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精彩瞬間

看外國人來中國跳街舞,平視是最佳視角

發佈時間:2021-08-24 09:12:35 丨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丨 責任編輯:曉程


法國選手布布在《這!就是街舞4》跳中國傳統名曲《金蛇狂舞》

《這街4》回來了,街舞依然是街舞,但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舞臺。作為舶來品的街舞,在中國不僅蓬勃發展,還逐漸成為新的文化策源地,反向輸出。

有人戲言,上一次看到這麼多高專業水準的外國年輕人在臺上競技,還是在《漢語橋》;這一次,是在8月14日開播的《這!就是街舞4》(以下簡稱《這街4》)。

《這!就是街舞》自2018年開播,前三季的豆瓣評分保持在8.6、8.8、8.4,在“綜N代”容易一代不如一代的魔咒下,保持著水準和口碑。但街舞綜藝還能怎麼玩,依然是觀眾在每季結束後的好奇。《這街4》回來了,街舞依然是街舞,但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舞臺。

《這街4》首次中外“融合”,開啟了“國際精英挑戰賽”的新模式。此前三季也有外國選手,但只是幾個人各跳各的;這一季,來自瑞士、法國、越南等國家的舞者紛紛加入,首先在國別做到了國際化,更重要的是,選手們真正做到了“同臺”。

全新改革後的賽制,也在為“融合”這個主題服務。第一階段“初見面”,無論是誰,都先來展現下自己的風格和水準,大家互相“認識認識”;第二階段有個有趣的環節——“中文歌”,每個小組都要表演一個中文歌的作品,這就需要中國舞者向外國舞者解釋這首歌曲的含義,理解之後才能談如何用舞蹈詮釋——看到這裡,有沒有大學課堂分小組做presentation的即視感;第二階段只是初融合,到了第三階段,已經正式成隊的選手們,就將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融合任務。

《這街4》導演陸偉説,最終總決賽想要呈現的並不是一個人的冠軍,而是一個跨越國界的世界街舞聯隊;更希望在比賽結束後,這些舞者回到他們的國家,傳播這次經歷,幾年後,也許就會有更多年輕舞者源源不斷地再來參加下一季節目。

《這!就是街舞》前三季曾在歐洲、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播出,而《這街4》一上線,就推出了9種語言字幕。作為舶來品的街舞,在中國不僅蓬勃發展,還逐漸成為新的文化策源地,反向輸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街4》不僅是“出海”,它想在“海上”。

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撞和“反差萌”,曾經是綜藝節目的一個重要看點。外國選手或嘉賓的加入,往往承擔這幾種功能:以外國人的身份,帶來鮮活的視野和觀點,使節目在講述異域、談論中國時,更具可信度和趣味性,比如《世界青年説》《非正式會談》;以會説中文的外國人的身份,使節目呈現出多元文化的氣氛;而如果參加節目的全是高專業水準的外國人,那就可能是一檔目的明確的節目,比如《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

所以,在很多綜藝節目中,外國人最重要的特徵是“外國”,他們或者以一個群體的形式出現,或者站在中國選手的對面,並不存在孰高孰低的評價,只是,在國別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涇渭分明。

《這街4》可能是個新的開始。人數不必多説,賽制多有創新,外國選手的專業水準也是這些年來最高的。法國的popping(震感舞)舞者Nelson,拿過三屆JD Popping組全球總冠軍;兩支殿堂級Locking(鎖舞)雙人組合——Hilty & Bosch(HB組合)、Gogo Brothers,均以選手身份參賽。一個細節,Gogo Brothers的父親Tony Gogo,就是鎖舞舞種的創始人之一,他也以評委身份列席。

事實上,無論對於節目創作者、選手,還是觀眾,“平視”是最佳的視角。競技綜藝當然有競爭,但競爭不是征服,不是一種文化超越另一種文化,而是兩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就像陸偉説的,自己不會刻意強調這個選手是哪個國家的,或者特別指出這個舞種哪個國家最厲害,這不是節目要表達的。舞蹈沒有國界,只是在不同文化下發展出不同分支,而在《這街4》的舞臺上,它們“重逢”了。

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該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如果讓《這街4》來具體表現這句話,觀眾看到的就是,中國提供了一個舞臺,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選手們,來參加街舞比賽,獨舞之後又組成舞隊,這個過程中還吃著四川火鍋唱著中文歌,最終攜手走向新的進步,下回再來!

或許下一季,以上種種都已不是“新聞”,而成常態,那就將會是綜藝節目的新高度,更是文化“出海”的新航道。

原文連結:

http://zqb.cyol.com/html/2021-08/24/nw.D110000zgqnb_20210824_4-09.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