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快訊

電影《三灣改編》的藝術創新

發佈時間:2021-07-29 12:02:19 丨 來源:人民網 丨 責任編輯:曉程



圖為電影《三灣改編》復原的三灣村。

“三灣改編”是我黨、我軍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這一事件被改編為電影《三灣改編》,與廣大觀眾見面。

電影《三灣改編》講述了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三灣改編”,創立“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原則,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故事。影片不僅僅著眼于會議本身,而是敘述了從攻打長沙到走上井岡山的這一歷史時段。攻打長沙失敗,意味著像俄國十月革命那樣通過攻佔大城市獲得勝利的革命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中國共産黨必須尋找另外的道路;走上井岡山,意味著中國共産黨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這一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三灣改編”正是在這一關鍵時期召開的關鍵會議,影片著眼於此,便回到了歷史現場,把握革命發展的脈絡,在歷史大格局之下再現“三灣改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影片開頭的槍戰場面頗為激烈,但創作者並不僅僅關注槍戰,而是將其組織進敘事之中——攻打長沙及其失敗,成為影片故事的起點。影片結尾井岡山上飄揚的紅旗,則象徵著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

影片採用了多種手段,力圖細緻刻畫歷史人物。毛澤東作為“三灣改編”的主導者,在影片中得到了濃墨重彩的刻畫。侯京健的演繹,英姿颯爽,形神兼備,既有知識分子的風采,又與士兵、農民打成一片,讓我們看到了人民領袖青年時的神采。影片還講述了王爾琢追回逃兵、伍中豪為宋任窮改名字等精彩故事,通過細節表現了紅軍將領的性格與風采。此外,影片還對余灑度、蘇先駿等人物做了實事求是的表現,他們是紅軍的師長、團長,但身上仍保留著舊式軍隊的作風——官兵不平等、軍民不一致,這正是“三灣改編”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影片通過揭示不同層次的矛盾,從整體上還原了歷史,讓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的來之不易。

片尾長達數分鐘的長鏡頭,完整再現“三灣改編”的全景,連綿無盡的山巒,隨風飄揚的紅旗,共同構成了這部電影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影片片尾,以“老照片”的方式呈現了主要人物的人生結局,這既是對革命先烈與開國元勳的致敬,也拓展了敘事時空,為觀眾留下了更多思索的空間。

電影《三灣改編》融敘述和抒情于一體,在藝術上也努力創新,既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藝術呈現,也努力為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創作探索新路。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9日 20版)

原文連結:

http://ent.people.com.cn/n1/2021/0729/c1012-32173705.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