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故事

天河放歌

發佈時間:2021-08-06 09:24:28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曉程


于書文

暑相連的日子,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為了躲避“上蒸下煮”的悶熱,週末驅車回老家享受山裏的清涼。

今年雨水多。夜裏,沒有風聲,沒有雷鳴,一場大雨便悄悄地潑灑下來。山雨時急時緩,時落時歇,夜幕中,只聽見“刷刷刷”的聲音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靜夜裏的雨聲,比白晝的雨聲更有一種感覺,像是催眠的神曲,舒舒服服地讓人睡了個好覺。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隱約聽見轟轟隆隆的聲音,就知道天河漲水了。

老家名字叫對石,在懷柔北部深山區,燕山褶皺中的天河川內,是北京北端的詩和遠方。川與溝不同,平坦寬敞些的溝谷即為川,它是溝與谷的升級版,更為大氣。特別是川內的天河,一個極為神奇和美麗的名字,千百年來風雨兼程,默默奔流,帶來了大山的莊嚴與靈秀,也帶來了塞外的剛勇與活力。

天河源遠流長,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楊木柵子鄉,是白河的支流,全長80余公里,沿河兩岸分佈著30多個村莊數萬村民。支流龍門店、老朝陽、四平臺等10幾處溪泉,這些溪泉清醇甘洌,冬暖夏涼,長年流淌,匯入天河後,一路由西北向東南奔流不息潺潺而過,由寶山鎮孤山腳下再入白河,為首都百姓提供了優質的飲用水源。

都説“黃河之水天上來”,而天河河谷坡陡流急,河水似從天而降——這才是真正的天河。天河川最初叫做“天克力”。天克力意為“邊界”,是用蒙語命名的一條川谷。明朝後期,這裡曾是蒙古東、西四旗的交界。史籍記載,蒙古朵顏衛天克泥丸部駐牧於此。“天克力”與“天克泥”的字音十分接近,也許這便是“天克力”得名的原因。山環水繞之處,當年遊牧民族與關內漢族融匯往來,走出了川谷內商旅貿易的重要通道。

解放戰爭時期,天河川作為黨領導下的冀熱察革命老區核心地帶,老區人民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中,運糧籌款,救助傷員,踴躍參軍,奮勇支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了積極貢獻,天河川成了紅色的河川。

我出生在天河岸邊,是個喝天河水長大的天河人。甘醇清澈的天河水,像母親的乳汁滋養著我。在我的心裏,天河神聖純潔,不容褻瀆,她就是我們的母親河。

想起小時候,每到夏季,看到發河漲水,就邀約小夥伴拿筐頭到河邊撈魚。渾黃冰涼的河水,嗆得魚無處可逃。鯽瓜、鯰魚、紅翅、白漂子,隨手可得,都成為我們筐頭裏的收穫。用柳條把這些大大小小的野魚穿起來,沉甸甸地提在手裏,光著腳,挽著褲腿,像得勝的將軍一樣搖擺著走回家。撈魚的樂趣勝過了吃魚時的口腹之快。

天河的美還美在兩岸群山的峻峭。大山守望著天河,天河滋潤著大山。雖然天河川內沒有名山,但群山連綿不絕,峰巒疊嶂,山山嶺嶺都景色秀麗,令人神往。百里河川,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白菜頂、狼窩高尖、八股山、平安梁等七八座,最高的白菜頂主峰海拔1553米。這些高山,有的山勢險峻,植被茂盛;有的林草叢生,幽靜無人。這些山,小時候幾乎走遍了。那時無數次親近它,只是為了在山上打柴火、割荊條、刨藥材。大山無私的奉獻,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無盡寶藏。現在的山林蔭蔽日,植被豐富,可村子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很少有人進入林子,那裏也就成了野豬、山雞、狍子們的樂園。

雨還在下,雨幕在前山翠綠的松林映襯下,絲絲縷縷飄然而過。透過雨幕,我看到了一簾瀑布,從南山崖壁上飛瀉而下,在山谷內激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這是久違的瀑布!水流淙淙,就像大地心臟的脈搏,有節奏地跳動,莊嚴而深沉。

急急推開家門,看到雨落水漲,河面變寬。湍急的河水,流過舒緩的坑潭,打著漩兒,翻著滾兒,一個浪頭托起一朵浪花,一團團,一簇簇,像是遇到了什麼要緊的事,呼嘯著急急奔走。水緩處深沉洶湧,水急時暢快淋漓。河水衝擊石頭髮出嘩嘩嘩的聲音,這便是天河的歌聲。

我喜歡聆聽天河放歌的聲音,靜看河水奔流,感受天河的氣勢。家在村邊,沿河而居,天河流水自有她的音韻,她的氣息,打小就耳聞目睹,爛熟於心,任誰都無法替代和複製。這些年由於工作原因,回家少了,可天河水聲依舊時時澎湃於心。雨季的天河,奔騰流淌,不溢不漫,恰到好處,誰也留不下她前行的步伐。她有一個目標,先入白河再奔密雲水庫,那是她的歸宿。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人與水的追求,雖有方向之分,但最終的目標竟如此一致。

童年已逝,但作為村莊惟一的一條河流,它每一分的美,都是絕無僅有的,猶如那棵逝於時光中崖壁上的古松樹。想起唐代詩人錢起的“詩成流水上,夢盡落花間”,那是一種情景和意象。又見天河水滔滔,這是現實的存在,是我永恒的記憶和無法替代的夢影,是我對家鄉對天河山水無比眷戀的情結。

雨後天河,是一道融入血脈的風景……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806/20210806_014/content_20210806_014_2.htm#page13?digital:newspaperBjrb:AP610c3c3ce4b0f21db06f3202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