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書館觀眾越來越年輕,觀眾水準在提升,從而促進演員要不斷快速提高。
年近八旬的連麗如親自登臺,觀眾可近距離欣賞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的精湛演繹。
現場演出同時直播,讓遠在北京之外的觀眾也能同步欣賞正宗的北京評書。
觀眾早早到場,連麗如進場和久違的觀眾互致問候。
通過書館現場演出,諸多年輕演員得以成長,青年演員王玥波即是其中翹楚。眾多青年觀眾也隨之培養起來。
受疫情影響,線下停演500多天的宣南書館正式入駐老舍茶館,年近八旬的評書藝術家連麗如攜弟子王玥波從本週六起在此“書接上回”。
宣南書館首演于2007年10月,先後在原宣武區文化館、天橋藝術大廈演出,已連續演出663場,後因疫情停演至今,為演員和觀眾都留下莫大遺憾。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復演出呼聲很高,但因演出場地問題,一直未能實現。這引起西城區文旅局的重視,遂由文旅局“做媒”,短時間內促成了宣南書館與老舍茶館的合作,從而有了“書接上回”的可能。
評書與茶館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有著不解之緣。在談到落戶老舍茶館時,評書藝術家連麗如説:“儘管疫情期間我們採取評書直播的方式演出,但演出的現場感依然具有強大魅力,而這種魅力是任何高科技手段都取代不了的。現場演出不僅鍛鍊演員,也培養觀眾,而後者對於文化傳承比前者更顯重要。評書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藝術,演員上臺就憑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沒有其他道具,能不能吸引觀眾全看演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現場與觀眾隨機應變的能力。有一個理想的演出場地對評書傳承至關重要。”
可容納300多人的老舍茶館演繹大廳成為目前最大的書館。“演出場地大了,對演員的要求也就越高,演出難度也隨之增加,我們願意接受這種挑戰,帶給觀眾全新體驗。”連麗如説。
其實早在1988年老舍茶館創立之初,連麗如先生就曾在老舍茶館演出過。“老舍茶館30多年來始終以‘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為宗旨,堅持每天上演雜技、相聲、鼓曲等優秀的傳統節目,努力打造傳統曲藝展示平臺和傳播窗口。如今,老舍茶館與連先生再續前緣,攜手傳承弘揚北京評書藝術的同時,也為老舍茶館藝術平臺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老舍茶館總經理尹智君説:“我們要攜手打好這張‘文化經濟’牌,‘週末聽名家評書’能將更加原汁原味的北京書茶館演出呈現給觀眾。”本報記者程功攝影報道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1/20210711/20210711_005/content_20210711_005_1.htm#page4?digital:newspaperBjwb:AP60ea85bce4b003a0f665f5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