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器鑒賞

泡桐有聲 琴為心聲——蘭考徐場村奏響富民新曲

發佈時間:2021-08-23 09:35:30 丨 來源:新華網 丨 責任編輯:曉程


河南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是有名的“民族樂器村”,只有親自來這裡轉轉,才能感知它的神奇。

一把磚瓦砌成的巨型琵琶橫臥在廣場上,成為徐場村獨特“村標”。村裏主幹道兩側的大門上幾乎都挂著售賣古箏、古琴的旗幌,沿街的宅院裏不時傳出琴瑟之聲……曾經貧窮落後的徐場村,如今成了古色古香的文化旅遊樂器小鎮。

村民和音樂愛好者在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廣場準備演奏。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為了防風治沙,焦裕祿書記在上個世紀60年代帶領蘭考人民廣植泡桐,正是這些泡桐樹,改變了徐場村的命運。”徐場村村委會副主任徐永順説。

苦風沙,治風沙,除風沙。50多年前,為治風沙,時任縣委書記焦裕祿在蘭考栽起泡桐。“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這是焦裕祿的臨終遺言。後繼者人人種樹,蔚然成林。

由於黃河故道土質、氣候特殊,生長於此的泡桐木質疏鬆、不易變形,是製作民族樂器的好材料。“20世紀80年代起,徐場村村民就地取材,先用泡桐做風箱、閘刀盒,後來逐漸開始學做樂器、開樂坊。”河南中州民族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代勝民介紹。

圖為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的一家樂器生産企業。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風沙不再,徐場村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放下鋤頭造古琴,泡桐從‘治沙樹’變成了‘致富樹’。”徐永順説,以泡桐為原材料,徐場村目前擁有樂器相關企業90余家,帶動周邊約600人就業,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年産值超過1億元。

泡桐音板製成的民族古樂器,改寫了蘭考人的命運,彈奏出幸福之聲。

徐亞衝、衛晨欣因琴結緣。徐亞衝癡迷斫琴,衛晨欣精通音律,兩人對民族古樂器有著共同的熱愛。2017年初夏,在西安當音樂老師的衛晨欣來到徐場村選琴,經過一處農家小院時,被飄出的琴聲所吸引。進去一看,彈琴的正是徐亞衝。

琴瑟和鳴,佳曲頻傳。如今,徐亞衝、衛晨欣夫婦已分別被評為當地的古琴製作傳承人、古箏演奏傳承人。“是泡桐做出的古琴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收穫了事業和愛情。”徐亞衝説,泡桐也是很多蘭考人民的幸運樹,“焦書記當年種下的泡桐林,現今已是一片‘綠色銀行’,福澤一代代蘭考人。”

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一位村民在家中彈奏古琴。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徐文獻是徐場村最早的樂器匠人之一,曾因妻子患病成為貧困戶的他,如今依靠興建樂器作坊,生意越做越紅火。“我們家能脫貧致富,要感謝新時代黨的扶貧好政策,感謝栽種泡桐的焦書記。”徐文獻説。

一棵樹,承載了一種精神。“焦桐”,深深紮根在幾代蘭考人民心裏。

目前,蘭考縣已建成民族樂器産業園,擁有民族樂器企業200多家,以泡桐為原材料的樂器産品暢銷海內外。

記者:翟濯、張彩霞、任卓如

原文連結:

http://www.news.cn/culture/20210819/a4dc4f0f8f7747e1aec0b661146e7e56/c.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