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喜劇創作風生水起,舞臺喜劇、影視喜劇、綜藝喜劇、小品、相聲、脫口秀等文藝形式層出不窮。總體來講,喜劇創作觀演氛圍越來越濃,品質不斷提升。不過也有一些作品經不起細細琢磨,缺乏經典喜劇那種令人回味無窮的氣韻。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金牌喜劇班》面對這一挑戰,革新喜劇節目形態,展現普通人的酸甜苦辣,著重從中國傳統喜劇藝術中汲取營養,探索喜劇創作新方向。
喜劇是製造笑聲的藝術,價值觀上立得住的“包袱”才留得下、傳得遠。《金牌喜劇班》集中表達人們對美好和幸福的追求,也對社會不良風氣進行諷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忘不了》崇敬英雄、頌揚人間溫情與善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找我爸》表現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斷片》展現普通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成為平凡英雄等。除此之外,一些作品對直播流量造假、高價彩禮、虛假廣告等社會不良風氣進行了諷刺,鞭辟入裏、入木三分。這些作品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受到觀眾青睞。
中國傳統喜劇的大觀園歷來是百花齊放。《金牌喜劇班》呈現多種傳統喜劇的風采,涉及京劇、吉劇、木偶戲、魔術戲劇、諧劇、默劇等藝術門類,讓不少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感嘆:原來中國傳統喜劇這麼豐富、這麼好看!比如,上海戲劇學院木偶專業的學生們和相聲演員共同創作的木偶戲《毛巾的事》,構思巧妙,生動幽默,讓觀眾笑聲不斷。此外,三位導師在點評時提到的膩縫兒、外插花、筋勁兒等專業喜劇名詞,令人初窺中國傳統喜劇“門道”,讀懂傳統喜劇的獨特風采。
中國傳統喜劇源於民間,始終與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救風塵》《墻頭馬上》《西廂記》等經典之作,還是老舍、趙樹理創作的現當代喜劇,無不反映社會現實,塑造出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用喜劇獨有的審美方式勸善諷喻、弘揚正氣。《金牌喜劇班》的創作者對日常生活進行藝術化提煉,把計程車司機、外賣小哥、保潔大姐、小區保安、人民教師當作舞臺的主角,以充滿煙火氣的故事為觀眾營造真實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有生氣、接地氣地講述百姓自己的故事,引起觀眾共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導師帶著學員學習“撂地”技藝,就是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節目通過“撂地”環節的設置表達這樣的藝術理念:只有和人民的火熱生活、情感世界發生聯繫,喜劇才會産生永恒的藝術魅力。
傳承中國傳統喜劇精神,不僅要提煉精髓,還要發掘其中蘊含適合當代社會的價值內涵,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體而言,要對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喜劇相容並包,對喜劇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實現更具創新性的藝術表達。比如現代音樂劇與西遊記題材結合的《五指山》在短視頻平臺成功出圈;充滿地域文化特色的吉劇結合當代喜劇元素,表演讓人忍俊不禁。這些節目都對當代喜劇創作進行了有益探索。
火熱的生活是喜劇創作的現實土壤和取之不盡的富礦。《金牌喜劇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方向,開掘傳統喜劇文化精髓,把普通人推向舞台中心,在歡聲笑語中啟迪心靈、引領風尚。(胡祥)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1-06/09/c_1127536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