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快訊

“綜藝+旅行” “明星同款”旅行路線受到年輕人追捧

發佈時間:2021-07-19 09:24:28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綜藝+旅行”,引客後更要留客

閱讀提示

近年來,旅行類綜藝節目持續火熱,跟著綜藝去旅行、“打卡”明星旅行路線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選擇。綜藝節目提升了拍攝地的知名度,帶動了當地旅遊發展,但這種帶動具有顯著的時效性,節目播出期間旅遊目的地的關注度普遍較高,節目結束則關注度也會隨之下降。

此外,伴隨綜藝節目熱播而走紅的一些地方,也産生了新的問題,如遊客劇增而接待能力不足、旅遊産品單一,出現遊客“引得來、留不住”的尷尬局面。業內專家認為,綜藝節目只能作為當地旅遊的導入口,想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緊密結合當地的優勢産業,進行後續內容深化和行銷,“炒冷飯”的模式不可取。


旅行綜藝《恰好是少年》近日高分收官,很多網友追完節目後意猶未盡,表示“沒看夠,再放點花絮吧”“跪求第二季”。

近年來,旅行類綜藝節目持續火熱,跟著綜藝去旅行、“打卡”明星旅行路線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選擇。馬蜂窩和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4.5%的中國遊客在觀看某部綜藝節目後,會對取景地動心,想親身感受鏡頭裏的風景,走相同的遊玩路線。

綜藝節目提升了拍攝地的知名度,帶動了當地旅遊發展。被綜藝節目捧紅的地方不在少數,但不可忽視的是,一些地方在節目結束又很快沉寂。在經營方面,遊客劇增而接待能力不足、旅遊産品單一等問題,也成為影響這些地方旅遊發展的問題。業內專家提示,旅遊目的地的“炒冷飯”模式難以為繼,可以用綜藝節目打好旅遊名片,結合當地優勢産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明星同款”旅行受追捧

2013年推出的親子類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爆紅,被視作國內“綜藝+旅行”模式的初步成功。觀眾們一邊看萌娃,一邊陶醉於取景地的秀美風光,很多人因此記住了雲南普者黑和黑龍江雪鄉等地方。

旅行類綜藝自此逐漸火熱,《花兒與少年》《妻子的浪漫旅行》《青春環遊記》等節目備受歡迎。此外,還有不少其他類型的綜藝節目也融入了旅行元素,例如倡導“慢生活”理念的《嚮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等。

在《嚮往的生活》裏,隨著一陣舒緩的音樂響起,鄉村自然風光徐徐展現,幾位明星在農家小院生火做飯、下地幹活。節目吸引了大批城市年輕觀眾,讓他們對“詩與遠方”的鄉村生活産生嚮往。該節目第四季一開播,拍攝地西雙版納一週內旅遊熱度較上月同期增長71.2%。第五季的取景地湖南常德桃花源,在今年節目播出後,“五一”假期累計接待遊客20.75萬人次,同比增長119.57%。

除了節目呈現的人文與自然風光的吸引力,“明星效應”也是讓綜藝取景地成為旅行熱門目的地的重要原因,想擁有“明星同款”旅行線路的遊客不在少數。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認為,近年來的旅遊形式正從團隊旅遊、觀光旅遊加速向個性化、定制化、休閒化旅遊發展,其中“粉絲經濟”也對旅遊發展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

“Z世代”是旅行主力

95後網友“橘子味的夏天”是《嚮往的生活》的“粉絲”,從節目第一季追到了第五季。最近一次旅行,她去了節目第四季的拍攝地西雙版納曼遠村。

有數據表明,國內綜藝受眾女性向、年輕向的特徵依然顯著,而伴隨旅行類綜藝節目的熱播,年輕群體産生旅遊消費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很多年輕人從觀眾轉變為遊客,“Z世代”是其中的主力。

“Z世代”通常是指在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群,又被稱為網路世代、網際網路世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支重要的旅遊消費主體。

近期,以無腳本設定的自主假期為特點,展現少年們自由馳騁和青春氣息的旅行綜藝《恰好是少年》熱播,很多年輕觀眾想去走同樣的旅行路線。高中生卡卡特別喜歡看這個節目,他準備暑假就去旅遊,“去川西、去雲南,吃他們吃過的美食,看他們看過的風景”。

《Z世代旅遊消費變化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Z世代”消費佔整體消費力的40%。正確捕捉當代年輕人的旅遊消費偏好,已經成為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一項制勝法寶。

引客後更要留客

綜藝節目憑藉精心策劃、專業拍攝和製作,在旅遊帶動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但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綜藝節目對目的地旅遊發展的帶動具有顯著的時效性,節目播出期間旅遊目的地的關注度普遍較高,節目結束則關注度也會隨之下降。

此外,伴隨綜藝節目熱播而走紅的一些地方,也産生了新的問題,如遊客劇增而接待能力不足、旅遊産品單一,出現遊客“引得來、留不住”的尷尬局面。

《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熱播,讓湖南靖州地筍苗寨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立刻火了起來,各地遊客慕名而來,但由於接待能力不足,一度擁擠不堪,影響遊客體驗。還有一些景區打著某某綜藝取景地的名號,哄抬物價,引發亂象。

有專家認為,很多熱門戶外綜藝節目的取景地較為小眾,有些位於較為偏遠的地區,不具備足夠的旅遊接待能力。節目熱播後短時間內大量遊客慕名前往,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些地方應該把握好發展與保護之間的平衡點,規劃設計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方式。

“綜藝節目只能作為當地旅遊的導入口,想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緊密結合當地的優勢産業,進行後續內容深化和行銷,‘炒冷飯’的模式不可取。”魏翔表示。

原文連結:

https://www.chinanews.com/sh/2021/07-18/9522512.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