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思琪
接入Netflix後,韓劇擦亮了自己的一塊招牌:敢拍。
劇集向短,精品化賽道的比拼也越來越卷,而種種帶有實驗性質的內容和風格實驗都能快速被市場驗證效果。在《如蝶翩翩》《我是遺物整理師》之外,體量僅六集的韓劇《D.P:逃兵追緝令》成為Netflix今年推出的第三部高分韓劇。
《逃兵追緝令》為何脫穎而出呢?
因為將社會的禁忌話題製作成影視作品。醜聞不斷的南韓兵役制度,現實南韓的軍中霸淩,《逃兵追緝令》拍攝的不只是漫畫改編,同時還是南韓社會現實的直接改編。2014年發生的兩起虐兵案讓黑暗中軍隊系統的腐爛被曝光在大眾面前,“京畿道欒川慘案”被虐待長達三十天之久、最終死亡的尹姓陸軍,在遭受長期虐待後暴起報復社會的林兵長。
時任南韓總統的樸槿惠下令追責:“只有每個官兵的人權得到保障,人格獲得尊重,他們才會産生自豪感和主動性……”這句總統發言也成為《逃兵追緝令》故事的開頭。片名中的“D.P”全稱是Deserter Pursuit,即為追緝逃兵而設立的特別小組,這部劇還有另一種譯法:狗之日,相較之下《狗之日》或許更切中故事內核。主角安俊浩的監察身份就像是內部警犬,他從制度處“租借”一部分權力,追緝逃跑的士兵從而換取一些輕鬆,但代價是要成為走狗,咬向曾經的同類:被霸淩欺侮的服役者。
故事的主角安俊浩是特殊的。他的動機不僅僅是為了自保,在故事的開篇他的人生被命運寫上了一筆“債”,因工作上的疏漏沒能及時將第一個追緝的對象抓獲,逃兵在這個時間差裏燒炭自殺——如果找到他,或許他還不至於丟了性命。安俊浩選擇加入警犬隊伍,或許還有救贖的動機。片頭最終定格在安俊浩回轉頭看向鏡頭的一刻,他對權力、制度霸淩的詰問呼之欲出。
安俊浩的前輩對他説,“沒有痛苦的教訓就沒有意義。未經犧牲,人類就無法獲得任何東西。”然而,服從性測試的痛苦、折辱,抹去一個人之為人的所有尊嚴,這樣的教訓教義何在?犧牲誰?何物被選中成為“震懾示範”的代價?軍中霸淩嵌套的是南韓幾近病態的“前後輩文化”。無處不在的上下關係,森嚴的等級秩序,令人窒息的服從性訓練,這些是《逃兵追緝令》能夠喚起不夠了解南韓兵役文化觀眾的原因之所在。
當觀眾跟隨安俊浩的視角進入故事,就決定了要不斷接受拷問。兇案,犯罪,寫在類型上的標簽並不是《逃兵追緝令》要講的重點,故事講的是龐大的系統與困在其間有信念卻備受煎熬的個人,利維坦機器恒在,然而普通人擁有被困。這類主題其實也是韓劇探索出的一套語法,《秘密森林》等一系列主打揭露社會陰暗面的劇集均在此類:故事的主角往往是系統運轉中齒輪咬合不上的那個部分,而這些備受煎熬的人正是撬動系統自檢、完成更新的“硬骨頭”。
當然,《逃兵追緝令》的主角身上的高光更稀薄,他的身份也讓他的道德處在曖昧中,同樣的這個人物的設定複雜了起來。身為軍隊系統的“打手”,安俊浩就像是平庸之惡的一環,但同時他又在對抗著制度的異化。他如何質疑,又該怎樣反抗?故事的結尾用一次成功的出逃,微弱地指向了理想主義的彼岸。
是的,故事仍然小心地植入了一種微弱的理想主義。導演通過黑板上演繹的蒙提霍爾經濟學問題,向螢幕前的觀眾展示:重要的是要相信可能性。蒙提霍爾問題是一道概率題,受困于慣性抱緊原本的選擇勝率只有三分之一,試著去推一下旁邊的第二扇門勝率可以升到三分之二——因為後面得知一道空門的變數,會受到第一個選擇的影響,讓結果而有所不同。
正如劇中教授的歸納:“變數的不同可能會扭轉一切,但大部分的人卻會因為存疑或害怕,而選擇不換導致錯失良機。”如果把我們的生活或人生代入這個理論呢?這裡會多一個變數,不確定性,因為我們的心情、感情是沒辦法用概率來計算的。這個變數就在於人,相信人性,相信可能性,是導演在劇中埋下的種子,導演韓俊熙的野心不止于揭露問題。一個人的改變或許無法翻轉那個概率,然而每個個體行動起來,這些分子最終能夠影響演算法結果。
真實本身已足夠沉重,此外,《逃兵追緝令》精巧之處還在於,將如此沉重深刻、讓人窒息的命題講述得“輕盈”。可以説,這是一種劇作層面的解法,六集的劇情如果拍成説教式的紀錄片、答辯論文式的正確而枯燥,或許這部作品同樣能收穫高口碑,卻未必能成為一次成功的付費內容嘗試。
因此,《逃兵追緝令》選擇了故事層面的舉重若輕,製作方深諳觀眾心理:“不要説教了,明明都是旁觀者”,故事的講述將觀眾放在了平視的位置。在結尾高潮到來之前,前四集的劇情雙線並行,一條線是雙男主在插科打諢中完成的追緝,一條線則是逃兵在逃跑過程中復原的“虐兵”碎片——沒有選擇大段大段地復原他們在軍營中遭遇的非人折磨,而是以關鍵道具觸發回憶的閃回形式。
固然,我們常感慨韓劇沒有禁忌題材,但任何問題都可被拍攝討論的反面卻是,于真正現實層面上推進問題解決的無益。對於國産劇作而言,與其糾結于題材之爭,不如看下真正合格的影視工業流水線水準,是如何講述故事,調色、鏡頭、配樂、劇情是如何完成一部真正的精品製作,這或許是2021接入Netflix的韓劇給我們的啟示錄。
原文連結:
http://epaper.ynet.com/html/2021-09/10/content_383006.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