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排行

光影旋律,奏響凝聚人心的時代強音

發佈時間:2021-07-30 09:40:49 丨 來源:光明日報 丨 責任編輯:曉程


作者:尹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編者按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的戲劇與舞蹈節目《破曉》中,面對當時正在經受生死磨難的勞苦大眾,革命先驅陳獨秀不禁動容落淚,與李大釗相約建黨——“我們應當建立一個用馬克思學説武裝起來的政黨,這個政黨一定能指引中國走向光明,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英特納雄耐爾的雄壯歌聲激越、高昂,偉大征程開始啟航。舞臺上的這個場景,很多觀眾感到熟悉、親切,他們此前觀看熱播電視劇《覺醒年代》感受過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並且出演陳獨秀和李大釗的演員也是原班人馬。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呈現出令人振奮的嶄新圖景,其中以《覺醒年代》等為代表的影視劇創作特色鮮明、成就突出。廣大影視工作者不斷提高政治站位、端正創作態度,進一步深入生活、聚焦現實,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大批優秀影視劇作品持續“圈粉”,引發“追劇”熱潮,不時還成為社會性的公共話題,並且紛紛走出國門,以精彩的中國故事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展現中華文明的活力與魅力。

誠然,文藝作品的經典化需要經歷時間的淘洗和觀眾的不斷檢驗,這些優秀影視劇雖然面世時間不長,但是它們所呈現出的主題內蘊、人物塑造、情感建構、意境營造、影像表達等,均顯露了經典的氣象,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有理由相信,這些“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影視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澱,也會成為新時代的新經典。

本期主題:十八大以來優秀影視劇創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影視工作者強化黨建引領,不斷開拓創新,聚焦社會關切,回應人民期待,堅持以作品説話,擔負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豐富新時代文藝創作的新面貌,構建新時代影視産業的新格局,優秀影視劇作品目不暇接,呈現出“井噴”態勢,展現出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奮力衝刺的動人景象。

金雞百花電影節是電影界的盛事,是中國影視劇創作的風向標。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9月24日至26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上海電視節是亞洲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國際電視節。第27屆上海電視節于2021年6月6日至10日舉行。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影視劇創作也進入了從高原攀登高峰、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努力做到‘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一方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影視創作的發展,對影視創作的題材、主題、風格、走向,從政策引導、前期規劃到發行放映和播出,都制定了一系列完整措施,強化了黨對影視創作的指導力、執行力,推出一批緊密配合中心工作、配合重大主題的影視作品;另一方面,在産業和市場發展的基礎上,影視創作的藝術創新、工業化能力、觀眾意識也得到更大提升,影視創作水準和製作能力不斷進步,出現了眾多受到觀眾和市場認可的頭部作品和風格多樣的影視作品。優秀作品的數量和品質都明顯增加,出現了一批具有思想影響力、藝術感染力、市場傳播力的代表性作品,有高原無高峰的局面正在改變,影視創作迎來了一個繁榮發展的黃金窗口期。

資料圖片

1.重大主題創作將“事實如此”的現實主義與“應該如此”的浪漫主義相結合,以青春化、類型化、組合化探索拓展大眾傳播力

近十年來,圍繞重大事件及歷史節點的重大主題創作在繼承傳統、創新發展上取得了重大成績。“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成為主題創作的核心訴求,一批又一批重要作品不僅為重大政治節點營造喜慶氛圍,更重要的是用藝術形式寓教于樂,宣傳普及了政治主題和執政理念。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新中國成立90週年、建軍9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勝利等時間節點,影視行業在黨和國家各級部門指導、推動下,形成了主題創作的高潮。影視創作與中心工作密切聯繫,與觀眾、節慶、時代息息相關。其中的優秀作品起到了聚人心、鼓人氣的精神作用,部分作品還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和持久的熱烈討論。

資料圖片

在電影領域,陸續出現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1921》《革命者》《建軍大業》《血戰湘江》《百團大戰》《老阿姨》《守島人》《金剛川》等代表性作品,電視劇則出現了《毛澤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海棠依舊》《共産黨人劉少奇》《彭德懷元帥》《絕命後衛師》《太行山上》《可愛的中國》《覺醒年代》《百煉成鋼》《理想照耀中國》《我們的新時代》《大江大河》《跨過鴨綠江》《山海情》《最美的青春》《在一起》《大決戰》等代表性作品。這些作品努力探索政治、藝術、商業之間的平衡點,在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節點上重點推出,形成了重點影片集中播映的一次又一次高潮。

這些作品受到各級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往往能夠集中優質的編導演、製作團隊、發行和播映平臺的資源,進行創作、生産和傳播。創作者也努力與主流影視劇觀眾形成良性互動,尋求最大限度的觀眾共鳴,強化其大眾傳播能力。有的採取“青春化”表達,有的採用“類型化”製作,有的嘗試“組合化”模式,還有的探索“時代報告劇”形態。這些創新努力擴展了主題性創作的觀眾影響力,而其中一些代表性作品自覺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注重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追求細節的真實和飽滿,強化視聽藝術的呈現能力,將“事實如此”的現實主義與“應該如此”的浪漫主義相結合,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在這方面,《我和我的祖國》《覺醒年代》《大江大河》《山海情》等影視作品,實現了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統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這一時期影視創作的標桿之作。

資料圖片

2.新主流創作推動主流價值與主流市場的結合,就像一塊巨石投進湖中,在社會上激起思想和情感的巨浪

黨的十八大以來,被評論界稱為“新主流”的影視劇創作現象備受關注。新主流,既不同於著眼于主流價值表達而忽視主流市場接受的傳統“主旋律”題材,也不同於僅僅著眼于主流市場佔有而忽視主流價值傳達的商業娛樂作品,其“新”就新在試圖找到主旋律故事與主流觀眾的共情點,以完成主流價值的傳播。影視創作者更自覺地將主流價值與主流市場相結合,既自覺地、鮮明地、積極地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又尊重傳播規律、尊重商業規律、尊重觀眾體驗,並最終最大限度地佔有大眾市場,從而成為主流價值與主流市場相統一的頭部影視作品。

從主旋律電影的倫理化、商業電影的類型化到新主流電影的出現,中國主流電影創作實現了重大跨越。《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1921》《革命者》等作品,主動改變創作語態,借助市場元素,注入現實參照,藝術創新有了突破,形成了歷史瞬間、共同記憶與“我”的個人經歷碰撞在一起的創作方法論,以及用流行元素結合主題表達的商業模式,從而擴展了主流創作的傳播規模,強化了主流的傳播效果,使主旋律創作在市場上受到廣泛認可。以《戰狼》《戰狼2》《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流浪地球》《金剛川》《中國合夥人》《奪冠》《我不是藥神》《烈火英雄》《攀登者》等為代表的帶有鮮明類型特徵的影片,則借助於電影工業的基礎,類型敘事的規律,在災難和危機事件推動下,塑造了舍生取義、捨生忘死的新英雄形象,突出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鮮明主題,從而使類型創作有了強烈的價值感染力。這些作品,體現了主流價值、主流電影類型、主流電影市場的融合,不僅佔據年度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列,還成為年度文化現象,在各種媒體和自媒體平臺引起了廣泛討論。這些頭部電影就像一塊巨石投進湖中,在社會上激起思想和情感的巨浪,起到了凝聚共識、振奮精神的重要作用。

資料圖片

電視劇創作的新主流現象也同樣引人注目。許多主旋律作品更加自覺地尊重大眾傳播規律,尋求與大眾共鳴共情的表達方式。《大江大河》不僅是反映改革開放的主旋律劇,同時也是中國人在百廢待興中發憤圖強的歷史史詩,它不是簡單歌頌改革開放的成績,而是尊重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用幾組生動的人物形象喚起觀眾對四十年個人和中國命運的共鳴,並用豐滿的細節和完整的情節給觀眾帶來審美藝術享受;《覺醒年代》避免了對歷史人物的概念化、臉譜化呈現,讓歷史人物真正回到歷史場景中,形成了鮮明生動的個人性格,讓觀眾看到了被激活的歷史和人物,從而産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山海情》則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讓脫貧攻堅的故事真正植根在西北農村的土壤中,用厚重的現實性表現出農村變革的偉大;《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外交風雲》《跨過鴨綠江》《最美的青春》《特赦1959》《偉大的轉折》《澳門人家》《奔騰年代》等諸多作品,也都在尊重藝術創作規律,最大限度地避免主題先行帶來的公式化、概念化、臉譜化局限基礎上,努力在敘事方式、意義表達、資源配置等方面尋求傳播效果的最大化,不僅唱響主旋律,而且讓盡可能廣泛的觀眾接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流作品。與此同時,許多面向市場的大眾電視劇,也更加自覺地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奉獻、敬業成為《平凡的世界》《情滿四合院》《歡樂頌》等許多家庭倫理劇、都市劇、現實劇、行業劇的共同主題表達,仁義、堅韌、家國情懷等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也在這些作品中得到傳承;《偽裝者》《懸崖》《叛逆者》等則在敵我衝突的大背景下,表達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信仰,使諜戰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信念劇。大眾類型電視劇面向主流市場,表達主流價值,改變了過去一些商業類型劇過度娛樂化的傾向,提升了電視劇價值觀傳達的自覺性。

新時代,影視劇被置於國家文化的戰略高地,其政治性、宣傳性在新的産業化、市場化基礎上全面升級,形成了“新主流影視劇”現象,體現了這時期中國影視劇在國家導向、全球影響、市場推動、觀眾更疊、藝術創新、行業發展、技術賦能、社會演進等複雜力量的引導下,所出現的主題、題材、類型、風格、樣態的發展和變化,闡釋了影視發展與時代、觀眾、政治、市場的互動關係。隨著文化影響力受到高度重視,影視劇將越來越成為國家形象、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

資料圖片

3.不同類型風格創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當下這個繁榮的時代,也是文化多樣性和豐富性得以體現的時代。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活躍,選擇也越來越多樣。近十年來,影視劇的題材、形態、類型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局面,滿足了觀眾分眾、分需、分齡、分層、分圈的文化需要。歷史劇、古裝劇、年代劇、行業劇都出現了代表性作品,動作片、喜劇片、愛情片、青春片、警匪片、歌舞片、動畫片、文藝片、紀錄片、作者電影等也都各放異彩。特別是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科幻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代表的動畫片、以《瑯琊榜》為代表的網路IP劇等都用創新突破為中國影視的多樣化帶來了新氣象。雖然創作中也不同程度出現過拼盤美學、娛樂至上、過度奇觀、IP崇拜、流量迷信等問題,但越來越多的主流作品都試圖在類型規律中,表達創作者對歷史、現實和人性的思考,整體擴大了中國影視的市場規模,推動了中國影視創作藝術和技術的提升。

近十年來,中國電影在多樣化、風格化方面進一步拓展。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和饒曉志的《無名之輩》等現實主義電影,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和王小帥的《地久天長》等紀實風格電影,路陽的《刺殺小説家》等幻想類電影,賈玲的《你好,李煥英》等親情電影,畢贛的《路邊野餐》等藝術電影,以及《二十二》《喜馬拉雅天梯》等紀錄電影,都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廣泛影響,得到了不同範圍的市場認可。雖然國産電影反映現實和人性的深度、力量、強度還參差不齊,但是電影創作的這種多樣性和豐富性依然是中國電影發展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時期。這些電影在引發不同觀眾不同評價的同時,所體現出來的藝術表達、文化觀念、觀眾訴求的多樣性,體現了中國電影文化的包容性。

而在電視劇以及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的網路劇領域,同樣出現了多樣化的創作繁榮。《慶餘年》《長安十二時辰》《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都挺好》《破冰行動》《小歡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安家》《大明風華》《大宋少年志》《老酒館》《獵狐》《陪你到世界之巔》《歲歲年年柿柿紅》《我們的四十年》《我是余歡水》《在遠方》《正陽門下小女人》《木府風雲》《火藍刀鋒》《咱們結婚吧》《辣媽正傳》等作品,風格、形態、樣式各有各的不同,許多改編自網路IP,但都探索了內容和形式的新的可能性,擴展了劇集創作的文化空間。

近年來,圍繞重大事件及歷史節點推出了一批優秀影視劇作品。電視劇《山海情》講述了寧夏西海固從荒漠戈壁到塞上江南的發展變遷,展現了黨領導人民脫貧攻堅的偉大歷史進程。資料圖片

以新主流影視劇為主體,在頭部影視劇帶動下,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影視劇共同發展,滿足了不同觀眾的需求、觀眾的不同需求、觀眾日益增長和變化的需求。雖然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觀眾道德觀、審美觀的差異,對不同的影視劇作品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評價態度,但正是這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構成了十八大以來中國影視劇繁花似錦的局面。

4.新一代影視人正在努力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完成承上啟下的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青年影視創作者青出於藍、快速成長。前輩影視藝術家繼續承擔著“傳幫帶”的使命。張藝謀、陳凱歌、吳子牛、李雪健、陳道明、鄭曉龍等許多著名影視藝術家繼續在一線創作,正當壯年的成熟創作者繼續擔負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而80後、90後的新生代影視創作者更是在大發展背景下,逐漸成為創作生産生力軍。許多頭部影視作品出自一些年輕主創。2019年國産電影票房排行前兩位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的主創都是年輕人,2021年目前國産電影票房排在前三位的《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和《送你一朵小紅花》也都是以年輕創作者為主體。在電視劇和網路劇創作中,更是有一大群年輕創作者如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努力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創作了許多深受青少年觀眾喜愛的優秀劇集作品。

觀看優秀影視劇已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上海市社區居民觀看惠民影片。新華社記者王翔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青年影視創作者,在各方面關心和引導下,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積極參與重點影視項目,投入新主流影視作品、重大主題宣傳的創作。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影片《1921》,集中了數十位深受青少年觀眾喜愛的青年演員參與演出,塑造第一代中共黨員的形象;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中流擊水》《百煉成鋼》《我們的新時代》等慶祝建黨百年重點劇目中,也有眾多有影響的青年演員加盟。通過參加這些重點項目,許多年輕的影視演員表示,他們在演戲的同時也在深入生活,經歷從“要我演”到“我要演”的心路歷程的變化,在創作過程中學習歷史、接受教育,通過演戲獲得了成長。

近十年來,無論是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還是中國電影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電視金鷹獎等,都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影視創作者和他們創作的作品獲得獎勵,這表明在“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的同時,中國影視行業也在“培育一大批高水準創作人才”。承先啟後、後繼有人,是近十年中國影視行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影視劇創作堅持開拓創新,佳作迭出。影視創作越來越自覺地擔負“文以載道”的使命,緊密配合中心工作,傳達核心價值觀;同時,影視創作者也更加重視藝術規律、傳播規律、技術變革,積極探索影視劇的創新空間,提升影視劇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影視劇的題材、風格、樣式、類型更加豐富,為廣大觀眾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空間;幾代影視創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專業素質,追求德才兼備。當然,在取得這些輝煌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影視劇創作仍然會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戰。如何完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並使之真正成為屬於世界的故事,如何強化影視劇創作的現實主義深度、廣度和力度,如何更好地使創作傾向如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強調的那樣“從情節和場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如何讓影視劇具有更加深厚的歷史和美學內涵,如何讓影視劇擁有更大的創新空間去滿足人們日益多樣的需要,如何讓影視創作更有建設性地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歷史進程,都將是新時代影視創作的新使命。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