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快訊

品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感受夏夜的鄉村風光

發佈時間:2021-09-06 14:58:31 丨 來源:中青線上 丨 責任編輯:曉程


日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與騰訊視頻、一心明德文化共同打造的詩歌雅集文化綜藝節目《鄰家詩話》第八期正式上線。

在本期節目中,傅菁、方錦龍、牛魔一起來到懷柔慕田峪,走近宋代詩人辛棄疾,鑒賞他筆下的名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從視覺、聽覺和嗅覺多方面感受夏夜的山村風光。

採蓮蓬、摘果子,傅菁和方錦龍、牛魔一起“回到那時”,和辛棄疾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

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

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為其中之一。

詞中所説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

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岩》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節目中嘉賓“字斟句酌”,發現辛棄疾的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

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

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感到清幽。

“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

辛棄疾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他與人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

而説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他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他的感覺裏,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説豐年。先出“説”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説豐年。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詩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説這是夏景,還不如説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辛棄疾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説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裡,“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他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是走著走著忘了遠近,沒有察覺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他驟然看見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現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詩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也能讓讀者從視覺、聽覺和嗅覺間感受到另一種境界。

在隨後的“鄰家雅趣”環節中,嘉賓們一起進行了射箭互動體驗,他們學習了哪些射箭知識呢?把《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唱出來,是種怎樣的體驗?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在節目中尋找答案!

詩言其志,歌咏其聲,舞動其容。讓我們一起跟著鏡頭,盡情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原文連結:

http://news.cyol.com/gb/hdzt/articles/2021-08/17/content_A6qBXFo36.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