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聚焦

中式點心轉型“國潮”還需深耕

發佈時間:2021-09-07 09:17:26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曉程


本報記者陳雪檸

嘗過了“味多美”,爬過了“原麥山丘”,人們又開始穿越“瀘溪河”、流連“梅潭村”、駐足“富華齋”、享受“三食而粒”的快樂。在西式烘焙逐漸走入連鎖化、常態化經營的今天,中式點心店突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傳統口味的桃酥、綠豆糕、蕓豆卷和新式的麻薯、泡芙、肉松小貝同臺亮相,加上復古國潮風的店面和包裝,中式點心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

借由現代化的行銷方式,新中式點心店正在盤活此前龐大而散亂的中式烘焙市場。在資本的助力下,不少品牌更是加速跑馬圈地,走向全國。然而,當網紅熱潮褪去之後,産品同質化、半成品加工環節存在問題等也浮出水面。國潮“打卡”能夠打開市場,但要想站穩腳跟仍需在味道上下功夫。

●傳統點心變網紅

復古的紅藍黃配色,憨態可掬的胖娃娃形象,再配上“吃糕點從娃娃抓起”的趣味口號,開業僅1個多月的“三食而粒”點心舖子如今已顯露出網紅的跡象。從門店裝潢到點心包裝,這裡都透著一股濃濃的年代感,“80後”“90後”仿佛穿越回童年,更年輕的一代則習慣把這種風格稱為“國潮”。

7月底,這家發源於湖南長沙的新中式點心店將分店開進了崇文門國瑞城,主打牛奶空氣麻薯、白玉奶油糰子和不同口味的綠豆糕。工作日的下午,櫃檯前雖然沒有排起長隊,但消費者絡繹不絕,不少商品已銷售一空。

走出國瑞城,穿過馬路,沿著新世界百貨一二期中間的小路走,臨街的一家小門臉生意更加紅火。“他們家桃酥不錯,還限購,我跟我愛人一人來一斤。”隊尾的大哥指著“瀘溪河”招牌向記者介紹。説話間,後面又排了兩位,隊伍已接近20人。

除了連鎖經營的店舖,近幾年京城還涌現不少只此一家的“小而美”點心店。護國寺街的富華齋餑餑鋪復原了不少宮廷點心,用傳統方法手工製作的滿漢餑餑是京城獨一份;北新橋的梅潭村桃酥糕餅鋪也因現烤現做、用料講究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放眼全國,墨茉點心局、虎頭局渣打餅行等新中式點心品牌已被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爭搶。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打卡”和測評新中式點心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

與過去簡單裝潢、包裝樸實的點心舖子不同,這些新中式點心店在門店裝修、商品外包裝設計等方面更具風格,例如,墨茉用的是紅藍配色,佐以霓虹燈牌等混搭裝飾;虎頭局的包裝袋則是復古的虎頭紙袋和傳統字體。

●“新鮮現烤”存貓膩

受條件限制,過去很難買到現場製作的糕點。而現制點心很多都是新鮮出爐,拿到手裏甚至熱乎乎的,這在當前頗受歡迎。然而,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多數點心只能實現“店內烤制”這個環節,有些則直接用批發成品魚目混珠。

“新店一開張,就有無數來遞名片的,一看,全是糕點供應商,半成品、成品全都有。”在採訪過程中,兩家點心店的經營者不約而同向記者反映此類情況。

“最多的就是提供餡料,甭管是奶黃還是棗泥應有盡有,價格還低。”一位李姓經營者透露,如果使用半成品,成本最多可以降低五到八成。

“拿著別人統一加工的半成品,口感跟你手工製作出來的肯定不一樣”,李先生拿鳳梨酥舉例説,好的鳳梨餡兒應該是師傅自己調配的,“裏面真有鳳梨”;但市面上絕大多數鳳梨酥的餡兒都用冬瓜替代,“吃不出鳳梨的口感和香氣”。“再比如現在最火的麻薯,幾乎都是直接買預拌粉來製作的,一擠一烤就完事兒了,所以各家味道都差不多。”李先生説。

除了使用半成品,不少商家甚至直接用其他工廠製作好的成品擺在店內,與現烤産品混合擺放,有誤導消費者之嫌。瀘溪河雖然在品牌宣傳中聲稱“新鮮現烤”,但店內銷售的椰蓉酥、核桃酥、原味蛋卷等都是在外地工廠生産加工,其中原味蛋卷産地遠在江西,保質期長達4個月。

●花式行銷套路多

牛奶蛋糕買10元送5元、紅絲絨泡芙買10元送5元、手撕麵包買一送一……近日,北新橋附近新開一家中式點心店,門口地面上貼著巨幅宣傳海報,引來不少人排隊購買。事實上,這並不是促銷活動,而是商家定價的“套路”。在和平西橋另一家網紅點心店,記者也看到同樣的定價方式。

“比如手撕麵包,永遠都是7塊錢1個,然後告訴你買一送一。看到有買有送,顧客尤其是中老年人就覺得特划算。”從業10餘年,付鑫(化名)已深諳行業內的各種玩法。“另一種套路就是充值,充100送20、充200送45……反正就是用一些特別便宜的引流款産品吸引你充值,然後從外面進一些成品、半成品降低成本。有了現金流,幾個月就能開下一家分店。”

如今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以“國潮”為賣點的新行銷又引發新的爆點。其中,虎頭局在僅有4家門店時就獲得了紅杉資本和挑戰者資本的投資,品牌估值高達20億元。在小紅書等平臺上,“打卡”中式點心店已經成為一股新的潮流。

雖然烘焙賽道持續火熱,但在口味上真正經得起推敲的品牌並不多,産品同質化是多數中式烘焙共同面臨的問題。“幾乎每一家店都能看到桃酥、肉松小貝和泡芙,味道也差得不遠。前段時間盤撻火了,大家又都開始做盤撻。”付鑫坦言,現在整個行業都處於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之中,能沉下心來研究産品的鳳毛麟角。

“光是行銷玩得溜,東西不好吃是很難過關的。”在付鑫看來,花式的行銷玩法可以吸引消費者“打卡”,但能否復購要打上一個問號,中式點心復興仍需內外兼修。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907/20210907_007/content_20210907_007_3.htm#page6?digital:newspaperBjrb:AP61367bfde4b0637be8c64caf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