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聽大廳

重大革命歷史劇《光榮與夢想》熱播

發佈時間:2021-06-03 09:54:00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本報記者李夏至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的重點劇目,由劉江導演的重大革命歷史劇《光榮與夢想》近期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網路平臺播出。該劇全景展現了從1919年至1954年中國的社會狀態,近乎完整還原歷史課本的密集知識點,節奏明快緊張,人物張弛有度,備受觀眾喜愛。這是導演劉江第一次接觸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在他眼中,黨史劇不僅要重視內容的含金量,還要按照講故事的規律拍得好看,讓觀眾入戲。

每一段故事都符合創作規律

2019年,當導演劉江接到黨史劇的拍攝任務時,《光榮與夢想》並沒有成型的劇本,連劇名都沒有,只有一個大概的創作思路。“這部劇要講述的黨史,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直至1954年,整整35年的時間跨度。”劉江説,單是這35年間中國共産黨黨史上發生過的大小事件就不勝枚舉,如何選擇素材是擺在主創團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劉江説,整個團隊從開始做案頭工作算起,就一直在琢磨如何拍出有自己風格的黨史劇。“找我來拍一定是想發揮我的長處,那麼我的長處是什麼?是講故事。”劉江表示,《光榮與夢想》累計出場人物近400個,大小場景超900個,這是一個反常規的超大體量,“要把幾十年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講得明白透徹,如何避免生硬地説教,不落俗套地表現這段歷史,可能必須回歸到講故事的創作規律上去。”

“從根本上講,我接受任務的首要前提,是搞清楚我不是去拍一個紀錄片,也不是去拍一部專題片,而是要拍個有真情實感的故事片。我們內容的載體雖然是黨史,但是我們要按文藝作品的故事規律來講述黨史。因此在選擇黨史素材時,就要遵循故事規律做一些取捨。”劉江透露,除了黨史專家要求一定要保留的重大歷史事件,《光榮與夢想》選取的每一段故事幾乎都符合“見人、見事、見細節、見衝突”的故事要求。幾乎每一個重要段落都能生動地反映人物個性,而“北伐東征”“四一二事變”“南昌起義”等衝突劇烈的歷史事件,在劇中也花費了大量筆墨去描寫。

以人物為核心講述歷史事件

《光榮與夢想》的敘事以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推進,看似沒有主線,其實隱含了很多主題。劉江介紹,該劇從一開始就確定了要以毛澤東的視角去還原黨史,但這部劇本身又不是個人傳記史,因此註定了要表現群像,“它是線性加章回的結合,我們用毛澤東的視角去串聯起歷史事件,同時也要展現其他革命者的閃光瞬間。”

劇中出現的人物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革命領袖和知名將領。劉江透露,《光榮與夢想》的創作確立了以人為核心,圍繞人物來講述歷史。不同的革命領袖在歷史事件中都有各自的高光時刻,劇中對於這些人物就加以重點展示,如黃埔軍校時期的陳賡,“四一二事變”中的周恩來,以及後續瞿秋白、方志敏的犧牲,革命者在各自的歷史時空裏都是主角。整個劇作看上去形散神不散,正是這些人物的閃閃發光,才共同形成了中國共産黨這個集體的形象。

劇中,幾乎每一次大的事件中都有革命者的犧牲,國共合作破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乃至李大釗、瞿秋白、方志敏、楊開慧等諸多革命者的犧牲,在劇中都以詩化的場景加以重點展示。劉江透露,革命者的“犧牲”其實也是貫穿全劇的重要主題,“這些革命者沒有一個是為了改變個人命運,沒有一個是為了謀權謀利,他們在當時衣食無憂,卻可以為了理想放棄生命。我們希望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這些革命者不是神仙大聖,他們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只有真正地理解他們的選擇,才能明白革命者的追求和理想到底是什麼。”

家庭生活還原偉人普通一面

在《光榮與夢想》裏,觀眾能看到朱德的沉穩大氣,賀龍的粗中有細,青年時期陳賡的英勇機智,生動的革命者群像詮釋了共産黨人的共同氣質。在劉江看來,講好故事就要寫人,就需要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故事。當一個個出現在歷史課本裏的人物擁有了不同的個性,人物活靈活現,故事也就有了讓人看下去的動力。

講故事的規律包含了如何塑造人物,而讓偉人平凡化,是劉江找到的一條創作的“捷徑”。在《光榮與夢想》的開篇中,故事就是從晚年毛澤東思念楊開慧的故事講起,通過回憶串聯起偉人的家庭生活,“妻子留下的梳子,兒子的照片,這些一筆帶過的鏡頭裏都充滿了伏筆,這裡的領袖是一個丈夫,更是一個父親。我們希望通過家庭生活還原偉人普通的一面,從而讓觀眾覺得可親可近。”

故事要“見人”,就要體現人性人情的溫度。在最近播出的劇集中,楊開慧的犧牲就飽含溫情。故事既展現了楊開慧作為革命者的堅定意志,又難能可貴地展現了革命者無法兩全的艱難處境。楊開慧在彌留之際仍懷著對幼子的不捨,對革命伴侶的眷戀。劉江表示,楊開慧烈士犧牲時的那棵梅花樹,以及彌留之際幻想與毛澤東再相見的場景,都是用詩化的手段來表達人性人情,也是用更為柔和的藝術形式與觀眾形成共鳴。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603/20210603_011/content_20210603_011_2.htm#page10?digital:newspaperBjrb:AP60b80d54e4b0e613ac104173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