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如涵之夜在錢江新城落下帷幕,自去年退市以來,如涵一直低調發展,外界也都很好奇退市後的如涵平臺型業務發展如何,對於網紅孵化方面有何種更新?
據如涵控股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服務收入為1.193億元(1,760萬美金)較去年同期增長84%。服務業務分部的經營利潤為人民幣1,200萬元,服務業務分部經調整的經營利潤為人民幣1,490萬元。
而在Q2財報中,平臺模式下8位頭部網紅産生的服務收入佔總服務收入的28%,也就是説在去年9月份時期,單一網紅貢獻率更不可能超過30%。
KOL與品牌的雙向粘合關係
網紅數量上,截至2020年9月30日,如涵網紅數量共180人。如涵控股創始人馮敏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網紅數量已經達到200人左右。
以如涵紅人寶劍嫂為例,在B站中寶劍嫂被認證為2020百大UP主,截至2021年6月1日,寶劍嫂在該平臺收穫將近300萬粉絲,大部分視頻播放量在30萬次左右。其中《偷偷假扮人體模特嚇男朋友,結果居然……》播放量376.9萬次,互動量超1萬;《B站2.4億播放量能賺多少錢?兌現承諾,一次用完!》播放量375.9萬次。
據相關業務負責人透露,如涵的紅人其實具備較大選擇權,“基本上都是他們在挑品牌。”
馮敏認為品牌與KOL之間是相輔相成、多對多的關係。品牌需要KOL去做更多的內容,需要去做更多種草,KOL的進步需要品牌更多的支援才得以實現。優秀品牌一定有好的産品,好的理念和真正好的為組織負責的態度。
對於紅人、平臺與品牌板塊層面上,如涵並不存在明顯細分,主要看簽約的紅人適合哪些品牌與平臺,來進行合適的匹配。而品牌擁有很多類目,這也需要看紅人適合的品牌調性、紅人內容類型以及表達方式適合直播、多視頻還是有側重的混合形態,以此制定整個商業化路徑。
“希望能夠成為優秀品牌最好的合作夥伴,通過如涵的影響力去幫助這些品牌以最快的速度被受眾熟知,通過創造好的內容實現品效合一。”他説。
這其中存在高效匹配的問題。如涵的簽約紅人並非零基礎,需要有幾千粉絲或者幾萬粉絲基礎才會簽約,因此內容是在紅人原本平臺基礎下的延伸,比如抖音、快手、B站、微網志、小紅書。
同時如涵會進行相關內容梳理,看紅人在哪個平臺上的成長效率更優,便以哪個平臺為主,目前如涵紅人也存在多平臺或者雙平臺發展的紅人,比如一個紅人在微網志、小紅書有百萬粉絲,在快手或者抖音可能也有相同數量。
“在2021財年第二季度,隨著業務轉型我們的平臺業務的服務收入繼續實現顯著內在的增長,並展示了較強的盈利能力,其收入同比增速達84%,佔凈收入總額的48%,而去年同期服務收入僅佔總收入的24%,同時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1200萬元。”如涵的創始人、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孫雷曾提到。
如涵最後披露的財報中顯示,目前如涵的平臺模式效應似乎趨向穩定,自營業務在一定程度被削弱。這裡的平臺業務主要包含代銷、廣告模式以及第三方入駐等。
目前,如涵的主要營收集中在廣告業務上,儘管其他業務也一直在做推進,但只能維持一定程度上的穩定,而直播電商層面上,因為不能比肩行業大佬,也一直在做努力。
馮敏也在採訪中表示,如涵的平臺業務增速很快,遠超自營業務。背後原因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需求一直持續增多,很多品牌都會把社交媒體包含KOL推廣等作為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於如涵的自身戰略,現在如涵更多的不是自己做品牌,而是服務更多的品牌,這也是他們未來實現商業化的主要方式。
而此前如涵的優勢——供應鏈層面,也將會服務更好的品牌上以及服飾企業,助力品牌供應鏈提升。
“對如涵來講,自營業務不是重點方向。”馮敏説。
網紅孵化層面上,目前如涵三種模式同時進行。一種是延續至今的“青訓模式”,將自己看做是一種類似俱樂部的經營方式,所有的KOL都是這個俱樂部的成員。
一種是轉會機制,通過紅人簽約或者轉會的方式,為擁有一定粉絲基礎且意願交出管理內容的紅人團隊進行聯合。馮敏提到,目前很多有優質內容生産能力的團隊,很多更願意自己好好做內容,而把運營管理交出去。如涵合作了諸多的品牌方,供應鏈以及商業化能力遠超個體,如涵通過給予他們轉會費這種形式,給他們配備更好的商業化團隊,以促進他們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第三種是類似租借的臨時性合作或者短期合作,但這種模式的比重較低,而“青訓模式”依舊佔據7成以上。很多紅人與如涵之間依舊是相對鬆散的關係。
此前的如涵之夜中,如涵對外發佈了KOL孵化相關新業務,其中包含線上線下為企業定制培訓課堂的如涵星課堂、針對KOC行銷服務的小程式愛種草,以及連接品牌和KOL共同創造方案的KLB、紅人內容資訊系統BeBoom。
馮敏提到,如今如涵只做兩件事,第一是創造和增加更多的影響力,第二是讓影響力變現效率變高。就目前的如涵而言,這更像是一句未來展望。
“從影響力增加上看,已經從青訓體系有了轉會模式。”馮敏説。直播其實是一種收割型銷售方式,馬太效應顯著。但他提到,如涵的直播業務增長其實很快。
對於變現效率而言,他認為,從兩方面看,第一,如涵用符合紅人長期價值的一種方式,去做紅人的商業化。第二,如涵商業化的效率也是兼顧了紅人和品牌雙方的一個匹配度,給他們創造更多商業化的機會。
“成為網紅要看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到什麼程度,希望有多少影響力。其實我們內部來看,在這個社會你只要有社交,你就有影響力,就能影響身邊的人。更多時候如果你的影響力聚焦在某個領域,你的影響力會變得更有價值,特別是更有商業價值。”馮敏説。
如今網紅門檻漸低,網紅成了一種變現效率高的職業,在網紅的商業化之路上,實現長期價值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如涵而言,平臺模式漸起,但能否在紅利向後收割的情況下,帶著自家的紅人向前衝仍為難題。而當廣告模式疲累時,其他業務能否向上支撐也都是未知。
原文連結:
http://ent.ynet.com/2021/06/04/3308623t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