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文化綜合站內,浙江理工大學學生正通過直播的方式,介紹講解當地紅色文創産品。 張斌攝(人民圖片)
非遺直播、“圖書外賣”、文創推廣平臺……近年來,以“文化+科技”為基礎的“新文創”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産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對於中小型文化企業來説,尤其要順應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推動新興資訊技術在文創産品生産、傳播、消費等各環節的應用。
新興非遺品牌齊“上線”
網際網路時代,如何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傳統技藝的創造力和影響力,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近年來,一批新興非遺品牌崛起,新一代非遺傳承人紛紛轉型線上拓展市場。
成立於2017年的“汝山明”是一個專注于汝瓷的年輕非遺品牌,創始人李可明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河南汝州向父輩學習技藝,成為汝瓷製作技藝的新生代傳承人。李可明將傳統技藝與創意設計融入汝瓷産品,其創作的“汝醉”酒具及“月光寶兔”“蟹蟹汝”系列産品,通過年輕人熟悉的眾籌、直播等網路行銷模式,一上線就廣受歡迎。經過幾年的品牌沉澱,“汝山明”已擁有將近20萬的忠實用戶。
“穿月樓梳篦館的每把梳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身份證’,包括梳子的木質種類、造型含義、篦箕巷的傳説等。”身著漢服、頭戴梳篦的“80後”女孩郭隋曦在直播中這樣介紹商品。她是“穿月梳飾”品牌創始人,在日本留學、工作6年後回到家鄉江蘇常州創業。“將常州梳篦做成精品,讓傳統和時尚交融,這是我的信念。”郭隋曦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漢服及傳統非遺文化,通過直播推廣宣傳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類似汝山明、穿月梳飾這樣新興的非遺品牌還有很多,它們成立時間不長,或以非遺産品的創新設計為發力點,或立足非遺故事的現代演繹,巧妙地通過網際網路行銷推廣方式將品牌融入消費者生活中。
近些年,電商平臺助力越來越多新興非遺品牌進入大眾視野,在年輕人中掀起一陣陣“國潮”熱。在文旅部、商務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支援下,阿里巴巴、京東、抖音等平臺日前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共7000余家非遺店舖、6萬餘種非遺産品參與線上線下銷售活動。據了解,京東等利用平臺大生態的優勢,一方面將非遺機構與作品帶入更廣泛的行銷體系中,讓非遺産品更好地實現價值變現,一方面促成傳統手藝與大品牌創新攜手,使更多符合當下消費者需求的非遺産品上線。
“當前消費方式轉變要求中小企業只有轉型才能觸達市場和消費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張培麗接受本報採訪時説,“中小企業轉型是必然的,不僅包括通過網際網路、數字化等改造升級,而且還包括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的轉型升級。中小企業雖然有資金等各方面的劣勢,但關鍵還是觀念的轉變,不見得一定是進行大的研發投入、開創性的大創新,可以循序漸進地開展。中小企業的創新和轉型可以是模式的、可以是業態的,也可以是産品品種、品質和品牌等各方面。”
實體書店“翻開新的一頁”
“我試著點了圖書外賣,很快就送來了。”家住北京海淀的郭先生從美團外賣騎手手中收到了自己30分鐘前下單購買的新書。當前北京已有多家實體書店入駐外賣平臺,開啟“圖書外賣”營業模式——急需購買圖書的讀者可以像點外賣一樣一鍵下單、快速收到新書。
據悉,去年防疫期間,為減少書店運營壓力,北京市政府幫助書店與美團搭建網際網路運營體系,助力實體書店增加線上獲客渠道,拓寬盈利模式。北京地區的鐘書閣、建投書局、小眾書坊、碼字人書店、雨楓書館等成為首批入駐“美團外賣”的實體書店。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圖書外賣”是將書店的線下服務數字化,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的展示、運營、配送,加速實體書店線上轉型進程,尤其是中小型書店從中獲益不少。
業內人士指出,實體書店已“翻開新的一頁”,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成為一種新趨勢。西西弗、鐘書閣、大眾書局、字裏行間等書店改變“等讀者來”的姿態,積極利用短視頻、社交、直播等平臺,通過舉辦線上新書發佈會、線上讀書會、作家線上講座等,讓好書被更多的人看到。直播的高效互動和短視頻的豐富畫面,有效擴大了書店活動的覆蓋面及影響力。
除了實體書店,出版業也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轉型發展之路。如天地出版社近年加強網店的自主經營,加大對用戶群的運營力度,同時利用喜馬拉雅、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和新興渠道拉動銷售,從圖書作者到編輯、銷售人員再到管理層都成為天地出版社的出鏡主播。據悉,2020年其累計直播場數近100場,有的書僅通過直播就“帶貨”上萬冊。對此,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數據智慧部主任黃蕾説,直播、短視頻、電商等被廣泛應用於中小企業的品牌行銷中,有效提升了資訊溝通和商品交換效率。
還有不少企業注重數字文化消費的場景創新,積極利用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拓展文化服務種類、優化消費者體驗。例如咪咕數字傳媒按照“創新閱讀全場景沉浸體驗”的發展方向,在原有數字閱讀的基礎上,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雲書店”,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閱讀場景、更智慧的體驗。
“中小企業需要從本企業出發,結合自己領域去轉型升級。要用技術切實提高用戶體驗,切實提高效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接受本報採訪時説,“不能為了轉型而轉型,要解決經營中的實際問題。新技術對於中小企業賦能最大的貢獻,就是解決企業運營中的實際問題。”
“雲平臺”打通産業創新鏈
近年來,主營文具、文創類産品的貝發集團積極發揮行業領頭作用,聯合中小型企業建立“雲平臺”,創建“文創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帶動文創産業集群發展,打造了“文器谷”産業發展新引擎。
據了解,“文器谷”含有多個實用系統。其中,“文器社”集聚4000多名大學生和創業者,收集各種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文器創”負責發現可“變現”的設計思想,並聯繫天使投資或由貝發直接注資;“文器鏈”以貝發的供應鏈資源為依託,讓設計稿變成實物樣品;“文器庫”將文創産品展示給亞馬遜、沃爾瑪等國內外大經銷商和千百萬消費者。
“貝發在構建産業創新鏈、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又一次轉型升級。”貝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單純的産品製造到構建文創行業生態平臺,貝發用數字技術賦能,促進文創産業不同門類、環節之間的交融;並聯合中小企業建立文創産業生態全網行銷平臺,利用自身資源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打開小微企業、創業大學生的無限可能。對此,慈溪雙愛制筆公司負責人翁通達説:“貝發僅用5天,就把我們的想法變成標準化産品,這樣的開發速度對我們小企業來説是不可能的。”據悉,當前貝發已整合帶動文創産業鏈1000多個品牌,渠道連通線上線下,産品暢銷國內國外。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援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産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於大企業,要主動為中小企業打好輔助,幫助其發展。”盤和林説。
“大企業能夠幫助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比如利用産業鏈龍頭企業的優勢,通過訂單協同、産能共用、供應鏈互通等合作模式,解決中小企業訂單少、成本高、融資難等問題。依託大企業採購平臺構建供應鏈數字化工具,能帶動中小企業在技術、産品、業態等模式的創新,提高生産經營效率。”黃蕾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加速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融合發展的步伐,密切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聯繫,可實現産業鏈整體效益最大化,形成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互利共贏的新格局。
原文連結:
http://ent.people.com.cn/n1/2021/0716/c1012-3215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