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這首歌傳唱78載依然充滿力量

發佈時間:2021-07-14 09:10:11 丨 來源:北京晚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這首歌傳唱78載依然充滿力量

詞曲作者後人講述父輩創作《團結就是力量》的幕後往事

牧虹、妻子仲偉抱著女兒趙姍姍在延安魯藝。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再度唱響,雄壯、激情的旋律又一次傳遍大江南北。這首由牧虹作詞、盧肅作曲,誕生於1943年6月的革命歌曲,歷經78載依然充滿激昂的氣勢和鼓舞人心的力量。牧虹、盧肅兩位藝術家雖已離世,但他們給後人留下的《團結就是力量》這筆寶貴精神財富,必將永世流傳。

盧肅、妻子管林與孩子在延安魯藝時的照片。

■這首歌原來是父親寫的

“他們從來沒有把寫《團結就是力量》作為榮譽,一直再低調不過了。”《團結就是力量》曲作者盧肅之女盧喬説。

上世紀50年代時,盧肅之女盧喬和牧虹之女趙姍姍都是北京育才學校的高小學生,她們從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展墻上,發現《團結就是力量》的詞曲作者中有各自父親的名字。趙姍姍記得,她觀展回家後,迫不及待地問父親牧虹:“爸爸,這首歌是你寫的嗎?”牧虹回答説:“是。”趙姍姍想,這首歌寫起來肯定不容易,誰知他父親回答説:“不難啊,我20多分鐘就寫出來了,趴在老鄉家屋頂上寫的。”

兩位父親從不輕易提起往事,當然還有《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但盧喬回憶説,每到家裏來了父親的老戰友,她和妹妹總會坐在墻角靜靜聆聽,當年部隊被日本鬼子打散以後,他們如何想方設法找到主力部隊,烽火歲月中,父親和戰友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染著小姐妹。不過,關於《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的創作幕後,盧喬卻始終並不了解。

從2013年開始,趙姍姍才著手整理、收集父母的書籍、照片等,其中包括少量關於《團結就是力量》的創作資料。趙姍姍回憶説,那一年,她和兩個弟弟到延安參加魯藝成立75週年慶典活動,親身感受到父輩和千千萬萬熱血青年一起奔赴革命聖地延安的澎湃激情,於是開始收集、整理以前不敢觸碰的“父母記憶”。在此過程中,趙姍姍還在牧虹老戰友李建慶于1998年寫的回憶文章中,看到原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保存了50年的一張照片,這是《團結就是力量》存世的唯一劇照,儘管畫面模糊,但火熱的戰鬥氣氛依然可感。

■先有歌劇後有這首歌

趙姍姍和盧喬根據父輩的回憶文章等,還原出父輩火熱的革命文藝生活,“我們這才真正讀懂了自己的父親。”趙姍姍説。

1938年,盧肅和牧虹來到了延安,他們同為徐州人,牧虹是富家少爺,盧肅出身貧苦。但兩人命運的交集從延安開始,其脫胎換骨的轉變也是從延安開始。牧虹考上了延安魯藝文學系,盧肅考取了音樂系。趙姍姍説:“很多關於我父親和盧肅伯伯的研究文章不提延安這段,但我認為延安才是他們革命文藝工作的起點,在延安魯藝的學習、鍛鍊,為他們日後創作打下牢固根基。”趙姍姍提及,在延安,她父親的藝術才能得到展現,1939年5月11日,《黃河大合唱》在紀念魯藝成立一週年大會上首演,冼星海親自指揮,毛澤東和周恩來來到現場觀看。在這場演出中,牧虹擔任朗誦,他的聲音洪亮渾厚。

1939年,盧肅、牧虹離開了延安,來到晉察冀根據地。牧虹和盧肅所在的西北戰地服務團組織小分隊深入到河北平山參加鬥爭,他們白天和農民一起搶收搶種,晚上組織農民進行減租減息鬥爭。趙姍姍説,1942年,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文藝工作者要進一步深入生活,反映生活。1943年6月,為了慶祝減租減息和縣參議會選舉鬥爭勝利,盧肅和牧虹就在老鄉屋後的山坡上趕寫了一部小歌劇《團結就是力量》,牧虹擔任編劇、導演兼任演員,盧肅是作曲兼指揮。

關於這部歌劇,據盧肅、牧虹回憶文章,兩人用了三四天就完成了創作,排練時,大家覺得結束得過於倉促,不夠飽滿有力,兩位年輕藝術家又激情澎湃地譜寫了歌曲《團結就是力量》。演出結束後,演員和觀眾涌到場地中央挽著手臂,拉開嗓子,放聲高歌。“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嘹亮的歌聲響徹滹沱河兩岸、華北大地。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説,《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旋律朗朗上口,歌曲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特別是其中的連續六度大跳,更是讓歌曲充滿了一往無前的向上的張力、勢如破竹的豪情和氣勢。歌曲後半篇,4個“向著”旋律節奏猶如衝破反動派的封鎖,行進到舒展開闊的陽光下。

■傳到國統區成有力武器

“78年前,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從平山縣率先唱響,成為團結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號角。此後,這首歌又成為激勵一代代中國人團結奮進建設新中國的經典作品。”毛時安認為,它的音符灑落在我們民族排除萬難奔向未來的漫長征程中,成為指向遠方的精神路標。

自《團結就是力量》誕生後,這首歌不僅在晉察冀邊區很快傳開,還傳到了國統區。盧喬説:“中國革命博物館在收藏的文物中發現了《團結就是力量》油印本,他們請我父親來鑒定,我父親發現那本《團結就是力量》的歌本沒有作者姓名,而且歌曲還是印在一本油印的賬冊裏面的。可見,它是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下冒著風險秘密流傳的。”事實上,這首歌在國統區成為“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的有力武器,在動員廣大人民反對和推翻國民黨統治的鬥爭中,起到了鼓舞士氣的重大作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盧喬説,在北平和平解放過程中,有一天他父親在清華大學聽到大學生在唱這首歌。“我爸爸特別驚訝地説,他們也會唱這首歌!”

1998年洪水來襲,松花江、長江、嫩江紛紛告急,“當時長江口舉行了一個抗洪晚會,當天晚會的主持人告訴我,如果長江口堵住了,晚會就繼續進行,如果一旦決堤,晚會的所有節目都得停下來,大家齊唱《團結就是力量》為前線的抗洪人員打氣。”盧喬回憶説。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牽動了病榻上的盧肅的心,隔著電視螢幕,他見證了《團結就是力量》為中國人民抗震救災帶來的勇氣和力量。守在父親身旁的盧喬説:“爸爸您看,您還在為我們國家出力呢,應該感到高興,感到安慰!”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中,這首歌依然沒有缺席。今年5月,牧虹之子趙束鹿受平山北莊村之邀來到《團結就是力量》誕生地。他説,村子的墻上、書包上、帽子上到處印著“團結就是力量”。村支書告訴他,唱著這首歌,大家汲取力量,改變家鄉面貌,村民們實現了脫貧。

時至今日,《團結就是力量》詞曲作者的後人還在不斷反思,這首歌為什麼感染人,為什麼生命力持久?趙姍姍曾到西柏坡參觀,老百姓説過的話她至今記憶猶新。“他們説,最後的一碗米給八路軍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給八路軍做軍衣,最後的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到戰場上。”趙姍姍眼睛濕潤了,她説,中國人民對黨的感情太深厚了,沒有這些親身感受,沒有與群眾血濃于水的感情,盧肅和牧虹也寫不出《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本報記者路艷霞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1/20210713/20210713_023/content_20210713_023_1.htm#page21?digital:newspaperBjwb:AP60ed2b5be4b003a0f668c169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