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快訊

如涵孵化新業務 嶄新戰略思維讓“影響力”創造更多可能

發佈時間:2021-06-04 14:52:39 丨 來源:北青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近日,如涵宣佈推出KOL孵化相關的新業務,包括如涵星課堂(系統化的孵化課程)、愛種草(針對KOC行銷服務的小程式)、KLB(連接品牌和KOL共同創造方案)和BeBoom(紅人內容資訊系統)。

而如涵控股創始人馮敏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涵接下來重點做兩件事,一是去創造和增加更多的影響力,第二是讓影響力的變現效率更好。

基於上述目標,如涵已經採取了一些確切的動作改變戰略。一方面,公司將轉向平臺模式為主的發展模式,同時推出上文所述的付費業務;另一方面,在網紅培養上,將重點以“青訓模式”孵化更多不同平臺的紅人。

以下為採訪摘要:

問:如涵現在的平臺定位是什麼?是一個服務型的平臺嗎?

馮敏:我們現在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成為服務優秀品牌的最好的合作夥伴,通過我們的影響力,幫助這些品牌被受眾群體知道,為他們創造好的內容,實現銷售。

問:在網紅培養上面,不同的機構可能會選擇不同的模式,你怎麼看待如涵的模式?

馮敏:我們現在其實也是多種模式在同時進行。最重要的模式應該是青訓模式,我們會把自己看成一個學校,或者是一種類似于俱樂部的經營方式,所有的KOL都會成為俱樂部的成員或者球員,他們從青訓體系中成長出來,這一定會是我們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然我們現在也有轉會機制。在紅人需要做商業化的時候,用簽約或者轉會的方式,用如涵的商業化能力和他們進行配合。同時也會通過臨時性的、相對鬆散的方式進行短期合作。以上三種方式都有,但青訓模式是我們過去幾年做的比較多的,而從去年開始逐漸成熟的是轉會模式,剩下的部分就是臨時性的合作。我們的重點是前兩種方式,其中青訓模式下的紅人佔比達到70%以上。

問:能否詳細解釋一下轉會模式?

馮敏:比如紅人在某一個平臺已經有了較大基數的粉絲,TA背後的支撐團隊可能有自己的獨特內容,但缺少商業化的能力,如涵積累了比較多的品牌方、供應鏈資源,我們之間就可以簽訂一個合約,用轉會費這樣的形式,為他們提供團隊和商業化。

問:如涵的紅人目前其實是在多平臺發展的,但是平臺之間其實差別很大,那麼,一方面對於紅人來説,如涵的吸引力在哪?另一方面,對於平臺來説,如涵怎麼保證自己有較大的優勢促成合作?

馮敏:第一,我們選擇紅人首先是看TA自身的特點,根據本身的特點選擇不同類型的內容,比如如果紅人是以中視頻為主發展的,我們就肯定選擇B站和小紅書作為TA的發展方向。

第二是,我們做了這麼多年下來,發現本質上這些內容背後的構成分和審美是一致的,只是內容的表現形式變了。基於這些積累和沉澱,我們和平臺之間的溝通也是很順暢的。

第三點,我們很多紅人是在多平臺發展的,比如同時在抖音快手上面有百萬級的粉絲,也可能同時在微網志、B站、小紅書發展。這反而是我們的優勢。

問:那內部會劃分不同平臺事業部去運營嗎?

馮敏:我們內部是一個矩陣式的劃分,由從業務的流程來的,比如從內容生産、製作後期和商業化,還有比如按照直播等業務劃分,也有根據不同平臺去做的。

問:如涵的平臺業務進展是怎麼樣的,自營電商業務的比例發生了什麼變化?因為我們過去説是要往更輕的方向發展。

馮敏:平臺業務的增速非常快,遠遠超過自營業務的收入。這個增速快的背後,其實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市場需求,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品牌會把社交媒體包括KOL的投放作為他們品牌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個是從戰略上來説,我們現在更多的不是自己做品牌,而是服務更多的品牌,這是我們未來商業化的主要方式。

問:從資本層面來看,如涵這兩年變動也比較大,你覺得公司這兩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馮敏:我覺得這兩年如涵最大的改變是有了更多的積累和沉澱,做的事情會更考慮長期價值。長期價值就是做一切有積累的事情,而不是短期紅利。

問:你覺得市面上哪些事情是在追求短期紅利?

馮敏:有很多,比如説直播裏面賣假貨,包括代言一些不適合的廣告。所以我們在挑選每一個紅人去代理的廣告或是商品品牌的時候,內部都有很嚴格的測試。

問:如涵篩選紅人有一套標準或者機制嘛?是什麼?

馮敏:我們是有一套機制的,主要看中兩方面,一個是影響力,增長的速度,第二個就是商業化的效率。

原文連結:

http://ent.ynet.com/2021/06/03/3308503t1254.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