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産黨建立的歷史進程中,後世無法忽視女性的革命力量。作為中國共産黨唯一的女創始人,在向警予33年短暫的人生中,她從未停止為婦女解放,為勞動大眾解放,為共産主義事業的奮鬥。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仍以巾幗不讓鬚眉的膽魄與不屈,堅守對中國共産黨的絕對忠誠。
2017年,電視劇《向警予》在向警予的家鄉湖南宣佈開機,演員胡靜飾演這位偉大的婦女領袖。雖然距離拍攝已隔四年,但至今胡靜仍記得,某一天她穿著和向警予一樣的布衣長衫,走在遊行的隊伍裏,和身邊的愛國青年們共同高喊著“頭可斷血可流,青島不可丟”。她內心的愛國激情與向警予一起澎湃著,“經歷過亂世,你才知道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珍惜現在的生活,絕不是一句口號。”
劇中大量對白,開拍前做了不少準備
“很怕自己演不好,每一場戲,都不能把這個人物給辜負了。”
2017年,胡靜接到導演劉毅然的邀請,在電視劇《向警予》中飾演向警予一角,“特別高興,也很意外。”此前,胡靜的熒屏形象大多是《孝莊秘史》《大清後宮》中的溫婉女子,但導演認為她骨子裏就有女性的那種英氣。
向警予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之先驅,被毛澤東譽為中國共産黨唯一的女創始人,中央婦女部第一任部長,中國婦女聯合會第一任會長,第一個女政治局委員。向警予在留學法國時,曾與周恩來、蔡和森共同創建了中共旅歐支部;回國後,發動了上海女工大罷工,參加領導了“五四運動”,為掩護中共中央撤退,置身於反動派大本營堅持戰鬥。“這個人物太偉大了,能夠飾演她倍感榮幸。”胡靜坦言。
但如何精準塑造一位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女英雄”,胡靜背負了不小的壓力。歷史傳記中關於向警予的記載非常有限,為了更好地走近這個人物,胡靜除了搜尋網路、公開渠道的文獻資料,還拜訪了從事與歷史相關工作的朋友,尋找歷史影像;進組前,她還與導演深聊了許久。
作為傳記式電視劇,《向警予》真實全面地講述了向警予傳奇且波瀾壯闊的一生,胡靜在劇中也有大量對白,且任何一段臺詞都不能隨意改動,一定要按照劇本來表達,“心理壓力還是很大的。”她坦言,“因為向警予經歷的事情,我沒有經歷過,只能靠對歷史的了解,以及實際表演時去想像她的感受。很怕自己演不好,每一場戲,都不能把這個人物給辜負了。”
第一次和女英雄的內心,走得這麼近
“在和角色走得很近後,已經不是演了,內心的情緒和她是同步的。”
在胡靜看來,塑造英雄人物最重要的是“真誠”。那段歷史距離現在很遠,如果演員只是單純把臺詞念出來,觀眾會認為這個人物不接地氣,“所以你一定要把那些話,真誠地從你心裏面説出來,而不只是背臺詞。激情很重要。”
劇中有一場戲講述的是“五四運動”,向警予和愛國青年們一同上街遊行示威。拍攝前,胡靜內心一直在試圖與向警予靠近,思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學生們為何會有如此澎湃的激情。但當導演喊“開始”,穿著民國布衣長衫的胡靜走在遊行隊伍裏,和身邊的“愛國青年們”高喊著“頭可斷血可流,青島不可丟”時,她忽然恍惚了,感覺自己穿越回了一百年前,內心的愛國激情與向警予一起澎湃著,眼淚無法抑制地流下來。
拍攝結束後,導演説,他沒想到胡靜可以把口號喊得如此激情。在這個片段中,他真切地看到了那個時代中國革命女性的光芒。“在和角色走得很近後,已經不是演了,內心的情緒和她是同步的。當你為自己的目標去奮鬥,為你的理想去努力的時候,你就是會有那樣的衝動和激情。”胡靜坦言。
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獄中,敵人用盡一切殘忍的手段,也未能從她口中得到中國共産黨的任何機密。她堅定地表示:“我為黨的事業而死,無上光榮!”5月1日,國際勞動節當天,向警予走向刑場時,邊高唱《國際歌》邊高喊“共産黨萬歲”。後因圍觀的人太多,敵人覺得影響不好,就用石頭和沙子塞滿她的嘴。犧牲時,向警予年僅33歲。
最後這場戲,胡靜至今想起依舊“毛骨悚然”。她很難想像,一個人的肉體能忍受這麼多的折磨。“在我前半生的演戲生涯中,從來沒演過這樣的女英雄,而且能跟她的人物內心世界走得這麼近。我覺得特別榮幸。”
感受先烈們的精神更應珍惜當下
“我們都應當好好地去學習近代歷史,才能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
向警予的父親曾是一名富商,家中還算富裕,但她從小便對窮人有極強的同情心。在電視劇《向警予》中有一場戲,老百姓集體抵制日貨。而向警予家中售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日本進口的絲綢,她不由分説,帶著人就去自家鋪裏把所有東西都燒了。
這場戲,胡靜和導演曾産生不小的分歧。她認為這個舉動太極端,或許會讓觀眾對向警予産生不舒服的觀感。但導演卻堅定地認為,那是歷史變革時期,是社會從舊到新的徹底顛覆。向警予之所以會有如此舉動,正是因為她看到了那個時代,太多有錢人壓榨窮苦老百姓,所以她必須從自己家開始革新。
最終導演説服了胡靜。特殊年代,特殊事件,特殊的人物情感和歷史背景,後代們很難感同身受。向警予對自我改革和想要改變社會的想法,從不是表像,而是骨子裏、血液裏流淌著的信仰。“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安穩了,所以很難感受到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和他們想要試圖改變社會的激情。”胡靜時常會如此感慨。
胡靜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人民生活尚未富足,吃肉都需要提供肉票。而如今,中國成了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老百姓豐衣足食,精神生活也變得豐富安定。雖然由於家庭原因,她常年居住馬來西亞,但在國外更能深刻感知到國人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大家都希望為國家爭氣,看到關於中國的報道會特別驕傲,也不允許任何人詆毀自己的國家。“我們都應當好好地去學習近代歷史,才能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和生活來之不易。是向警予等先烈們建立了中國共産黨,改變了舊世界,建立了新中國,我們應珍惜當下。”(記者張赫 郭延冰)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10726/9f5850b420474d43b16c194568d83d5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