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影史上,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佔了重要位置。用鏡頭語言記錄時代發展變化,用影像藝術高度概括和凝練生活真實,挖掘現實生活中典型的真人真事內在的審美價值,是當下影視藝術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影片《守島人》講述的是“人民楷模”王繼才夫婦32年堅持守島的故事。導演基於真實生活進行白描式的刻畫和展示,影片感人至深,觀眾沉浸在濃郁的審美情感中,被人民楷模平凡而偉大的精神品格深深打動。
典型人物電影創作的新突破
我們所接觸的許多涉及典型人物宣傳的電影,自覺不自覺地會端著架子創作,對人物進行過度雕琢,對他們的事跡提煉得幾乎脫離人間煙火,呈現出概念化、扁平化現象;電影所表現的主要內容與生活真實有隔膜,顯得不真,很難感染觀眾。王繼才作為楷模,他首先是一個普通的人,有七情六欲,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例如贍養老人,培育子女等,每個家庭都會面臨這些,在做選擇的時候,精神境界的高低才得以區分。
《守島人》導演陳力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白描式地將這些問題都擺出來:王繼才的父親有老毛病、孩子小寶年幼、妻子王仕花分居……矛盾集中在一起讓王繼才選擇,讓觀眾在情理之中偏向王繼才下島照顧家庭;然而恰恰他無法脫身,面上的理由是人武部王長傑部長找不到合適的人替代,實際的原因是王繼才主觀上要留守小島。王繼才、王長傑、小豆子三人和開山島都有關係,他們的父輩都是軍人,都參與建設和守護過這個小島,他們身上傳承著紅色基因,這份堅守從某種意義上説是相互支撐的,王繼才並不孤獨,精神上有著許許多多人在陪伴。這種精神延續又引領著妻子王仕花覺悟上島,包船長持續保障供給,之後還激勵小寶姐弟自強自立……守島的精神線索貫穿始終,中國共産黨人幾代傳承,以至於小島永不孤寂,燈塔永不熄滅。
影片中,導演的切入點是展示王繼才的普通人生活境況,他四處面臨著窘態,加之島上環境惡劣,影片很容易將觀眾帶入劇情,並很快聚焦到“守”與“不守”的矛盾衝突上。王繼才有充足的理由選擇離島,觀眾的情感認同上也是一致的,但當發現他是主觀上選擇留下的時候,一個共産黨員的形象在不經意間樹立起來,觀眾的心弦被輕輕撥動。
我們日常生活中,當遇到困難選擇的時候,站出來的那個,大都是身邊再熟悉不過的普通黨員,他的黨員身份因此備受關注,百姓由衷産生敬意。文藝創作融入人民生活,以平視的角度向觀眾娓娓道來,這樣的文藝作品能入腦入心,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可以説影片《守島人》是典型人物電影創作的新突破。
多重衝突構建敘事的核心
影片《守島人》在情緒氛圍的營造上大有排山倒海之勢,畫面屢屢戳中觀眾淚點。一個小島,一個人,空間狹小,人物關係簡單,本來整不出什麼事,更不會有什麼曲折生動的故事發生。導演一開始緊扣“守不守島”這個核心衝突展開多層次建構,把原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乏味守島生活凝練得驚心動魄,情感高漲透不過氣。
第一個衝突就是自然環境與人的生存之間的對立。颱風襲擊是海邊生活的常態,影片充分渲染颱風肆虐的場面,王繼才帶著他的小狗無處藏身;島上寸草不生,缺乏淡水,蚊蟲叮咬……導演一開始就調動觀眾擔憂王繼才的生命安全。
第二個層面的衝突是王繼才家庭面臨危機。王繼才不下島,妻子就要離婚,雖然被王繼才的父親化解,但頂梁柱不在家,王家舉步維艱。妻子王仕花由強勢要求丈夫離島,到親自上島相陪的轉變;從市民意識的不自覺,到受丈夫感染熏陶而自覺追求先進,既是情節上的重大轉折,又是人物性格成長的邏輯推動,這樣的矛盾衝突對立統一于王仕花身上,顯得立體和豐滿,有血有肉,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第三個層面是時代變遷與一成不變的守島生活之間的矛盾衝突。鎮上百姓發家致富,生活日漸美好。而王繼才因為認定只做好守島這一件事,沒有參與到經濟大潮中去,導致家庭經濟拮據,孩子幾近輟學。事實上,王繼才不是沒能力,也不是沒機會,小豆子曾邀請他去開武術學校被拒絕。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黨員的“釘子精神”,這種衝突不是表面的衝突,是深層次優秀精神品質的開掘,“利益”與“大義”之間,王繼才選擇了後者。
影片還有一個衝突設置看似閒來一筆,卻意蘊悠長,對主題立意起到了深化作用。這就是女兒小寶與父親的情感衝突。小時候小寶對父愛可望而不可得,甘做父親的“花仙子”。長大後家庭負重,小寶為弟弟的學費去打零工,在尚未成年時就承受了超常的生活壓力。她對父親,從責怪到理解,最後誓作不懼風雨的“海燕”。父女情感的衝突儘管微微一閃,卻令人淚奔。小寶和弟弟從小就種植下“舍小家顧大家”的優良品質,他們不斷磨礪,紅色基因永續相傳。影片通過層次豐富的矛盾衝突推進情節發展,“守島人”的精神意義得以張揚,在矛盾衝突的化解過程中,觀眾的審美情感得以盡情宣泄。
質樸立體的人物形象塑造
《守島人》最出彩的人物形象自然是主人公王繼才。影帝劉燁對“人民楷模”王繼才的形象把握比較精準,“守島人”的執著、專注、正氣、奉獻的品性被充分演繹出來。王繼才人物形象的立體展現主要是通過他與王長傑、王仕花兩組對手戲的情節推進實現的。王繼才與王長傑繼承了父輩間的友誼,相互信任。王長傑是送王繼才上島的人,他因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去接替,心生愧疚。因為有了王長傑的人情虧欠,王繼才的率性一面得以展示,他可以隨意向王長傑發脾氣,這種任性實際上是一種兄弟般情感的宣泄,客觀上緩解了守島的孤寂。例如電話裏“鬥地主”貼白條,這種看似搞笑無聊的遊戲,卻暗含滿滿的辛酸,常年只能以這樣的娛樂方式消磨時間,王繼才的“自創式娛樂”造就了他的幽默自嘲,觀眾的笑聲裏飽含著眼淚。
影片恰恰由於鎮統戰部長王長傑的關愛,王繼才的守島不是個人行為,王長傑代表了組織管理。王長傑一如既往地為王繼才做好後勤保障,包括對他家庭的照顧。王長傑得肺癌去世時,正是王繼才要下島的時候,這個節點變故反而讓王繼才下定決心一輩子守島,王繼才從這個老領導、老戰友、老兄弟的身上意識到,不是他一個人在堅守這個島,建島時有連隊戰士,部隊撤離後有自己、有父親、有王長傑、有仕花……有千萬個“守島人”在陪伴著他。從此他鐵定以島為家,並開始植樹種菜建設小島,王繼才的形象塑造在王長傑的襯托下愈加豐滿而有層次。
王繼才是一個普通的人,影片始終從這個角度去規避高大上的硬性拔高。他與妻子王仕花的家庭生活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有老下有小……王繼才作為普通人的質樸、善良、友愛等在與王仕花的對手戲中自然流露。王繼才對王仕花內心有愧疚,因為自己的守島,沒辦法給她帶去正常的生活,最後她還辭職上島來照顧自己。
王繼才與王仕花的對手戲釋放了他性格的另一面,他積極樂觀、忠於親情,甚至顯出調皮的天性,例如教仕花出操、與她玩“鬥地主”、請她唱戲、小島春晚表演……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乏味的小島生活,王仕花帶給以他親人的撫慰與支援,是夫妻間相濡以沫的親情,是家的溫暖。他作為丈夫、父親的家庭角色充分發揮出來,導演陳力從摸得著看得見的生活瑣細中去展示人性的光輝,去把脈一個優秀共産黨員的品格,這種影像敘事才是真實可信的,觀眾能夠設身處地去感受,才會發自內心地自問“如果換我,會怎麼做?”唯如此,整部電影的情緒爆發點才能真正讓觀眾留下感動的淚水。
劇情暴雨中的分娩、兩個人的“奧運會入場式”、燒水為仕花擦身、勸仕花治腿病……王繼才夫婦在艱苦環境下的平凡生活,處處顯出中國家庭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安居樂業……《守島人》之所以能讓觀眾的情緒高漲,除了對人物命運的關注,影片還提供了觀眾久違的對現實生活的審視與反思空間:我們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的同時,忽略了什麼?缺失了什麼?影片讓觀眾自發地以王繼才夫婦形象為參照,對小我與大我、物質與精神、家與國……諸多問題進行思考。
王繼才對王仕花在島上的日子是具有精神啟蒙意義的,仕花從想離婚——上島相陪——親密戰友——繼承守島,這些都是她從普通向先進的提升過程。從這個角度,她所説的“你守島,我守你”就不能簡單從愛情層面去理解,王繼才犧牲了,王仕花接過紅旗以同樣的姿勢揮舞,喻示一種傳承意義在藍色海洋上揮灑——“你走了,我來守”,正如祖國大地有無數“一個人的海島”“一個人的村莊”“一個人的學校”“一個人的哨所”……
影片《守島人》的題材具有普遍性,我們在各行各業都可以找到默默奉獻的優秀典型。女性導演陳力用細膩的白描手法進行影像敘事,用多層次的情節衝突來構建敘事線,把黨員釘“釘子”幹事創業的執著信念表現得深刻而富有傳播力。劉燁曾主演過講述退伍軍人故事的影片《硬漢》,他在塑造“人民楷模”王繼才形象上又有質的飛躍,感動了無數觀眾。“人人心中有一座島”,守住它就守住了幸福,祈願千萬個小島春暖花開、繁花似錦。
原文連結:
https://wenyi.gmw.cn/2021-07/18/content_35002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