、贏得觀眾。在“國慶三部曲”奏響終章之際,獻禮片的新模式已然形成。但藝術永遠不應滿足於既有模式的重復,期待“中國故事”更豐富、更優秀的影像表達。(作者:呂珍珍,係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原文連結:

http://ent.cri.cn/20211012/be153d3c-98fd-adeb-f5d9-55a42f2ee0e8.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